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墓葬藝術》一書,這是有關早期中國漢代墓葬藝術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海外學者對于中國漢代考古所做的為數(shù)不多的田野考古調查的成果之一。在這部著作中,反映了謝閣蘭率領的調查隊于1914年對中原和四川等地的漢代考古遺存所進行調查的情況,內容涉及帝陵和各個不同等級的漢墓,對陵園、墓丘、神道石刻、石闕、祠堂、碑刻、畫像以及隨葬器物都有詳略不同的描述,大量的黑白照片為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20世紀初葉各地漢代地面文物保存的現(xiàn)狀。此外,通過該書,我們還能讀到早年海外學者對中國漢代墓葬所反映的漢代喪葬習俗、漢代藝術風格和特色的基本認識,他們以西方藝術史作為背景和參照,比較了中西方在審美觀念、創(chuàng)作手法、功能象征等各個方面的意趣同異,其視覺和眼光也很獨特。作為西方學者,當他們介入到中國漢代考古這一領域時,還能夠充分地閱讀和參考金石學、地方史和其他一些文獻材料,注意從中去尋找考古線索,并且將地面和地下發(fā)現(xiàn)的文物和文獻記載加以比較對照,雖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在對中國古史文獻的利用程度上還十分有限,但這種基本的研究方法卻也是難能可貴的。
漢代考古和漢代藝術,是中國形成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之后,第一個令人矚目的文化高峰時期的遺存。這個時期保存下來的古代墓葬,也是后來中國考古學研究中數(shù)量最多、分布范圍最廣、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代遺存。在被稱為中國考古學的前身的學科——中國傳統(tǒng)金石學當中,對于漢代石刻銘文、碑版文書、地券磚瓦等類別文物的研究,也從來就是構成“金石學”主要研究對象中的“石”之主要部分,具有相當悠久的學術史源流和十分厚重的研究根基。
但是,西方現(xiàn)代考古學傳入到中國之初,出于各種歷史的原因,考古學關注的重心,主要被引向史前考古和所謂“原史考古”,前者完全沒有文字記載,只能依靠考古材料來構建人類歷史;后者主要指雖然出現(xiàn)了文獻,但文獻不足以證,仍需以地下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實物作為證據的歷史階段,如中國的夏商周三代考古。對于漢代及其以后的考古學研究,很少引起海內外學人的興趣。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人們一般認為進入到秦漢時代之后,由于已經出現(xiàn)了較為豐富的文獻記載,考古學所提供的實物資料的價值已經遠遠不能和沒有文字和文獻記載的史前時期相比,至多不過能起到彌補某些文獻記載之不足的作用。這種觀念直到今天,也還有相當?shù)挠绊憽?/span>
今天,當我們回顧中國考古學的學術發(fā)展史,我們不能不提到法國著名學者謝閣蘭(曾被譯為色伽蘭)等人撰著的《漢代墓葬藝術》一書,這是有關早期中國漢代墓葬藝術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海外學者對于中國漢代考古所做的為數(shù)不多的田野考古調查的成果之一。在這部著作中,反映了謝閣蘭率領的調查隊于1914年對中原和四川等地的漢代考古遺存所進行調查的情況,內容涉及帝陵和各個不同等級的漢墓,對陵園、墓丘、神道石刻、石闕、祠堂、碑刻、畫像以及隨葬器物都有詳略不同的描述,大量的黑白照片為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20世紀初葉各地漢代地面文物保存的現(xiàn)狀。此外,通過本書,我們還能讀到早年海外學者對中國漢代墓葬所反映的漢代喪葬習俗、漢代藝術風格和特色的基本認識,他們以西方藝術史作為背景和參照,比較了中西方在審美觀念、創(chuàng)作手法、功能象征等各個方面的意趣同異,其視覺和眼光也很獨特。作為西方學者,當他們介入到中國漢代考古這一領域時,還能夠充分地閱讀和參考金石學、地方史和其他一些文獻材料,注意從中去尋找考古線索,并且將地面和地下發(fā)現(xiàn)的文物和文獻記載加以比較對照,雖然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在對中國古史文獻的利用程度上還十分有限,但這種基本的研究方法卻也是難能可貴的。
我還特別感興趣的是,謝閣蘭等人在書中十分詳細地記載和描述了四川地區(qū)漢代考古的幾類重要遺存:漢闕、墓前石獸、崖墓、畫像磚等。對于這些考古遺存的研究工作,目前仍然是學術界關注的重點領域,謝閣蘭等人所從事的早期調查工作,為后世積累了初步的資料,也提供了許多研究線索,可謂功不可沒。這里,我想舉出兩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四川漢墓前的漢闕和石獸,謝閣蘭注意到了這兩類文物彼此之間的共存關系,還進一步觀察到這些墓前的石獸或以站姿,或以坐姿呈現(xiàn),認為四川地區(qū)“有三種漢代獸形石雕形式”。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考古調查發(fā)現(xiàn)的四川地區(qū)漢代石獸并未發(fā)現(xiàn)有呈站姿者,正是根據謝閣蘭提供的線索,近年來四川省和渠縣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們才在謝閣蘭考古隊曾經調查過的渠縣境內重新發(fā)現(xiàn)了可能與石闕共存的一批石人和石獸,其中的一尊石獸和謝閣蘭當年用素描手法速寫的“蹲坐姿態(tài)石獸”可以完全吻合,從殘存形態(tài)上觀察應當是一尊漢晉時期的“神獸”(帶翼的獅形獸)。
早期中國的漢代墓葬藝術研究(代序)
引言
第一部分:渭河谷地秦漢時期的墓葬遺址
第二部分:四川東漢時期的墓葬建筑
第三部分:中國漢代墓葬研究
附錄A:馮氏家族的碑刻
附錄B:沈府君神道碑亭記
附錄C:高頤碑及樊敏碑
附錄D:考察團1914年的考察路線及考古研究概要
文獻目錄
圖版目錄
譯后記
一、漢代墓葬藝術在中國藝術史中的地位
二、研究方法
三文物古跡描述
四、先前研究及新獲成果
第一章:皇家陵園
第二章:霍去病墓前石刻(公元前117年)
第三章:墓闕:渠縣的墓闕群(一)
第四章:墓闕(續(xù)):渠縣的墓闕群(二)
第五章:墓闞(再續(xù)):綿州的墓闕群
第六章:墓闕(尾篇):雅州的墓闕群
第七章:雕像
第八章:碑石
第九章:崖墓
第十章:磚室墓及隨葬器物
第十一章:墓園
第十二章:墓冢
第十三章:墓葬的地下建筑
第十四章:畫像及銘文
第十五章:喪葬觀念
第十六章:漢代的造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