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為空間發(fā)展的首要條件,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領域研究的基礎。
本書考訂唐代交通地理沿革,以區(qū)域分卷,以路線為篇,考論沿途所經之州府軍鎮(zhèn)、館驛津梁、山川形勢、道里遠近,描繪出唐代交通的詳細圖景。作者窮盡歷史文獻,并旁征考古資料,精辨細析,既以結論為綱,又有考據為目,綱目分明,體例謹嚴。每篇考論成果,皆于地圖上標識,直觀易曉,頗便讀者參閱。
在城鄉(xiāng)設置、地形地貌與出行方式未發(fā)生重大改變的時代,交通路線也會具有延續(xù)性,故本書不僅是唐代交通史的重要研究著作,對于前后數(shù)百年間的歷史地理研究,都極具參考價值。
適讀人群 :大眾 ★史學名家 嚴耕望論現(xiàn)代中國史學家,特別推崇陳垣、陳寅恪、呂思勉和錢穆為“四大家”。而有學者認為,嚴耕望于四大家的優(yōu)點能兼收并攬——他的規(guī)模宏大承自錢穆,辨析入微取諸陳寅恪,平實穩(wěn)健尤似陳垣,有計劃而持之以恒則接武呂思勉。他在史學上終能達到通博與專精相反相成的境界決不是幸致的。
★學術經典 王子今教授在《中國交通史研究一百年》中回顧總結道,《唐代交通圖考》是20世紀中國交通史研究的突出成果,也是這一領域值得稱羨的學術成就,就對于以后中國交通史研究的影響而言,是學者公認的典范。
★精校精修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此次影印《唐代交通圖考》,在臺灣原版基礎上,做了大量修版、重錄及更正錯訛的工作,改動達數(shù)百處,力圖以清朗悅目的形態(tài)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
★精良印制 本書圓脊精裝,外有護封,內文以100克純質紙印刷,整體設計端莊、厚重,與其學術經典性相稱。
嚴耕望(1916—1996),字歸田,安徽桐城人,著名歷史學家。194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歷史系,初任職于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師從錢穆,1945年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年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任教。197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78年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并赴耶魯大學任客座教授。1983年回“中研院”史語所任研究員。1985年退休,晚年居于香港。
嚴耕望一生踏實勤勉,著述宏富,在政治制度史與歷史地理研究領域極具開創(chuàng)性,為學界所稱道。代表性專著有《兩漢太守刺史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唐仆尚丞郎表》《唐代交通圖考》等。
序言
總目
第一卷 京都關內區(qū)
第二卷 河隴磧西區(qū)
第三卷 秦嶺仇池區(qū)
第四卷 山劍滇黔區(qū)
第五卷 河東河北區(qū)
第六卷 河南淮南區(qū)
第一至六卷引用書目及綱文古地名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