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正式確立了刑事速裁程序的法律地位,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普通程序共同構成了梯次多元化刑事訴訟程序。
刑事速裁程序是中國特色的刑事案件快速處理程序。
本書上篇部分,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兩高兩部在18 個城市開展的刑事速裁程序試點情況進行評估性研究,從試點背景、問卷調查、案例分析和文本分析等方面對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運行狀況進行多角度的實證研究。
刑事速裁程序的成功試點,為建立刑事案件快速處理程序的中國模式提供了豐富經驗,對于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刑事案件快速處理程序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
本書下篇部分,結合刑事速裁程序的新立法和實踐,就刑事速裁程序涉及的基本理論、證據規(guī)則、律師辯護、偵查程序、起訴程序、審判程序和權利救濟等進行比較系統(tǒng)化的研究。
伴隨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全面實施,刑事速裁程序在刑事一審程序中將更加充分發(fā)揮分流輕罪案件的功能。
中國刑事案件的審理效率,必然會因刑事速裁程序的有效實施得到整體性提升。
本書為刑事速裁程序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基礎,對刑事速裁程序的深度研究還需要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觀察和思考。
伴隨著2012年前后“醉駕入刑”和勞動教養(yǎng)制度廢除以及刑事實體法改革,我國基層司法機關受理的輕微刑事案件數量有較大的增長,部分地區(qū)基層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的矛盾不斷加劇。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更加合理配置司法資源,提高刑事案件的審理效率,2014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這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首次對司法改革事項進行試點授權。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項目采取授權試點,目的是從加強頂層設計的角度對試點進行有序規(guī)范;確保有關基本法律制度的試點改革于法有據。2014年8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fā)《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正式在全國18個城市開展速裁程序的試點工作。
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對于推動刑事司法領域的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具有重要的標桿意義。在刑事速裁程序試點過程中,很多地方司法機關根據上述試點辦法,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試點工作,為速裁程序的立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實踐證明,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大幅度提高了試點地區(qū)的刑事案件辦理的司法效率,特別在提高取保候審和監(jiān)視居住等非羈押措施的適用率、非監(jiān)禁刑的適用率,降低速裁案件的上訴率、抗訴率,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合理配置刑事司法資源,有效緩解試點地區(qū)案多人少矛盾等方面成效顯著。刑事速裁程序的試點實效和評估結果說明,刑事速裁程序試點符合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大趨勢,符合我國當前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實際需要,具有現實可行性。
2016年9月,刑事速裁程序再次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同步繼續(xù)試點兩年。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刑事速裁程序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共同被寫入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中。刑事速裁程序作為獨立于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之外的刑事案件快速處理程序,正式成為提高刑事訴訟程序效率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刑事速裁程序正式立法,彌補了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一審程序設計過分單調的結構性缺陷。根據2018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將覆蓋可能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這意味著我國大約50%的刑事案件將通過刑事速裁程序來處理,無疑會節(jié)省大量的國家刑事司法資源。同時,由于大量的輕微刑事案件通過速裁程序得到快速處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時間被大幅壓縮,這對于降低程序的懲罰性、提高人權保障的力度具有重要的價值。
毫無疑問,刑事速裁程序以及相關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立法是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中最具特色的“亮點”,在促進中國刑事訴訟程序走向更加多元、更加成熟、更加科學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中國特色的速裁程序是吸收了辯訴交易和認罪協商的合理內核而進行的程序的改造,同時融入中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要素,構造了既保證不發(fā)生冤假錯案而又可以大幅度提高訴訟效率的速裁程序?梢哉f,中國的刑事速裁程序作為刑事案件快速處理程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種鮮明的中國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國刑事速裁程序是對控辯審的訴訟結構的整體性壓縮,而非對訴訟結構的“切割”以形成程序性“跳躍”。我國刑事速裁程序既沒有采取完全的當事人主義的英美辯訴交易模式,也沒有采取書面審理的德意日等國的處罰令模式,而是兼采當事人主義與職權主義要素混合的控辯審整體性結構主義模式。我國的刑事速裁程序是通過進一步簡化案件審理過程中的行政性的審查等內部程序,對訴訟程序進行結構性壓縮的改革。刑事速裁程序并沒有切斷傳統(tǒng)的刑事訴訟的進程,而是秉持控辯審典型訴訟結構形態(tài),僅僅基于效率的提升而對部分非關鍵性程序進行簡化。概言之,中國的刑事速裁程序是對訴訟的結構性改革,并沒有破壞刑事訴訟的控辯審之間的張力。
第二,我國刑事速裁程序堅持證據裁判原則,而非忽視案件事實與證據基礎進行的罪刑“交易”。無論是刑事速裁程序試點還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都強調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證據裁判原則。刑事速裁程序并不適用于那些證據存在嚴重瑕疵的案件或者疑罪案件。司法機關不能因追求案件的快速結案而忽視案件的事實和證據的審查,致使有嚴重證據瑕疵的案件進入速裁程序中,從而導致出現冤錯案的風險。在美國,控方對特定案件可以在指控事實達不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的情況下,與被指控人就指控和量刑進行辯訴交易,而中國的刑事速裁程序絕對排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換言之,中國的刑事速裁程序在強調提升案件審理的效率的同時,仍然把司法公正放在司法效率之上。
第三,我國刑事速裁程序堅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基本訴訟權利的保護,簡化程序而非減權利。在美國的辯訴交易程序中,被告人如果同意進入認罪答辯程序就必須放棄很多基本的訴訟權利,包括公開審判的權利、無罪推定的權利以及上訴的權利等。德意日等國的快速審判還包括書面審,意味著被告人喪失或者放棄接受公開庭審的權利以及上訴的權利。我國刑事速裁程序并沒有取消或者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放棄任何訴訟權利。在刑事速裁程序和相關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我國法律要求司法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為速裁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和法律辯護。另外,速裁程序中被告人的上訴權并沒有因被告人認罪認罰而被取消,如果速裁案件的被告人上訴,二審法院仍須依法進行審理并依法作出裁決。
概而言之,中國特色的刑事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普通程序之間形成梯次多元結構,可以在堅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實現公正與效率的共贏。中國刑事速裁程序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快速案件處理程序,并非照搬照抄國外的刑事快速程序,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刑事案件快速審理的多年探索和試點基礎上由非正式規(guī)則上升為法律的正式規(guī)則。刑事速裁程序和其他程序一樣都需要實踐的檢驗,都需要根據其運行狀況不斷深化研究的過程。中國的刑事速裁程序從2018年被正式寫入《刑事訴訟法》實施和運行到現在僅僅兩年左右的時間,還需要更長期的司法實踐的檢驗和更深入的學術研究,才可以使其規(guī)則不斷走向定型與成熟。
上篇部分主要是對刑事速裁程序試點的研究成果。本人在速裁程序試點開始之初,就組織對速裁程序進行評估和跟蹤研究,該部分的研究成果構成本書上篇。在試點中期和后期,本人組織在全國18個試點城市進行問卷調查,前后收集了兩千余份問卷,以全面了解試點參與主體對試點過程和運行狀況的主觀意見和反映的問題。本人在試點期間赴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深圳、西安和沈陽等試點城市實地對速裁試點進行觀摩、調研和座談。同時,還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下載12 666個速裁案件的裁判文書進行大數據統(tǒng)計分析,以數據化的形式客觀展示速裁試點在司法效率和量刑均衡方面的實際效果。另外,本人還收集了試點地區(qū)的速裁文本資料,對部分試點城市的試點文本進行有針對性的文本分析,以從立法和規(guī)范的地方化的角度總結試點的經驗和試驗性立法的實施問題。上篇部分中有關速裁程序試點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已經公開發(fā)表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和《法學家》等期刊上。
下篇部分主要是關于2018年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中速裁程序的立法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在下篇,本人對刑事程序的基本理論、證據規(guī)則、律師辯護、偵查程序、起訴程序、審判程序和權利救濟等進行比較全面的相對系統(tǒng)化的研究。由于新的刑事速裁程序實施時間并不長,其中的實證研究的觀察主要集中在2019年。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刑事速裁程序同步入法實施,且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案件原則上都必須是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在刑事速裁程序的基本規(guī)則的研究方面不可避免涉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刑事速裁程序這兩個方面的制度其實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刑事速裁程序的研究離不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研究同樣必須關注對速裁程序的研究。
任何純粹和完美的刑事訴訟程序或模式本質上都是學者們臆想的“烏托邦”。刑事訴訟不可能是封閉的訴訟程序體系,開放和多元的刑事訴訟是現代程序發(fā)展和進步的常態(tài)。在多元和開放的刑事訴訟體系中,追求更加有效率的正義才是刑事訴訟的最高境界。刑事速裁程序通過司法再造來簡約刑事訴訟程序,將使速到的正義不再是夢想。在刑事速裁程序研究的系統(tǒng)化方面本研究作了初步嘗試,但必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局限性,期待未來學者對該程序進行更有價值和更深入的研究。
在對刑事速裁程序的研究過程中,本人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務副院長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楊萬明副院長、顏茂昆庭長、沈亮庭長、杜國強副庭長和冉容、楊立新、孟偉、何東青等領導和法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北京、上海、廣東、南京、武漢和西安等速裁程序的試點單位和領導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調研的便利和研究資料上的支持,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王紹佳、李庚強、朱敏敏、郭鍇和碩士生辛金霞、李雪松、高翔坤、成昕琪等同學參與問卷調查和裁判文書的搜集、數據整理等工作,一并表示感謝。最后,對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馮琰主任和各位編輯為本書出版付出的辛勤勞動和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