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寫個書名或者序?”舒敏女士在電話那頭問。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她是我小說集《風過窄門》的責任編輯,也是我的好朋友。我沒有任何名氣,她要對我“負責” ,這些我沒有考慮到的她得 及時提醒。她指的是名人題字和作序,可惜我是個內向的人,不善交際,除 了幾個還在文學圈邊轉悠的朋友,不認識任何一位可以斗膽開口求字求序的 “大咖”。
這種情況籠罩著我已經出版的幾本書,包括這本集子,以后還會繼續(xù)。
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是我的時間。白天太過喧囂,晚上適合蝸牛探出 自己的觸角,嗅摸那些潮濕和溫潤。月色下的安靜很好,浮塵沉墜了,只有 自己的呼吸和世界相連。我想,很多人其實是沒有我自由的,嬉笑怒罵,癲 癲癡癡都由著自己,這樣想著,我又把自己和世界隔離開來,像一個安靜的 病人,只埋頭舔舐自己,喜悅著或者憂傷著。
故鄉(xiāng)是我的根魂,可惜我已經離開二十多年了。在都市里奔波,我也僅 僅局囿在自己的窗欞之下,不斷拒絕窗外的誘惑。自己也許就是掛在城市角 落的一只蜘蛛,各種風吹過,而我隅隅網中。紅塵滾與不滾,都不太重要, 那出沒網孔的風才讓蛛網戰(zhàn)栗,有質感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我窩在陪女兒讀書的租屋里,房子破舊似乎是個隱喻。三年,我的所思所想都窩在這些帶著破舊感的文字里了。沒有人看得透世界,更看不透時 間。我期望用另外一種方式磨煉自己,把被社會磨去的棱角再次修煉出來, 長成堅硬骨骼。
我是躲在屋子里的人,不太喜歡刻意地交代背景,盡管特殊的情況下可 能有特別的事和情,會在文字里偶爾露出一鱗半爪,但也僅限于此。水樣的 日子在每個春秋流過,我也不喜歡去探究宏大,小人物的日常足夠讓人悲憫和憐惜。煙火埋伏在邊角旮旯里。
如果這本書到了您手里,我唯一的忠告是,將就看吧,這種自由靈醒也很稀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