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散文研究中心?03:賦學文獻論稿
定 價:75 元
叢書名: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散文研究中心?
- 作者:蹤凡 著
- 出版時間:2017/7/1
- ISBN:9787100144346
-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 中圖法分類:I207.224
- 頁碼:50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蹤凡教授多年從事古代賦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他注重對文獻版本的考辨,對出土文獻的研討,對古代“小學”著作的挖掘,以原始資料為依據(jù)得出結論。本書收錄其近年的zui新成果,以時代為序,分為先唐、唐宋元、明清、當代賦學文獻四編。其中對《司馬相如集》《神烏賦》、東漢賦注、《文選??賦》《藝文類聚》《事類賦》《古賦辯體》《歷代賦匯》《賦海大觀》《歷代辭賦總匯》等歷代賦學文獻進行縝密細致的分析和探討,或抉發(fā)其價值,或歸納其特點,或指擿其闕失,或臚列其版本,以點帶面,試圖展示出賦集編纂和流傳的學術歷程。
適讀人群 :大專以上文史研究者、愛好者 本書的出版,不僅有助于推進歷代賦學文獻研究,也有助于提升中國古代散文研究文獻研究的水平。
本書主要對先秦至當代的重要賦學文獻進行考論與分析,或抉發(fā)其價值,或歸納其特點,或指擿其闕失,或臚列其版本。盡管不能涵蓋所有賦學文獻,但對于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或意義重大的賦學典籍如《司馬相如集》《文選·賦》《藝文類聚》《事類賦》《古賦辯體》《歷代賦匯》《賦海大觀》《歷代辭賦總匯》等皆有深入挖掘與探究,以點帶面,試圖展示賦集編纂和流傳的學術歷程。此外,對于歷代賦評、賦注文獻也有所考證與研討。本書以時代為序,分為四編。
第一編在探尋賦體淵源的基礎上,重點研究漢魏六朝時期賦學文獻的編集、傳播、注釋情況,共收錄論文8篇。
《賦源新論》一文具體考察了最早以“賦”命名的茍子《賦篇》,宋玉諸賦,地下出土文獻《御賦》、《神烏賦》、韓朋簡、田章簡等,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大都是文人對民間隱語、嘲戲、講誦藝術、大小言競技藝術的改造,具有鮮明的俗文學色彩;又以漢代散體大賦中鋪陳文字與口誦技藝的關系,早期賦家娛悅主上、見視如倡的身份地位作為佐證,得出了賦體文學源于先秦民間韻語的觀點。
漢賦是漢代的“一代之文學”,而研究漢賦的學者,大多從史書、總集、別集、詩文評等各類著述中查找資料,卻很少注意經(jīng)部“小學”類(即語言文字學,包括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著作。《古代語言文字學著作中的漢賦資料》認為:中國古代的文字學著作如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戴侗《六書故》,音韻學著作如吳械《韻補》、陳第《屈宋古音義》,訓詁學著作如羅愿《爾雅翼》、方以智《通雅》等書中,皆蘊藏著十分零散但又彌足珍貴的漢賦資料。它們或分析字形字義,或揭示用韻規(guī)律,或詮解語詞名物,有時還挖掘賦意,梳理賦史,辨析錯訛,為漢賦的輯佚、考證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是一筆不可忽視的文化遺產。
賈誼是漢代初年重要賦家,是騷體賦的代表人物,《賈誼辭賦的匯集與傳播——兼論<旱云賦>異文問題》-文系統(tǒng)梳理賈誼辭賦匯集和傳播的歷史,認為賈誼辭賦的保存主要依賴6種文獻,其傳播方式主要有單篇流傳、借助《賈誼集》傳播、依附《新書》傳播、被其他文獻載錄而傳播;《吊屈原賦》《鵬鳥賦》因《史記》《漢書》《文選》的載錄而保存,又因“文選學”的興盛和《文選》的刊刻、流傳而成為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旱云賦》的異文則表明:該賦傳播有兩個途徑,一是借助《古文苑》傳播,一是借助《賈誼集》和《新書》而傳播。
司馬相如是“漢賦四大家”之首,也是中國賦體文學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譽為“賦圣”(《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九、《藝苑卮言》卷二)。西漢人輯錄的《司馬相如賦》29篇、六朝人輯錄的《漢文園令司馬相如集》1卷皆已散佚。《(司馬相如集>版本敘錄》一文,對明清時期輯錄的7種《司馬相如集》進行著錄、比較和研究,認為它們主要以《史記》《漢書》《文選》為依據(jù),但各有側重,不本一家;諸書或廣搜佚文,或益以校勘,或撰寫題辭,或附錄參考資料,輯錄之功,實不可沒;當代學者撰寫的數(shù)種《司馬相如集校注》?奔氈,注釋明晰,但亦偶有闕失。
蹤凡,原名蹤訓國,江蘇沛縣人,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008)。兼任中國賦學會副會長,中國文選學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學研究。曾在《文學遺產》《文獻》《文史》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94篇,著有《漢賦研究史論》(2007,修訂版2016)、《司馬相如資料匯編》(2008)、《中國古文獻概論》(2010)等多部,主編《歷代賦學文獻輯刊》(全200冊,2017)。曾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獎(2017)、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2008)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研究項目多項。
前言
第一編 賦體淵源與早期賦籍——先唐賦學文獻研究
賦源新論
古代語言文字學著作中的漢賦資料
賈誼辭賦的匯集與傳播——兼及《旱云賦》異文問題
《司馬相如集》版本敘錄
東漢賦注家及其賦注研究
漢魏六朝的漢賦整理與編錄
檀道鸞賦論發(fā)微
附錄:《神烏賦》集校集釋
第二編 文獻保存與賦境開拓——唐宋元賦學文獻研究
《藝文類聚》與中國賦學
《事類賦》版本敘錄
賦學視閾下的《韻補》
《會稽三賦》的注本和版本
《古賦辯體》版本研究
第三編 評點與集成——明清賦學文獻研究
何景明的一篇集外賦
《藥性賦》版本考論
《辭賦標義》的編者、版本及其賦學觀
《賦海補遺》編者考
《賦珍》補論
陳山毓《賦略》及其賦學觀
明代末年的漢賦評點
《歷代賦匯》版本敘錄
嚴可均《全漢文》《全后漢文》輯錄漢賦之貢獻及闕誤
《宋金元明賦選》王鴻朗跋考釋
《賦海大觀》價值初探——兼與《歷代賦匯》比較
《賦海大觀》之闕誤
第四編 賦壇新論——當代賦學論著研究
《中國辭賦研究》評介
《全漢賦評注》:新世紀漢賦研究的奠基之作
內容完備,觀點深湛——評龔克昌等教授的《全三國賦評注》
賦學研究的一部力作——《隋及初盛唐賦風研究》評介
中國賦論研究的重要突破——從《中國賦論史稿》到《中國賦論史》
《歷代辭賦總匯》的文獻價值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