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黃宗智在每年下半年開設面向全國高校相關學科在讀生招生的“社會、經(jīng)濟與法律:歷史與理論”研修班的理念與課程內容為基礎,是一部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社會科學研究指南書,旨在為青年學生和高校青年教師提供一種研究進路上的借鑒,即黃宗智倡導的扎根于中國實際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包含19篇學員感悟,橫跨8個專業(yè);9名學者的研究經(jīng)驗總結與反思;黃宗智與周黎安2位教授的思想碰撞火花。
由于每年黃宗智教授研修班的名額有限,很多有志于學術研究的青年學子無法親身研習相關課程,因此這本書對廣大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青年學生大有裨益。
隨著“內卷化”的出圈,各行業(yè)都開始被描述為“各種卷”。然而“內卷化”真的是這樣用的嗎?專業(yè)“內卷化”和世俗“內卷化”的含義又是否等同呢?不妨來看看首位介紹 “Involution”進入中國的黃宗智教授怎么說。他眼中的吉爾茨又有什么借鑒意義?其他流派諸如布爾迪厄、恰亞諾夫、韋伯等人的理論又該怎樣學習?
社會科學作為最接近人類社會和生產(chǎn)活動的學科,其研究范式一直層出不窮。在理論當先、主義先行的治學風氣下,黃宗智教授提出了“實踐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主張扎根中國實際、通過實地調查分析來研究中國的社會問題。這本書就是對其方法的大綱式的介紹,可以給社科學子和科研任務繁重的“青椒”們以學術啟示。
黃宗智,1940年生,普林斯頓大學學士,華盛頓大學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校區(qū)(UCLA)歷史系,1991年晉升“超級教授”(Professor,Above Scale),2004年榮休。先后擔任中國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主任(1986—1995 年),Modern China (1975年至今)創(chuàng)刊編輯,《中國鄉(xiāng)村研究》(2003年至今)與國際版Rural China (2010年至今)創(chuàng)刊編輯,F(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主要著作有《華北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與社會變遷》(英文版獲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長江三角洲小農(nóng)家庭與鄉(xiāng)村發(fā)展》(英文版獲亞洲研究協(xié)會列文森獎)、《超越左右:從實踐歷史探尋中國農(nóng)村發(fā)展出路》等。
序言
導論
黃宗智 連接經(jīng)驗與理論:國內教學15年的回顧、總結與進一步思考
上編 研修班學員感悟
景風華 痛并快樂的日子
蔣正陽 問學得師,書中結友
趙劉洋 作為一種情感之旅的學術經(jīng)歷
李展碩 回憶。收獲。惜別
趙珊 抱誠守真,深自砥礪
馬超然 經(jīng)驗.理論.實踐
屠凱 今方睹學問之難窮
趙大千 探尋學術之“根”
張瀲瀚 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羅煜 授之以漁
程瑤瑤 讀書的拐點、學術的起點
王慶明 “心法”加“套路”:改變思維習性的學術之旅
王海俠 學以致用
焦長權 初學涂鴉
李宓 研修班的讀、寫、聽、說
馬夢挺 一種健康的學術心態(tài)
匡曉璐 我的學術啟蒙建筑學
張園 精確的閱讀與真實的學術
呂勇 有一種溫暖叫做學術
中編 關于實踐社會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思考
尤陳俊 “新法律史”如何可能
余盛峰 歷史社會法學視野下的中國法律與中國法學
賴駿楠 “家產(chǎn)官僚制”與中國法律:馬克斯。韋伯的遺產(chǎn)及其局限
高原 再思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形式主義與實質主義之爭
趙劉洋 “實踐社會科學”與中國發(fā)展經(jīng)驗研究方法論
黃宗智 問題意識與學術研究:五十年的回顧
方志遠 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與“非問題意識”
譚同學 關于制約當代民族研究的若干問題反思:邁向實踐社會科學的視野
黃宗智 我們的問題意識:對美國的中國研究的反思
下編 黃宗智對話周黎安
黃宗智 重新思考“第三領域”:中國古今國家與社會的二元合一
周黎安 如何認識中國?
結語
黃宗智 建立前瞻性的實踐社會科學:從實質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缺點談起
附錄
黃宗智 專著傳統(tǒng)與中國學術:從首屆“實踐社會科學青年學者最佳專著獎”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