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fā)掘報告(全三冊)
定 價:680 元
叢書名: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河南省考古發(fā)掘報告;第40號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 著
- 出版時間:2020/5/1
- ISBN:9787030656131
- 出 版 社:科學(xué)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878.05
- 頁碼:35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fā)掘報告(全三冊)》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公布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2008年至2010年發(fā)掘成果的考古報告。下王崗遺址這一階段發(fā)掘面積為3002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仰韶文化、屈家?guī)X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西周等不同時期豐富的考古學(xué)文化遺存。西周時期遺存一定程度上填補(bǔ)了研究早期楚文化考古學(xué)材料方面的空白;二里頭文化時期遺存是豫西南地區(qū)二里頭文化最典型代表;龍山文化遺存對豫西南地區(qū)以及相鄰區(qū)域龍山文化譜系或序列研究具有標(biāo)尺作用;仰韶文化時期聚落成為研究史前聚落完整面貌的典型個案。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一章 遺址概況(1)
第一節(jié) 淅川概況(1)
第二節(jié) 遺址的位置、面積與保存狀況(2)
第三節(jié) 遺址勘探與發(fā)掘情況(3)
第四節(jié) 遺址的文化堆積概述(5)
第二章 仰韶文化時期遺存(9)
第一節(jié) 概況(9)
第二節(jié) 遺跡(9)
一、壕溝(9)
二、墻基槽(12)
三、房址(16)
四、墓葬(32)
五、灰溝(53)
六、窖穴(57)
七、灰坑(58)
第三節(jié) 遺物(69)
一、陶器(69)
二、石器(102)
三、骨器(112)
四、玉器(118)
五、其他遺物(121)
第四節(jié) 文化分期、年代與性質(zhì)(122)
一、層位關(guān)系(122)
二、文化分期(124)
三、年代與性質(zhì)(130)
第三章 屈家?guī)X文化時期遺存(134)
第一節(jié) 概況(134)
第二節(jié) 遺跡(134)
一、房址(134)
二、甕棺(135)
三、灰溝(136)
四、灰坑(137)
五、紅燒土堆積層(138)
第三節(jié) 遺物(140)
一、陶器(140)
二、石器(153)
三、骨器(155)
第四節(jié) 文化分期、年代與性質(zhì)(156)
一、層位關(guān)系(156)
二、文化分期及其特征(158)
三、年代與性質(zhì)(160)
第四章 龍山文化時期遺存(163)
第一節(jié) 概況(163)
第二節(jié) 遺跡(163)
一、房址(房基)(164)
二、墓葬(166)
三、灰溝(179)
四、窯址(182)
五、灰坑(182)
六、灶(201)
第三節(jié) 遺物(204)
一、陶器(204)
二、石器(294)
三、骨器(313)
四、玉器(323)
五、銅器(324)
第四節(jié) 文化分期、年代與性質(zhì)(328)
一、層位關(guān)系(329)
二、文化分期(333)
三、年代與性質(zhì)(353)
第五章 二里頭文化時期遺存(357)
第一節(jié) 概況(357)
第二節(jié) 遺跡(357)
一、窯址(357)
二、灰坑(358)
第三節(jié) 遺物(363)
一、陶器(363)
二、石器(377)
三、骨器(380)
四、銅器(382)
第四節(jié) 文化分期、年代與性質(zhì)(382)
一、層位關(guān)系(382)
二、文化分期及其特征(383)
三、年代與性質(zhì)(386)
第六章 西周時期遺存(391)
第一節(jié) 概況(391)
第二節(jié) 遺跡及其出土陶器(391)
第三節(jié) 出土其他遺物(405)
第四節(jié) 型式與分期(418)
一、典型遺跡層位關(guān)系(418)
二、典型遺物的型式分析(418)
三、分期分段(420)
第五節(jié) 年代與性質(zhì)(421)
第七章 漢代及其他時代遺存(423)
第一節(jié) 概況(423)
第二節(jié) 遺跡與遺物(423)
第三節(jié) 簡單認(rèn)識(428)
第八章 結(jié)論(429)
附表(432)
附表一 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遺跡登記表(432)
附表二 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鹿角鑒定表(463)
附表三 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木炭樹種鑒定表(465)
附錄(466)
附錄一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實驗研究中心碳十四實驗室碳十四年代測定報告(466)
附錄二 河南淅川下王崗人骨鑒定(472)
附錄三 下王崗遺址出土動物遺存分析(477)
附錄四 幾何形態(tài)測量和穩(wěn)定同位素視角下河南下王崗遺址出土豬骨的相關(guān)研究(518)
附錄五 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炭化植物遺存研究(532)
附錄六 淅川下王崗遺址出土塞伊瑪-圖爾賓諾式倒鉤銅矛的科學(xué)分析(589)
附錄七 淅川下王崗遺址出土人與動物遺骸的鍶同位素比值分析報告(603)
編后記(608)
插圖目錄
圖1-1 下王崗遺址位置示意圖(2)
圖1-2 下王崗遺址探方分布圖(4)
圖1-3 T5 南壁剖面圖(5)
圖1-4 T5層位關(guān)系示意圖(7)
圖1-5 T19北壁剖面圖(7)
圖1-6 T19層位關(guān)系示意圖(8)
圖2-1 下王崗遺址墓葬與房址分布圖(插頁)
圖2-2 壕溝G14平面示意圖(10)
圖2-3 T10G14東壁剖面圖(11)
圖2-4 T10G14平、剖面圖(12)
圖2-5 墻基槽Ⅰ平、剖面圖(13)
圖2-6 墻基槽Ⅱ平、剖面圖(13)
圖2-7 墻基槽Ⅲ的位置示意圖(14)
圖2-8 墻基槽Ⅲ平面圖(15)
圖2-9 T11墻基槽Ⅲ平、剖面及柱洞分布圖(15)
圖2-10 T10墻基槽Ⅲ平、剖面及加寬部分圖(16)
圖2-11 下王崗遺址房址分布圖(插頁)
圖2-12 T6F17平、剖面圖(18)
圖2-13 T27F29平、剖面圖(18)
圖2-14 T27F31平、剖面圖(18)
圖2-15 T27F32平、剖面圖(18)
圖2-16 T28F34平、剖面圖(19)
圖2-17 T17F18平、剖面圖(20)
圖2-18 T29F30平、剖面圖(20)
圖2-19 T17F16平、剖面圖(21)
圖2-20 T26F22平、剖面圖(22)
圖2-21 T26F24平、剖面圖(23)
圖2-22 T29F27平、剖面圖(23)
圖2-23 T7F1平、剖面圖(24)
圖2-24 T8F4平、剖面圖(24)
圖2-25 T7F2平、剖面圖(25)
圖2-26 T7F3平、剖面圖(25)
圖2-27 T8F5平、剖面圖(26)
圖2-28 T8F6平、剖面圖(26)
圖2-29 T7F9平、剖面圖(26)
圖2-30 T7F11平、剖面圖(26)
圖2-31 T7F12平、剖面圖(27)
圖2-32 T8F10平、剖面圖(27)
圖2-33 T21F20平、剖面圖(28)
圖2-34 T28F28平、剖面圖(28)
圖2-35 T4第16層下“柱洞群”分布圖(30)
圖2-36 T12第11層下“柱洞群”分布圖(30)
圖2-37 下王崗遺址墓葬分布圖(插頁)
圖2-38 T1第15層下遺跡平面圖(33)
圖2-39 T8M13平、剖面圖(33)
圖2-40 T8M14平、剖面圖(34)
圖2-41 T21M30平、剖面圖(35)
圖2-42 T21M31平、剖面圖(35)
圖2-43 T1M32平、剖面圖(36)
圖2-44 T1M35平、剖面圖(36)
圖2-45 T1M35出土器物(37)
圖2-46 T1M39平、剖面圖(38)
圖2-47 T26M41平、剖面圖(38)
圖2-48 T29M64平、剖面圖(39)
圖2-49 T29M68平、剖面圖(39)
圖2-50 T29M69平、剖面圖(40)
圖2-51 T29M73平、剖面圖(41)
圖2-52 T29M76平、剖面圖(41)
圖2-53 T6M15平、剖面圖(42)
圖2-54 T4M17平、剖面圖(42)
圖2-55 T4M18平、剖面圖(44)
圖2-56 T4M18出土器物(45)
圖2-57 T1M22平、剖面圖(46)
圖2-58 T1M34平、剖面圖(46)
圖2-59 T3M61平、剖面圖(47)
圖2-60 T2M56平、剖面圖(47)
圖2-61 T26W28平、剖面圖(52)
圖2-62 T26W29平、剖面圖(52)
圖2-63 T26W28、T26W29葬具(53)
圖2-64 T29W30平、剖面圖及其葬具(53)
圖2-65 T7G4平、剖面圖(54)
圖2-66 T12G17平、剖面圖(55)
圖2-67 T27G26平、剖面圖(55)
圖2-68 T15G18平、剖面圖(56)
圖2-69 T17中G19、G20與G14關(guān)系圖(56)
圖2-70 J1平、剖面圖(58)
圖2-71 H282平、剖面圖(58)
圖2-72 T6H282出土陶器(59)
圖2-73 T7H257平、剖面圖(59)
圖2-74 H274平、剖面圖(60)
圖2-75 H364平、剖面圖(60)
圖2-76 T11H353平、剖面圖(61)
圖2-77 T3H351平、剖面圖(61)
圖2-78 T3H351出土完整陶器(61)
圖2-79 T6H326平、剖面圖(61)
圖2-80 T1H326出土陶罐(62)
圖2-81 T6H261平、剖面圖(62)
圖2-82 T6H261出土陶器(62)
圖2-83 T1H323平、剖面圖(63)
圖2-84 T1H323出土彩陶缽片(63)
圖2-85 T3H341平、剖面圖(64)
圖2-86 T2H365平、剖面圖(64)
圖2-87 T2H365出土陶器(64)
圖2-88 T4H263平、剖面圖(65)
圖2-89 T4H263出土器物(65)
圖2-90 T4H266平、剖面圖(66)
圖2-91 T4H266出土部分器物(66)
圖2-92 T1H332平、剖面圖及其出土完整陶器(67)
圖2-93 T8H217平、剖面圖(67)
圖2-94 T8H213平、剖面圖(68)
圖2-95 T21H299平、剖面圖(68)
圖2-96 陶器彩繪紋飾圖案(73)
圖2-97 陶深腹罐(74)
圖2-98 陶折沿鼓腹罐(76)
圖2-99 陶卷沿鼓腹罐(78)
圖2-100 陶筒形罐(79)
圖2-101 陶矮領(lǐng)罐(80)
圖2-102 陶曲領(lǐng)罐與圜底罐(81)
圖2-103 Aa型罐形鼎(82)
圖2-104 Ab型罐形鼎(83)
圖2-105 Ac型罐形鼎(83)
圖2-106 Ad型鼎(84)
圖2-107 陶盆形鼎(84)
圖2-108 陶釜形鼎(85)
圖2-109 陶雙腹鼎(85)
圖2-110 陶鼎足(86)
圖2-111 陶斂口缽(87)
圖2-112 陶敞口缽(88)
圖2-113 陶折腹缽(89)
圖2-114 陶圜底缽(89)
圖2-115 陶折沿盆(90)
圖2-116 陶卷沿盆(91)
圖2-117 陶折腹盆(92)
圖2-118 陶碗(92)
圖2-119 陶直口瓶(93)
圖2-120 陶杯形口瓶與雙唇口瓶(94)
圖2-121 陶杯(94)
圖2-122 A型陶器蓋(95)
圖2-123 B型陶器蓋(95)
圖2-124 C型與D型陶器蓋(96)
圖2-125 陶甕(97)
圖2-126 陶豆(97)
圖2-127 陶缸(98)
圖2-128 陶盂(98)
圖2-129 陶器座(99)
圖2-130 陶拍、銼(100)
圖2-131 陶紡輪、球(101)
圖2-132 陶鳥形鋬與陶人頭像(102)
圖2-133 A型石斧(103)
圖2-134 B型石斧(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