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川廣重(1797—1858年)與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并稱為“浮世繪三杰”,其真摯、深情的風景畫打開了浮世繪題材的新領域,因而被譽為“浮世風景繪巨匠”。
他的代表作包括《名所江戶百景》《東海道五十三次》等系列版畫,畫作主要描繪了日本各處的風景與民間百態(tài),生動細致地呈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俗。
歌川廣重的畫集一經出版,便廣受歡迎,甚至風靡歐洲各國,深刻影響了印象派、后印象派與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
1、日本“浮世繪三杰”之一,也是有史以來備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之一,開啟歐洲印象派的大門
2、《浮世風景繪巨匠 : 歌川廣重》集中展示100余幅歌川廣重代表作品,感受其秀麗的筆墨、和諧的色彩
3、精美16開全彩印刷,鎖線精裝,可以180°平攤翻閱,閱讀體驗優(yōu)良
4、附贈別冊《浮世繪三杰》,18張全彩精美圖片,帶你迅速了解浮世繪三杰及其代表作
1832年,初出茅廬的風景畫師歌川廣重用他所畫的《東海道五十三次》,轟動了整個浮世繪。這無疑是一個載入日本歷史的事,因為很多年以來,在歐洲人眼中,浮世繪代表著整個日本藝術!案∈馈弊置嬉馑际翘摕o縹緲的凡塵人間。它最初源于佛教的一種觀念,即世間存在的虛無和無用。
然而在17世紀的江戶時代,“浮世繪”卻帶有一種享樂主義的味道。它變成了表達現(xiàn)實世間的繪畫藝術,與城市居民在妓院、歌舞伎町、茶館、相撲競技場的娛樂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都源于當時的經濟狀況。江戶幕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日本維持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環(huán)境,經濟得到飛速發(fā)展,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奉行“隨波逐流,享受當下”的生活準則,流連于各種聲色場所和娛樂場所。而當時的市井畫工,為了迎合底層民眾的消費需求,制作了很多描繪世俗生活、戲劇和風景的彩色印刷木版畫作品(日語稱“錦繪”)。
初期的浮世繪,大約是明歷大火(1657年)至寶歷年間(1751—1763年)。這時主要以手繪及墨色單色木刻版畫印刷為主。文學家井原西鶴仿造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寫了一本浮生世態(tài)的小說《好色一代男》,文中描述在12根扇骨的折扇上繪有浮世繪。這是已知最早出現(xiàn)“浮世繪”一詞的文獻。17世紀后半葉,菱川師宣(1618—1694年)繪制了很多人氣繪本和浮世草子,有“浮世繪之祖”之稱,他最知名的作品是《回眸美人圖》。到了鳥居清信時代,除墨色以外,作品中又添加了新顏色,主要以紅色為主。使用紅褐色的稱為丹色,使用紅色的稱為紅繪。
浮世繪發(fā)展到中期的時間是明和二年(1765年)至文化三年(1806年)。鈴木春信(1724—1770年)發(fā)明了多色印刷版畫,即東錦繪。之所以稱為錦繪,是因為它質感很漂亮。東錦繪的發(fā)明,使浮世繪印刷可以有三或四種顏色。浮世繪文化進入鼎盛期。由于多色印刷法需要反復上色,為了避免混淆,匠人們開發(fā)出印刷時當作記號之用的“當見”的技巧,同時使用能夠多次印刷的高質量紙張。通常以楮為原料的越前奉書紙、伊予柾紙、西野內紙等。為了更好地節(jié)約產能和成本,原畫師、雕刻師、刷版師的專業(yè)分工體制在這一時期確立。這一時期的人物繪畫風格也開始轉變,由原本虛幻的人物風格轉向寫實。
吳曉晨,本科、碩士均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旅居韓國多年,博士在讀。在校期間主攻造型、設計藝術史論研究、藝術攝影創(chuàng)作、商業(yè)攝影創(chuàng)作、文化創(chuàng)意衍生品研發(fā)等。理論研究涉及雕塑、繪畫、建筑、攝影、新媒體藝術等。長期為藝術類自媒體及圖書出版進行內容的選題策劃,現(xiàn)主要從事藝術內容的新媒體化傳播,以及藝術展覽的策劃和執(zhí)行。
第一章 浮世繪的新篇章
第二章 歌川廣重:小傳
第三章 在路上
第四章 江戶的生活
第五章 來自西方的啟發(fā)
第六章 多產的藝術家(東海道)
第七章 江戶百景
第八章 歌川廣重和歐洲的日本主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