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fā)掘報告
定 價:450 元
- 作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版時間:2020/10/1
- ISBN:9787501067046
-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878.85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fā)掘報告》是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哈密市文物局、哈密博物館、伊吾縣文物管理局共同編著,是對2004~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哈密市文物局等單位聯(lián)合考古發(fā)掘的拜其爾墓地資料的全面公布。全書分為以下幾部分。 首章前言,概括了拜其爾墓地所在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歷史沿革,介紹了墓地發(fā)現(xiàn)、發(fā)掘、資料整理、報告編寫過程,以及報告的體例說明。 第二章墓葬綜述,介紹了墓地的總體情況。該墓地處于天山山系東端莫欽烏拉山南麓的戈壁臺地上,是拜其爾聚落遺址的組成部分。共發(fā)掘墓葬92座,形制結構基本一致,地表多有石圈或低緩石堆標識,墓壙均為豎穴土坑,以石塊、原木及木板、土坯等構筑葬具或不使用葬具。以單人葬為主,也有多人合葬,流行側身屈肢葬和擾亂葬的葬俗,墓內常見動物犧牲。隨葬遺物包括陶器、木器、玉石器、金器、銅器、鐵器、骨角貝器、皮毛制品等共近700余件(套)。 第三章墓葬分述,按照編號順序介紹了每座墓葬的發(fā)掘資料,將每座墓的平、剖面圖、出土器物圖和墓葬文字描述、器物描述結合在一起,讓讀者能夠圖文結合、直觀地對每一座墓葬有準確的認識。 第四章結語,是根據墓地發(fā)掘資料結合相關檢測分析,對該墓地進行的綜合研究。認為墓地主體年代在公元前1200~前500年,可分為前、后兩個發(fā)展階段,與哈密綠洲盆地的天山北路墓地、焉不拉克墓地等遺存存在著密切的文化聯(lián)系,其古代居民的生業(yè)方式應以畜牧業(yè)為主,狩獵業(yè)為補充,也有一些游牧文化因素,農業(yè)經濟存在的證據比較缺乏,但不能完全排除。墓地本身應有一定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很可能是一處古代聚落居民集中埋葬的公墓區(qū)。 最后是兩個附錄,為墓地出土古代人類體質特征初步研究和墓地出土動物骨骼鑒定報告。 《新疆拜其爾墓地:2004~2005年度發(fā)掘報告》力求客觀、全面準確地呈現(xiàn)各類信息,可供從事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學等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生閱讀、參考。
伊吾縣隸屬于哈密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北,天山北麓東段,是我國的邊境縣之一。伊吾縣域東接甘肅省肅北縣馬鬃山鎮(zhèn),西鄰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南連哈密市伊州區(qū),北通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伊吾縣境北窄南寬,平面近梯形,南北寬約175、東西長約215千米,總面積19735平方千米。伊吾縣轄3鎮(zhèn)4鄉(xiāng),分別為伊吾鎮(zhèn)、淖毛湖鎮(zhèn)、鹽池鎮(zhèn)、吐葫蘆鄉(xiāng)、葦子峽鄉(xiāng)、下馬崖鄉(xiāng)和前山哈薩克族鄉(xiāng)。
伊吾縣地勢南高北低,縣境內東西橫亙三條山脈,形成了“三山夾兩盆”的地貌。
伊吾縣境最北部為中蒙邊界的東準噶爾褶皺山系,又名“諾穆高原”,西起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老爺廟,沿中蒙邊界向東至巴勒干廷哈爾山,東南經烏吉臺山至伊州區(qū)的額勒森烏拉,海拔1000米左右。山系西北及北部因物理風化和風蝕作用強烈,巖石裸露,為石質荒漠。東部地勢平坦,為荒漠戈壁。南部有分散在高原上的山丘,受冷空氣影響,冬夏有降水形成,荒漠草場分布在其間。
伊吾縣境中部橫貫的是莫欽烏拉山,屬于東天山的支脈,西起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向東逐漸消失于伊吾縣東部。莫欽烏拉山海拔2000米以上,主峰大黑山的海拔是3962米,山體寬約18千米,在伊吾縣境內長約54千米,山體南北有梳狀溝谷分布。大黑山以東因褶皺斷裂作用,形成鹽池北及葦子峽山間凹地。
伊吾縣境最南部為喀爾里克山,是天山山系最東端主脈。以山脊為界,北屬伊吾縣,南為伊州區(qū)?柪锟松奖逼律襟w窄陡,海拔3000米以上,多見剝蝕山體,山間垂直分布著草場林帶。最高峰為海拔4886米的托木爾提峰,屬平頂冰川分布地帶,也是伊吾河發(fā)源地。1962年新疆科學院測繪統(tǒng)計,有63條冰川,面積為59.65平方千米,冰儲量23714億立方米,折合水量21343億立方米,但近年來冰川水量急劇下降。
東準噶爾褶皺山系和莫欽烏拉山之間為淖毛湖盆地,西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三塘湖盆地。淖毛湖盆地屬洪積扇和山麓沖積扇緩斜平原,由層狀輕壤、中壤和沙壤土堆積而成,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海拔在400~500米。盆地中部因洪水、潛水流入閉塞凹地,在干旱條件下形成小鹽堿湖。盆地東部為泥漠地貌。
第一章 前百
一 自然環(huán)境
二 歷史沿革
三 發(fā)掘與資料整理
四 體例說明
第二章 墓葬綜述
一 墓地概況
二 墓葬結構
三 埋葬方式
四 動物犧牲
五 隨葬器物
(一)概述
(二)陶器
(三)泥器
(四)木器
(五)玉石器
(六)金器
(七)銅器
(八)鐵器
(九)骨角貝器
(一〇)皮毛制品
第三章 墓葬分述
一 M1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二 M2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三 M3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四 M4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五 M5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六 M6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七 M7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八 M8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九 M9
(一)墓葬形制
(二)出土遺物
一〇 M10
(一)墓葬形制
第四章 結語
附錄
附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