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畢淑敏在三聯(lián)生活書店出版了一套心理散文,共分三冊,套書的名稱是“我們的心靈”。關(guān)于“心靈”,我更愿意用的詞是“心理”,不過因為是文學作品的緣故,也就不必像學術(shù)論文那樣嚴格了。
二十年前,畢淑敏是我的學生。那時,我從香港中文大學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先后開設(shè)了“心理咨詢學碩士研修班”與“心理咨詢學博士方向高級研修班”,畢淑敏是這兩個課程的學生,一直用功學習。她跟我的其他學生一樣,畢業(yè)后,大家的關(guān)系都從師生轉(zhuǎn)為朋友,F(xiàn)在她出版了這套書,囑我作序,我欣然答應。
內(nèi)地的學生一直問我:“為什么放棄了香港優(yōu)渥的物質(zhì)條件,多年來在內(nèi)地東奔西走,甚至到寒冷而干燥的中國北方,授課長達三年之久?” 這一切要由我父親說起啊。
父親是留學生,學富五車,兩袖清風;他高風亮節(jié)的操守,重視精神生活過于金錢物質(zhì)的人生信念,一直為我們眾子女所欽佩,是我生命中景仰至深的人。雖然我成長于殖民統(tǒng)治下的香港,卻對中國人的民族身份堅定不疑,這不得不感謝父母親的言傳身教。
幼承庭訓,我自小就對祖國內(nèi)地的同胞、文物與文化有著一份說不出來的歸屬感。猶記得中學畢業(yè)那年,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在仰望星空、俯瞰大地時,驀地領(lǐng)悟到自己的根在祖國,服務祖國同胞是我畢生須走的路,矢志不移。在殖民統(tǒng)治下生活,要跟同儕發(fā)展深層次的友誼,分享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共鳴,委實不容易。我這個活躍的女孩子,雖然有著相當豐富的社群生活,但在這環(huán)上,卻經(jīng)常感到無比孤單;沒想到這份孤單的感覺竟也如斯持久,揮之不去,一直延伸至成年,甚至往后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表面積極的個性,難掩我內(nèi)心的郁結(jié),我經(jīng)常問自己:“在香港生活的年輕人,該怎樣愛國呢?”某天,我在日記上給自己寫下了答案:“年輕時努力求學,好好充實和發(fā)展自己!睕]想到,這從此成為我的方向和目標。
為了圓我的中國夢,即或家庭經(jīng)濟情況不佳,我仍爭取機會努力求學;就是這樣,我以半工半讀的形式,完成了中學師訓課程和學位課程,并申領(lǐng)了獎學金負笈紐約,修讀教育碩士(心理咨詢)課程。
回到香港后,我很期望能在中學當心理咨詢員。當時香港學校的心理咨詢才剛起步,只有兩三所學校設(shè)有學生心理咨詢員一職。我有幸受聘在這樣的一所中學,在教職以外,能同時兼任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我很想陪伴我的學生同行。然而,我心里想著的青少年,不單是香港的,也有內(nèi)地的。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我有心無力的感覺日益強烈,于是,我積極爭取進修的機會。1974年,我獲得優(yōu)厚的獎學金,可再度赴美,往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修讀心理咨詢學博士課程。出發(fā)前,無數(shù)親朋在我耳邊叮嚀:“畢業(yè)后務必留在當?shù)匕l(fā)展,結(jié)婚生子,落地生根!” 然而,我曉得自己的根在哪兒,亦因此肯定自己必然會回來,不但回到香港,且會面向祖國內(nèi)地而行。至親好友都大惑不解,但也沒阻止我,因為通過多年的觀察,他們都很清楚,不管孟平身在何方,她的中國心依然是那么熾熱,她的中國夢依然是那么真實。
1977年,我取得了博士學位。倘我當時選擇留在美國,便可以擁有溫馨的愛情,組織幸福的家庭,享受安穩(wěn)富足的生活;但由于多年前已選定了方向和目標,縱然有不舍和眼淚,我還是堅持早前所作的決定,回歸香港老家 ──我所愛和我成長的地方。
回到香港后,我曉得自己仍需要增強心理咨詢的臨床經(jīng)驗,故加入了“突破輔導”機構(gòu)。雖然這是一個民辦機構(gòu),在創(chuàng)設(shè)和推廣心理咨詢方面,卻是香港的先鋒。在“突破輔導”的幾年,我獲益良多,除了有機會實踐心理咨詢外,還能參與心理咨詢學的課程設(shè)計與教學工作;谙愀凵鐣䦟π睦碜稍冃枨蟮娜遮叡魄校巴黄戚o導”除跟一所大專院校合辦碩士課程外,也因本身擁有三位博士學位同人之便,同時開設(shè)了一個半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課程,努力培育人才。在當時的香港來說,這些創(chuàng)新課程,成效相當不錯。
在“突破輔導”服務了四年后,我在1982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學系工作。除培訓教師外,也負責擴展和優(yōu)化既有的心理咨詢課程。自此,我便在心理咨詢的學術(shù)和實踐兩方面同步發(fā)展,亦有較多機會跟內(nèi)地學術(shù)界同人交流接觸,也開始進入內(nèi)地講學和進行心理咨詢培訓。在我推廣心理咨詢的道路上,1996年和1997年是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在1996年秋,一位來自中山大學的教授到香港中文大學訪學,在跟她緊密交流和討論后,她大力推介我前赴內(nèi)地做更深入的心理咨詢培訓。在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給予的人力和物力的鼎力支持下,我的中國夢──在內(nèi)地推廣心理咨詢培訓,終于于1997年4月23日至5月8日,在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實踐了。這次培訓較我從前在內(nèi)地所任教的短期課程更密集、更大型和更專業(yè)化,可視為中國心理咨詢發(fā)展的里程碑。
課程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教育研究所主辦,華中師范大學協(xié)辦。大會為參加者──來自幾十所重點高校心理咨詢單位的一百五十名主管──提供了獎學金。令人興奮的是,由于這類課程求過于供,另有二十位學員不惜自費參加。十五天的課程快要結(jié)束時,學員除高度肯定課程的成效外,還表示“人本心理咨詢”為他們帶來了震撼性的挑戰(zhàn),紛紛向自己院校的領(lǐng)導匯報,提出改善大學心理咨詢?nèi)藛T素質(zhì),提高服務水平等具體意見;同時,他們還要求校方邀請我前去講學。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紛紛承諾,日后會努力爭取機會在心理咨詢專業(yè)領(lǐng)域進修。他們果信守承諾。1999年,我到北京師范大學開辦“心理咨詢學博士方向高級研修班”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申請者中竟有十多位是來自當年華中師范大學培訓課程的學員;甄別后,有八位學員被錄取,占了該班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
在武漢課程進入尾聲的某個晚上,我在凌晨三時許驟然醒來,便一直無法入睡。我跟自己說:“林孟平,你還在等什么?你生命中的歷史時刻不是已經(jīng)來到了嗎?” 于是,一回到香港,我便立刻向香港中文大學申請了半年無薪假期,在1997年9月開始進入內(nèi)地好幾所大學進行短期義教。
甘肅蘭州是我講學的第一站。因為他們有幾位曾參加武漢培訓課程的教授跟我說,由于經(jīng)濟問題,他們是無法到沿;虼蟪鞘羞M修的。及后,從1997年9月中旬開始,我分別到過八個省市的重點高;蚪逃龣C構(gòu)短期講學,計有: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浙江省教育委員會、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我樂此不疲,因為我的中國夢正逐步實現(xiàn)。我沒想到1997年12月回香港后,還有一個更大的意外驚喜在等待著我。
回到香港中文大學,打開信箱,我發(fā)現(xiàn)了一封來自美國紐約“亞聯(lián)董”(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lián)合董事會)的信件。該機構(gòu)提名我為1998年的“杰出亞洲學人”。提名的主要條件是要我離開本鄉(xiāng)本土,到香港之外的大學任教一年,并給予一定經(jīng)費支持。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中國內(nèi)地竟是其中一個可供我選擇的地點。有了這個經(jīng)濟上的支持,我可安心上路;再者,有了“杰出亞洲學人”此國際榮譽,香港中文大學自然樂意放行。1998年3月,當我仍在構(gòu)思內(nèi)地行的具體安排時,北京師范大學的黨委書記剛好到香港中文大學來,要物色專家學者前往北京協(xié)助優(yōu)化大學的學生管理和心理咨詢工作。在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院長推介下,北師大的黨委書記跟我商談了三個多小時。他離開前,笑意盈盈地對我說:“您就是這一年來我努力要尋找的人!彪S后,他正式向香港中文大學提出,邀請我在1998年秋到北京去,開辦全國第一個心理咨詢學碩士課程。有黨委書記的認同和全力支持,這個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部高師培訓部合辦的“心理咨詢學碩士研修班”順利誕生了,招收了來自全國十九個省市的三十五名學生。我的中國心越來越熾烈,我的中國夢也越來越明晰。
1999年秋,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和黨委書記還決定與中國教育部高師培訓部在2000年和2001年,聯(lián)合舉辦中國第一個“心理咨詢學博士方向高級研修班”。該班所錄取的學員素質(zhì)相當優(yōu)秀,在來自國內(nèi)十二個省市的二十五名學員中,具心理學博士學位者三人、博士生導師四人、教授六人,其余均為副教授和大學講師。此課程是以科學實踐模式為培訓基礎(chǔ),理論與實踐并重,注重心理咨詢與社會文化的整合,以期在優(yōu)化國民素質(zhì)與心理咨詢專業(yè)本土化等方面,作出積極的貢獻。課程雖主要在北京上課,但為了促進學員認識“人本心理咨詢”如何通過多元服務來回應需求,及在不同社群中的應用情況,在2001年春季課前,還特地安排了全體學員到香港中文大學出席“本土化心理咨詢與治療研討會”。研討會期間,學員除有機會參觀香港各大學的心理咨詢中心和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外,還到訪了十六個提供不同性質(zhì)咨詢服務的政府機構(gòu)和民辦機構(gòu),包括:青少年咨詢,老年人服務,善終服務,青少年濫用藥物,懲教服務,就業(yè)服務,防止自殺,戒毒,婚前與婚姻咨詢等。學員們都很珍惜此次香港之行,因為實地考察了香港過去五十多年來,心理咨詢?nèi)藛T在各領(lǐng)域的努力成果,不但拓寬了視野,還深化了認識。令我欣慰的是,他們莫不感到任重道遠,承諾謹記我的囑咐: 跟碩士班的畢業(yè)同學攜手合作,日后在中國大地上同心協(xié)力,努力不懈,注重心理咨詢這一專業(yè)的學術(shù)研究,以及其實踐的深化與優(yōu)化,使個人、社會、國家能因此邁向健康與豐盛之路。
那些年間,我雖長駐北京,但基于香港中文大學對雇員的要求,仍要每半年回到香港。雖席不暇暖,但內(nèi)心卻有說不盡的感恩。這么多年來,我的內(nèi)地之行一直都是孤身上路,許多朋友均百思不解,不約而同地問我,到底是什么支撐著我這小女子。毋庸思索,我莞爾一笑答道:“是我的中國心和中國夢!”
走筆至此,想起當初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時,我強烈感受到的那股加在教學人員身上的,令人無法逃避的沉重壓力。我在短時間內(nèi),就要做出一個影響自己學術(shù)前途的決定:學術(shù)研究的發(fā)表和文獻寫作應該用中文,還是英文?入職兩個月后,我決定除非出席的是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我的著作與學術(shù)論文一律用中文發(fā)表,因為我的服務對象是中國人,我的主要讀者群也是中國人。在行內(nèi)人看來,這一做法無疑是鋌而走險,甚至連職位也難保,十分不智。然而,想不到我竟一而再地順利通過校方的嚴格考績要求──我的其中兩部作品,更備受學者重視,被評為“最具本土色彩的心理咨詢論述”,除了有很高的銷量外,也常在學術(shù)論文中被廣泛引述。在驚濤駭浪的大學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感恩,知道所走的路雖然孤單,卻走對了。
本準備在2003年跟香港中文大學商討放棄教席,全職到內(nèi)地教學,結(jié)束周旋于內(nèi)地和香港兩地的奔波勞累生涯。奈何在2001年,我已身心俱敗,中西群醫(yī)均束手無策,說是五癆七傷所致,無法短期根治。在家人與友人力勸下,我不得不向自己的臭皮囊低頭,暫時放下在內(nèi)地的服務,留港安靜休養(yǎng)、反思、等候……
我會用以下一個真實個案來結(jié)束這篇序言。1957年俄羅斯(當時的蘇聯(lián))在太空科學上的一次超前,給美國政府帶來了極大震撼。美國在審視該次競爭失敗的因由時,教育成為了檢討的一個重點;貞獧z討的結(jié)果,美國政府遂在第二年推出了“國防教育計劃”(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此計劃適切地為當時學者專家正致力的心理咨詢事業(yè)注入了強心針,帶來了一次大躍進,且成為美國教育史上學校心理咨詢的界石。無怪乎許多國家一直致力從事教育和心理咨詢,因為事實告訴我們:心理咨詢不但能有效地回應國民的個人需要,且能回應國家的需要!靶睦碜稍兡私逃λ,并國家富強之關(guān)鍵”,信然。
闊別祖國內(nèi)地,幾近二十年了,但我的中國心依然熾熱,我的中國夢仍一直縈繞腦際……
林孟平
2019年4月10日 香港
序二
感恩生命中有這一段緣,讓我有幸在退休之年還能和畢淑敏一起師從林孟平教授學習心理輔導。老師魂牽夢繞、情真意篤的“中國夢”感染著我;對生命的熱愛、敬畏與尊重的人本理念滋養(yǎng)著我;獨特新穎、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吸引著我,我感覺到自己內(nèi)在的智慧被源源不斷地引發(fā)出來,有一種破繭而出的興奮。在北師大的這三年,對我來說,與其說是學習心理輔導的知識與技能,倒不如說是一次重要的生命蛻變歷程。
“輔導是生命的流露”“輔導員有幸進入另一個人生命的深處,這是一種福祉”“輔導員自己是帶進輔導關(guān)系中的重要資源”,老師的話撞擊著我、滋潤著我、激勵著我、指引著我。對從事助人行業(yè)的我來說,越來越明白不斷地認識自己,努力活出真我,行如所愿,知行合一,讓生命綻放絢爛的光彩,是我余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三年的學習,我的字典里出現(xiàn)的高頻詞是“成長”。成長是一個經(jīng)歷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體驗幸福的過程。課堂上別開生面的教學,有時刀光劍影,有時溫婉柔順;有時開懷大笑,有時靜默深思。對于在震撼、感動之余還有許多疑惑的我來說,除了享受老師的心理盛宴外,還特別地期盼課后老師與我們二人(我與畢淑敏)的“共餐”,此情此景至今不能忘懷。還記得北師大東門口一家名為“紅葉”的日式小餐館是我們常去用餐的地方,安靜,食物也還可口。短短一個多小時的用餐中,我們大多是針對當日課堂上的教與學各抒己見,提問、答疑、交流、探討……有時“一不小心”還把自己給搭進去,老師一旦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當然不會放過,此時此地的“撫摸生命”讓我終身受益。在探討中,畢淑敏剖析問題獨到犀利,直指痛處,切中要害,常常讓我耳目一新,時而被震撼,時而被感動,時而頓覺清晰,時而陷入混亂,有時一頓飯吃得確實并不輕松,但很豐足!反思,覺察,領(lǐng)悟,提升,改變,成長!那種感覺真的好享受!感恩上蒼對我如此厚愛,讓我有如此特別的學習經(jīng)歷和成長體驗!為此,畢淑敏常戲說我應為此付出雙倍的學費。
人生無常,每個生命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坎坷曲折,經(jīng)歷痛苦折磨。正當我醉心于心理輔導,在助人的行列中盡一己之力時,“乳腺癌,立即住院手術(shù)治療”的診斷書如晴天霹靂,在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把我的生活全攪亂了,整個人懵了,暈了……
永遠不會忘記,老師在得知消息的第二天就乘坐最早的航班趕來杭州空軍療養(yǎng)院,畢淑敏停下對她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筆”在我面對化療痛苦折磨時來到我身邊,有什么藥可以與此時有聲的和無聲的陪伴、愛撫、鼓勵、支持相比!特殊時期的特別的輔導!多么強大的力量,多么有力的支持!有這么強大的支持系統(tǒng)(當然還有我摯愛的先生、家人、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我沒有任何理由不讓自己好起來。從懷疑、否定、憤怒到接受、臣服、共處,從此我經(jīng)過淬煉的生命中少了許多的“應該”,多了不少的“自在”,緊裹的繃帶舒解了,我活得更放松、更自由、更開放了。深感一個有更多生命本性綻露、屬于自己的獨特人生值得欣賞、珍惜、敬畏,值得倍加愛護!感恩這場疾病帶給我的學習與成長,感恩上蒼對我的眷顧與厚愛!
借畢淑敏的“我們的心靈”出版之機,說一點自己成長的切身體會來表達對心理輔導學的熱愛及對老師、摯友的感恩。心理輔導學是一門能讓人覺醒、讓內(nèi)心茁壯成長、讓生命更加鮮活燦爛的學問!畢淑敏在這套集子里,借文學的語言和咨詢的實踐,闡述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領(lǐng)悟,定能讓讀者受益。愿每一個生命都燦爛,每一個人都活得神采奕奕、深感生命之美好!
黃淑真
2018年10月31日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