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春秋》的解讀本,《左傳》在中國流傳兩千余年,歷來是儒家學子重點研讀的對象,也是古代“公務(wù)員”考試的必讀書目!蹲髠鳌窋⑹潞啙崳淖謨(yōu)美,邏輯清晰,立場鮮明,既有很高的史學價值,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這樣讀<左傳>》對《左傳》進行了通俗的解讀,目的在于架起一座橋梁,讓現(xiàn)代人能夠讀懂、讀通、讀透《左傳》,了解春秋的歷史,領(lǐng)會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先秦儒家的人生觀、政治觀和價值觀。
今日痛飲慶功酒,
壯志未酬誓不休。
來日方長顯身手,
甘灑熱血寫春秋。這是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著名唱段,上了年紀的人應(yīng)該能哼上一兩句。楊子榮來到土匪窩,獲得了座山雕的信任,榮升老九,土匪參謀長下令拿酒慶賀,楊子榮袍子一撩,眉角一挑,就來了這么一段。這里有個問題:為什么是寫春秋呢?字面上解釋,春秋是季節(jié)。春華秋實,春花秋月,春種秋收,中國人給這兩個季節(jié)賦予了很多美好的意愿。
引申的含義,春秋是歷史。
寫春秋,即是寫歷史。
穿林海,跨雪原,智取威虎山,為黨為人民立奇功,正是楊子榮甘灑熱血去譜寫的歷史。
于是又有問題來了:為什么寫春秋即是寫歷史?
其一,春秋是古代史書的通名。
這里的古代,是指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前。據(jù)唐朝史學家劉知畿推論,夏、商、周三代,官方的史書都叫作《春秋》——當然,也有些諸侯國的史書另有其名。比如在周朝,晉國的史書為《乘》,楚國的史書為《禱杌》,但是籠統(tǒng)地稱為《春秋》,是不至于錯的。
由于長達數(shù)百年的戰(zhàn)亂,夏、商、周三代各國的“春秋”,基本上都失傳了。流傳于世的,唯有周朝魯國的《春秋》。
而這本《春秋》也不完整,僅僅是記載了自魯隱公至魯哀公年間發(fā)生的事情,歷經(jīng)十二代君主,時間跨度約為二百四十年。
后人所說的“春秋時期”,即因此而得名。
其二,(據(jù)說)孔子是《春秋》的修訂者。
后人看到的《春秋》,并不是原版,而是孔子修訂過的。
關(guān)于孔子修訂《春秋》這件事的真實性,史上爭論頗多。正方反方的論述,皆有可取之處,在此不作討論。姑且站在正方的立場上來理解這件事——首先,《春秋》經(jīng)手的史官眾多,文風不一。孔子作為魯國的文化達人,對《春秋》進行修訂,使之一氣貫通,不足為奇。其次,孔子曾以《春秋》為教材,講授他的政治哲學。在授課的過程中,他可能覺得原始的記載并不完全符合他的政治理念,于是加以修正。既然有至圣先師加持,《春秋》便不是一本簡單的史書,而成為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了。它被列入五經(jīng)之中,供奉在太學和國子監(jiān)里,成為后世讀書人考取功名的必讀書目?鬃颖救藢Α洞呵铩窐O其重視,甚至說:“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意思是,只要《春秋》傳世,我便得償所愿。理解我也罷,不理解我也罷,都無所謂了!大有將一生學說都寄托于《春秋》之意。其三,《春秋》是有態(tài)度的歷史。沒有所謂客觀的歷史?鬃由畹哪甏,正值春秋亂世,禮崩樂壞,戰(zhàn)亂頻仍。
龍鎮(zhèn),1975年生,湖南醴陵人。畢業(yè)于中山大學哲學系,F(xiàn)居廣州。愛歷史,愛八卦,善于從紛繁復(fù)雜的歷史記錄中尋找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還原歷史真相。代表作品有《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zhàn)國》(6卷,讀客出品,再版更名為《春秋戰(zhàn)國真有趣》)。
第一章
魯隱公
第二章
魯桓公
第三章
魯莊公
第四章
魯閔公
第五章
魯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