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作者20篇中短篇小說,包括《喜福堂》《夢奴珠珠》《鶴川記》《東柯僧院的春天》等多篇豆瓣9.0分佳作。
2000年,作者以《鶴川記》參加榕樹下俠客山莊的文學比賽,一鳴驚人;
2020年,《東柯僧院的春天》同馬爾克斯、安吉拉?卡特、喬治·馬丁、史蒂芬·金、村上春樹等作家的作品,一同入選美國文學批評家范德米爾夫婦主編的The Big Book of Modern Fantasy(奇幻之書)全球22國奇幻小說100佳。
立下想要成為一個“作家”的宏愿,大約是在我十八九歲的時候。我從圖書館里借了好幾本語言學、寫作學的書,半懂不懂地啃完,然后試著把理論應用在寫作課的作業(yè)里,居然還成了范文,被老師在課堂上朗讀。
那時候我覺得自己距離成為一個作家僅有半臂之遙,沒想到后來卻蹉跎蹭蹬了這么多年。
其間也做過許多工作,但沒有一個是與寫作有關的。偶爾也能在報紙上發(fā)些豆腐塊,但顯然距離“作家”這兩個字還有些遙遠。
那時候,我曾經想過就在家鄉(xiāng)小鎮(zhèn)開一個小雜貨店,娶一個家鄉(xiāng)的女子,就那么過完一生。
以前所讀過的那些寫作理論書籍,自然也被丟在了書架上蒙塵。唯一不能舍棄的,是喜歡看書,尤其是看古舊書的“惡習”。
我是在一個農場中學里長大的。那里有一個小圖書館,只有一間教室那么大,卻是我的寶地。因為我是教師子弟,可以用我父親的借書證直接進到圖書館里翻書。大約是在我二十六七歲的時候,我在圖書館書架的最高一層,翻到一套土黃色封面的書。書的名字叫《太平廣記》,共有十冊。書的出版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社是中華書局。這套書大概從入庫以來,就沒有人借閱過,所以看起來還是蠻新,但聞起來卻有一種舊書才有的味道。
我把第一冊取下來,發(fā)現(xiàn)這整整一冊差不多全是目錄。
我就開始兩本兩本地借回去看。就這樣,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其實在這之前,我也并不是沒有接觸過文言短篇小說!读凝S志異》《閱微草堂》之類,是早就看了的;關于唐傳奇,我也讀過周楞伽所編之選集。但《太平廣記》的體例,卻與他書不同。它按題材分類,把某一類題材的小說盡力地搜集到一起,然后再依時間來排列,由古及“今”——也就是編者李昉所處的那個時代——北宋之前的晚唐五代。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奇妙的現(xiàn)象:在《太平廣記》里,仿佛生長著無數(shù)棵小說之樹。每棵樹都扎根于某一個母題、題材或原型里。這些樹或大或小,或蒼老或年輕,或茂盛或枯萎……而閱讀者就像一個個爬樹人,從樹的根部開始往上爬,一直爬到樹頂,然后舉目四望,才發(fā)現(xiàn)還有無數(shù)的樹,在等著他去攀爬。
由此出發(fā),我想通了很多有關寫作的道理。有些道理后來被我自己推翻了,有些道理卻令我愈想愈深。而且其所牽涉的范圍也不再局限于寫作,而是擴展到了世界、人生、形而上和形而下,以及愛等等的概念中去了。
由此,借著閱讀、寫作和思考,我重新塑造了自己。
所以我也常常對人說,并不是我在寫小說,而是小說在寫我。
當有人問起我的職業(yè)時,我也不會再說我是一個“作家”,我會說,我是一個寫小說的。
還是回來說一下這本選集。去年的一月,我曾有一本自選集出版。但仍有許多朋友抱怨,說有一些他們喜歡的小說,并沒有選進那本選集里。一本書的容量確實有限,很難面面俱到,對此,我除了抱歉也沒有別的辦法。
張進步是我的老友,一直在做出版。他說可以在他那里,再出版一本短篇選集,我自然是恭敬不如從命。
在這個出版環(huán)境日益艱難的時候,有人愿意出我的書,我是找不到理由拒絕的。
這本集子里所選的小說,多是我在三十五歲以前寫的,如《鶴川記》《阿稚》《七夕賦》《快然亭記》《梨花院》《薤露》《尋頭者小畜》等。這些小說,手法自然還很生澀,但好在生氣十足,有一種躍躍欲試不斷突破自己極限的欲望——現(xiàn)在再想去寫出這樣的“生氣”卻也不容易了。寫作時間比較晚的也有,如《猴尊者》,雖然手法上看似嫻熟了一些,但畢竟有些秋涼如水的意思。這次也一并收錄進來,算是敝帚自珍吧。
寫作二十年,一方面時時覺得自己還是新手,每開新篇都茫無頭緒;另一方面,卻又時時覺得身體已在漸漸走下坡路,精神和欲望已在緩緩地下降。下坡路好走,但人卻容易頹唐;上坡路難行,卻能讓人愈走愈高,視野也會愈來愈開闊?上松鸁o法重來,我只好時時鞭策自己,畢竟還有許多我一直想寫的小說還沒有寫出來。
另外,特別要說明的是,《青溪異人錄》一篇,是模仿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所寫。本是致敬之作,最初用了一個馬甲發(fā)在清韻——本世紀初非常活躍的一個小說網站“紙醉金迷”論壇上。當時《今古傳奇·武俠版》的主編木劍客看到之后,向我約稿,堅持要使用,我也就厚著臉皮讓他拿去刊發(fā)了。
不過現(xiàn)在想來,我又有哪篇小說,不是模仿之作呢?
所以也就釋然了。
騎桶人
2020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