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針灸名家叢書:針藥大師高鳳桐》由北京針灸名家高鳳桐的學生編著!侗本┽樉拿覅矔横標幋髱煾啉P桐》分四部分:①醫(yī)家小傳:介紹了高鳳桐的從醫(yī)經歷及主要學術思想:②談針論道:從辨證論治、針藥并用、用藥取穴及治病求本等幾方面介紹了高鳳桐的經驗體會:③臨證經驗:編者在對跟隨高鳳桐學習時所做的筆記、臨床心得、隨師筆錄、醫(yī)案等加工整理的基礎上,介紹了內、外、婦、兒科51個臨床常見病的診治方法,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高鳳桐的診療理論及針藥并用經驗;④薪火傳承:介紹了高鳳桐的從業(yè)老師和后傳弟子。
針灸療法作為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數千年的歷史,針灸療法理論與技術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針灸人。黃帝與岐伯等的君臣問對,成就了以《靈樞》為代表的針灸理論體系;扁鵲著《難經》,闡發(fā)針灸經旨,豐富了針灸理論;皇甫謐刪浮除復,論精聚義,撰成《針灸甲乙經》,使針灸療法自成體系;其后歷朝歷代,名家輩出,涪翁、郭玉、葛洪、楊上善、孫思邈、竇默、徐鳳、楊繼洲、高武、李學川,直至民國的承淡安、黃石屏等,如璀璨群星,閃耀在針灸歷史的天空。正是這些精英的薪火傳承,才成就了針灸的繁盛大業(yè)。
北京有著800年建都的歷史,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厚重的文化積淀,造就了眾多針灸名家。王樂亭、胡蔭培、牛澤華、高鳳桐、葉心清、楊甲三、程莘農、賀普仁……這些德高望重的針灸前輩,成為北京近現代針灸學術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術思想和精湛技藝推動了北京地區(qū)針灸學術的發(fā)展,在北京地區(qū)針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道德情操、學術思想和臨床技藝是針灸界的寶貴財富,應當深入挖掘整理并發(fā)揚光大。
北京針灸名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委員會是在北京針灸學會領導下的一個學術研究組織。其主要任務,就是發(fā)掘和整理北京地區(qū)針灸名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技藝。凡在北京地區(qū)針灸界有一定影響力、德高望重、有獨特學術思想和臨床技藝的針灸專家,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我們本著客觀、求實、慎重、細致的原則,力求全面展示針灸名家們的風采,展示他們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為推動北京地區(qū)針灸學術的發(fā)展,為針灸療法促進人民健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套叢書對于我們來說是工作成果的體現,對廣大讀者來說是走近針灸名家,向他們學習的有利工具。通過它,可以了解這些針灸名家的追求與情懷,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可以分享他們的臨床所得,使自己得到受用無窮的精神食糧。這就是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目的。
田叢豁,漢族,1930年8月23日生于河北省灤南縣,中醫(yī)學教授,主任醫(yī)師,為我國針灸界著名專家。曾任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針灸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后合作導師。
林海,漢族。1973年4月19日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醫(yī)內科學博士,師從著名中醫(yī)內科專家孫塑倫教授。2005年博士畢業(yè)后進人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針灸科工作至今。2007年師從田從豁教授進入國家首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傳承博士后工作站,2010年博士后出站。
第一章 醫(yī)家小傳
第二章 談針論道
一、辨證應清晰,理法要精通
二、施治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三、針藥應并用,配合要靈活
四、用藥要簡捷,加減應靈巧
五、強調理法方穴,注重針刺手法
六、治病務必求本,脾胃宜常調理
第三章 臨證經驗
一、內科
(一)四季外感
(二)溫毒
(三)中暑
(四)濕溫
(五)瘧疾
(六)痢疾
(七)中風
(八)類中風
(九)痹證
(十)痿證
附:小兒癱瘓
(十一)頭痛
(十二)眩暈
(十三)失眠
(十四)心悸(驚悸、怔忡)
(十五)癲、狂、癇
(十六)手臂顫抖
(十七)脅痛
(十八)腰痛
(十九)胃脘痛
(二十)霍亂
(二十一)嘔吐
(二十二)泄瀉
(二十三)噎膈
(二十四)反胃
(二十五)消渴
(二十六)黃疸
(二十七)鼓脹
(二十八)水腫
(二十九)血證
(三十)便秘
……
第四章 薪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