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初幾個世紀,人們就模糊地相信在人死后贖償某些罪孽的可能。但是,在天堂與地獄構(gòu)成的彼岸世界二元體系中,不存在完成這些煉罪刑罰的處所。要等到12世紀末,“煉獄”這個詞才出現(xiàn),煉獄成為彼岸地理中的第三個處所。對彼岸的這種新的想象,與社會的改變有著怎樣的關系,其意識形態(tài)功能是什么?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勒高夫的《煉獄的誕生》從概念史入手,探討“煉獄”概念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和神學脈絡,及其對天主教世界的深刻影響。
煉獄既是一個空間概念,又是一個時間概念;既是空間上的中間地帶,也是時間上的中間地帶。煉獄信仰的興起和漫長建構(gòu),預示和引發(fā)了信仰者想象世界中時空框架的本質(zhì)性改變。這些時間和空間的精神結(jié)構(gòu)是一個社會的思想方式與生活方式的骨架。
勒高夫在本書中自述:“我的目標是從古代猶太基督教開始追蹤這第三個處所的漫長的形成過程,揭示在12世紀后半葉中世紀西歐的鼎盛期里的煉獄的誕生及其在下一個世紀中的迅速成功。最后,我將嘗試解釋為何煉獄與這個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時期緊密相關,它如何以決定性的方式在經(jīng)歷了公元千年后兩個半世紀的飛速發(fā)展的這個新社會中得到接受(或者說它如何在那些異端中遭到拒絕)!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煉獄的誕生》是法國著名歷史學家雅克??勒高夫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心態(tài)史領域的代表作品。
彼岸世界是各宗教與社會的一個重要境域。當信徒認為并非在死去之后便沒有轉(zhuǎn)圜余地,他的人生便發(fā)生了改變。作為空間和時間上的中間地帶,煉獄信仰給將死者以救贖的希望,亦給生者為亡者祈禱襄助的可能和寄托。
煉獄信仰首先包含對不休和復活的信仰,還依賴于對死者進行審判,甚至二重審判的概念,也關聯(lián)著對個人責任、人的自由意志的認識。“煉獄”信仰的誕生過程是西方的精神與社會史的重要一環(huán)。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專長中世紀史,尤其是12至13世紀。勒高夫是年鑒學派第三代——“新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并曾于1972—1977年擔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院長。勒高夫的著作良多,代表作有《圣路易》《試談另一個中世紀》《中世紀的知識分子》《錢袋與永生:中世紀的經(jīng)濟與宗教》等。
就年鑒學派引發(fā)的歷史研究旨趣和方法的革命性變化角度,勒高夫以自己的研究將對物質(zhì)史、文化史和心態(tài)史的研究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譯者簡介:
周莽,任教于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法語史、法國中世紀文學。譯有《試談另一個中世紀》《屎的歷史》《論美國的文化》等。
第三個處所
第一部分 煉獄誕生之前的各彼岸世界
1 古代的想象
2 作為煉獄之父的教會諸圣師
3 早期中世紀:教理的停滯與靈視的繁榮
第二部分 12世紀:煉獄的誕生
大飛躍的世紀
4 煉獄之火
5 “煉獄”:煉罪之所
6 西西里與愛爾蘭之間的煉獄
7 煉獄的邏輯
第三部分 煉獄的勝利
8 經(jīng)院哲學的條理化
9 社會意義上的勝利:牧道與煉獄
10 詩歌的勝利:《神曲》
煉獄的理性
附錄一 煉獄問題的參考書目
附錄二 “Purgatorium”(煉獄): 一個詞的歷史
附錄三 最初的意象
附錄四 近期研究著作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