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傳》是對司馬遷《史記》同名篇章一次忠實的、石破天驚的漫畫改編,是鄭問漫畫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第一個高峰。
鄭問以潑灑自如、淋漓盡致的中國傳統(tǒng)水墨風格入畫,描繪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群值得被所有中國人銘記的刺客:曹沫、豫讓、專諸、聶政、荊軻。
◎ 500 幅彩繪,1500 小時心血之作,手繪跨越 2000 年的山河歲月
鄭問,生于1958年,著名漫畫家。1990年在日本發(fā)表作品即造成轟動!冻招侣劇贩Q贊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nèi)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日本漫畫界譽其為“亞洲至寶”!洞炭土袀鳌酚腥缫活w爆發(fā)的超新星,成為鄭問提筆為刀的立名之作。
漫畫《刺客列傳》的故事脫胎于司馬遷的《史記》,鄭問集合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曹沫、豫讓、專諸、聶政和荊軻五位刺客,將他們的英雄史詩改編成漫畫。
盡管對這些故事爛熟于心,但兩千多年的歲月多少模糊了現(xiàn)今讀者的想象力。鄭問則以漫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原著中的一切。
一千五百小時,大大小小五百余幅彩繪,鄭問傾注了他蕞為澎湃的心血。他直言:“若說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么《刺客列傳》則是我用‘心’來畫的作品!
就這樣,原本只能想象的“易水送別”“荊軻刺秦”名場面,在《刺客列傳》中被盡情揮灑、水墨淋漓地畫出。司馬遷以文字定型了“刺客”二字的精氣神,兩千年后則要倚靠鄭問,以筆作骨,以墨作血,賦予這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娜宋锖褪录悦嫦唷?/p>
《刺客列傳》的首次簡體中文版發(fā)行特別收錄了《最后的決斗》《劍仙傳奇》《劊子手》三篇鄭問早期短篇作品,均取材于民間故事。這三篇漫畫標志著鄭問及臺灣漫畫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開始。
◎ 以彩色國畫入漫畫,*無古人的突破性嘗試
開創(chuàng)中國漫畫新可能
在《刺客列傳》中,鄭問突破性地以傳統(tǒng)的中國水墨+彩墨技巧入畫,“以中國技法來表現(xiàn)中國人的故事”,賦予了這些古老的故事和人物以鮮活的面容和表情。
在那個沒有電腦輔助的年代,全書大小五百余幅水墨彩繪,全由鄭問運用傳統(tǒng)國畫工具毛筆,于宣紙上一幅幅勾勒、上色,一筆出錯即前功盡棄:手中的畫筆就猶如刺客手中的劍,不允許蕞微小的差池和錯誤。
這種*無古人的創(chuàng)作方法,讓我們的傳統(tǒng)國畫,在漫畫這一藝術形式上呈現(xiàn)出*所未有的可塑性。他堅定地相信:“不久的將來,水墨將成為中國連環(huán)漫畫的主流之一!
◎ 鄭問的筆與刺客的劍,刻畫出人世間*熱血的澎湃
《刺客列傳》是一個獨特的歷史文本,《史記》列傳第二十六卷,寥寥五千字,司馬遷不僅寫活了五位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刺客,并在屬于正史的嚴肅敘事里,“立一家之言”,為這些本應藉藉無名的暗殺者和反叛者開辟了一個獨立篇章,試圖厘清從曹沫到荊軻的歷史傳承脈絡。
五名刺客,五個平凡人,五種匹夫之勇,五名“士為知己者死”的獨行者;五種以一己之力,試圖撬動不可撼動的歷史的孤勇。
鄭問以自身的胸懷,將司馬遷在《史記》中現(xiàn)今看來晦澀的文言敘述,以不協(xié)調(diào)的張力,給予這些故事新時代共鳴。
《刺客列傳》的每篇傳奇結(jié)束后附《史記》中的原文,參照古今別有一番情趣的同時,更令我們贊嘆鄭問究竟是如何把寥寥千字演繹得如此生動。
◎ 典藏級裝幀,賦予經(jīng)典*完美的呈現(xiàn)
多年以后,我們再次榮幸地將鄭問介紹給大陸讀者。外封收束內(nèi)斂,內(nèi)封狂放外露,只為喚醒你心中的“刺客”。
經(jīng)過多次選紙與印刷的打樣實驗,使*終的實體書能夠再現(xiàn)水墨的浸潤感,無論是細膩的筆觸,亦或大面積的暈染,力求精準還原。
此外,《刺客列傳》的首次簡體中文版發(fā)行將隨書附贈典藏版海報,尺寸為8開。海報圖樣選自 80 年代首次出版時的圖書封面,在內(nèi)文中并無出處,以此紀念宗師曾經(jīng)的光榮歲月。
代序
從永恒中釋放的身影
有些創(chuàng)作,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新奇,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閱歷拓廣,多年之后再重看,則覺得平淡。
有些創(chuàng)作,第一次看的時候被沖擊,時過多年,遍閱山水之后再重看,仍然震撼一如初見。
這就是經(jīng)典之作。歷久而彌新。
鄭問的《刺客列傳》,正是如此。
兩千五百年前,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些慷慨悲歌的血性,以及彈劍而行的瀟灑,經(jīng)由司馬遷筆下的文字,栩栩如生。
一九八五年,鄭問用他的畫筆,讓那些震動歷史的人物和時空逼真再現(xiàn),躍然紙上,讓我們?nèi)缗R其境,如聞其聲。
三十二年前的鄭問,馳騁自己的想象力,與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在那些關鍵時刻并騎共席;當年還不滿三十歲的他,自信又自在地進出于寫實和水墨之間,把這些人的音容笑貌勾勒出來,也揮灑開來。
感謝曾經(jīng)有那些人,讓我們見識到生命的取舍,可以舉重若輕地孑然與寧靜。
感謝司馬遷,把這些壯麗、孤獨、自在收納進文字,加載永恒。
感謝鄭問,從永恒中重新釋放那些疾若閃電的劍光、不動如山的身影、滿座衣冠似雪的場面、雷霆萬鈞的時刻。
我們只能屏息,一起進入。
—— 記于鄭問走后的一個月
自序
從《戰(zhàn)士黑豹》到《刺客列傳》
從一九八三年間在《時報周刊》連載《戰(zhàn)士黑豹》的超時空幻想到一九八六年《斗神》的復活,我之所以不斷嘗試新的題材和表達方式,是想借著不同的畫技和故事背景呈現(xiàn)我對漫畫『新』的感覺,雖然每次運用不同的技巧、題材,每次在創(chuàng)作初期總有許多未知的挫折和困擾,不過那種使自己不斷突破往前沖刺的愉快感覺,遠遠超過了這些新問題帶來的困難。
譬如在《歡樂漫畫》半月刊連載的一系列短篇作品,像《最后的決斗》等,使用的是西洋技法,作畫中采用了許多不同的材質(zhì):包括用肥皂、蠟燭來表現(xiàn)背景肌理;在這些作品里的服飾,有些朋友認為是東洋服裝,在我把古代造型搬上漫畫新設定時,也不免有相同的看法;不過這些造型都是從歷代繪畫、雕刻而來,像《劍仙傳奇》中劍仙的服飾是采吳道子永樂宮壁畫上的仙人道服,狐仙寄居的大佛則是出自大定石佛中的普賢菩薩。
這十二篇作品在刊載期間幸運地受到讀者們歡迎和漫畫界朋友鼓勵,不過在碰到《史記·刺客列傳》這題材時,卻發(fā)覺以往的表現(xiàn)技法,都不適合表現(xiàn)《刺客列傳》所需要的意境:用蘸水筆來畫則太硬,用水彩則又有點像中國樂曲用交響樂來伴奏般的不倫不類。因此停筆思考了一段日子,直到交稿期限緊迫,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么不以中國技法來表現(xiàn)中國人的故事?于是我開始拿起毛筆來描繪出心中的刺客形象,說來有趣,以往國畫課第一個打瞌睡的我竟然會從頭拿起筆來作畫。直到執(zhí)筆作畫,我才體會到水墨獨特的味道,實在難用其他畫材取代。也讓我確定了一點,就是:中國水墨的可塑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水墨將成為中國連環(huán)漫畫的主流之一。
在刺客的造型中最引人爭議的是豫讓的中性面孔,我當初設定的想法是為了襯出豫讓毀容后的犧牲和勇氣;屠狗的聶政總讓人想起肥胖的屠夫,我則把他重新塑造成武生形象引出他隱身市井的無奈;曹沫出場時的山崩地裂,則是虛構(gòu)來加強戲劇效果;在刺殺行動里我并不特意排斥熱血和武功,主要是想借肅殺的氣氛來烘托出刺客們壯烈悲愴的胸懷。凡此種種,讀者若有心,可進一步欣賞司馬遷《史記》原文,當會另有一番情趣。
連環(huán)漫畫是一種結(jié)合文學、戲劇與繪畫的綜合藝術,一樣的故事在不同的漫畫家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都有他獨特的感情和理念,這也是漫畫家愿意全神投入的原因,這本專輯前后共花了我一千五百個小時,若說以前的作品是我用『耐力』完成的,那么《刺客列傳》則是我用『心』來畫的作品。
最后,僅以此書獻給熱愛漫畫的讀者和從來不看漫畫的朋友。
鄭問
一九八六年八月五日于臺北
代序 從永恒中釋放的身影
自序 從戰(zhàn)士黑豹到刺客列傳
刺客壹 曹沫
刺客貳 專諸
刺客叁 豫讓
刺客肆 聶政
刺客伍 荊軻
別冊
卷壹 最后的決斗
卷貳 劍仙傳奇
卷叁 劊子手
鄭問專訪/陳雪蓮
紙上談兵秘技公開——編劇·分鏡·草稿·完稿
編輯室后記一位漫畫編輯的回憶/黃健和
鄭問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