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人類在孤立無援的世界中探索與創(chuàng)造、失敗和成功的迷人故事。
1882年,尼采宣布 "上帝已死",以此為標志,西方世界進入無神論時代,宗教信仰坍塌帶來的震蕩催生了從思想界到藝術文化各個領域的百花齊放。哲學家、詩人、劇作家、畫家、心理學家、科學家……數(shù)以萬計杰出的個體將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精力投入到設計沒有上帝的生活方式中,在終極價值坍塌的廢墟上獨自面對希望與失望,拒絕妥協(xié),展現(xiàn)出人類的尊嚴和勇氣。今天,他們的事跡*次被完整講述了出來。
作為當代*杰出的思想史學家之一,彼得沃森以尼采在世紀之交引發(fā)的思想震蕩為起爆點,考察這一震蕩如何侵入精神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將從陀思妥耶夫斯基、榮格、胡塞爾、易卜生到畢加索、鮑勃迪倫,從心理學、現(xiàn)象學、神智學到印象派、波普藝術、爵士樂,從奧斯威辛、廣島、大清洗到伍德斯托克、911的點點滴滴連接起來,以優(yōu)雅、精準的筆觸挖掘出看似彼此無關的現(xiàn)象背后有章可循的脈絡,繪制出一張從古典崩潰時代到光怪陸離的后現(xiàn)代的思想地圖。
盡管無神論導向的絕非完滿生活,但人類的靈魂卻始終拒絕沉淪于黑暗之地。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些*秀的頭腦對生存意義的追尋和富有啟示的回答,匯成一個宏大的人生主題。無論對于想知道生命意義,抑或想要理解我們生存于其中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發(fā)現(xiàn)虛無時代都將是一次令人驚喜的心靈體驗。
我們只需提那些以P打頭的職業(yè),如哲學家、詩人、劇作家、畫家、心理學家,他們都試圖思考在只有人類自身可以依靠時不論依靠個人還是集體,我們應該如何生活。許多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馬斯艾略特、薩繆爾貝克特,都表達過對于荒涼世界的恐懼。在他們看來,荒涼世界正是由于人們拋棄上帝觀念才得以形成;蛟S正是由恐懼所喚起的優(yōu)美樂章,令這些先知們捕捉到時代的幻念。不過《虛無時代》一書將把注意力集中于另外的主題上,從某種角度說這是一個更為大膽的主題靈魂。靈魂拒絕在冰冷、黑暗的眾神遺棄之地等待和沉淪,相反,它懷揣著自我信念、創(chuàng)造力、希望、智慧以及熱情,使用自己開拓性的能量去探索生活的全新方式。用華茲華斯的話來說,靈魂并不懊喪,反而找尋;找尋冥冥中的力量。
一旦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在沒有上帝的狀況中生活,如何在世俗社會中找尋意義,那么對問題答案的渴望就會成為一個宏大的人生主題。更大膽的現(xiàn)代主義作家、藝術家以及科學家已經(jīng)觸及到問題的答案,然而據(jù)我所知,在此之前這個問題卻從未進入過主流敘事。我想表明當這項工作完成的時候,對此問題的回答呈現(xiàn)為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呈現(xiàn)為一系列原創(chuàng)但也存在部分重疊的觀念。我確信這些內(nèi)容會讓讀者感到有趣、受到激勵,體會到共通感甚至得到慰藉。
導論
英雄主義在于,為自己也為別人取得日常生活上的進步而付出的微小努力;這些行動很容易被理解為英雄主義。同時,一旦邁出了步,誰知道終我們會被引向什么地方呢?他本人的生活就證明了這一點。但首先要做的仍然是邁出步。這是英雄主義的起點。
第4章 天堂:并非處所,而是方向
一旦我們承認生活是一出悲劇,同時也理解我們自身的局限,那么我們便接受了如下事實:哪怕短暫的瞬間可能也包含著某種神圣的東西,它在那個短暫的時間中能超越爭斗和苦難。
第7章 我們臉頰上的天使
海德格爾認為存在的形式和層次各不相同,有些存在比另一些存在要好得多。他認為現(xiàn)代生活嘈雜、紛亂、迅速,導致生活平淡無奇,人們沒有時間反思,也沒有機會主動深思熟慮地做出決定。他認為科學主導的存在對世界進行著擺布和支配,而不是享受世界。這就是他所講的那種非本真的生活。
相反,他認為我們應該追尋本真的生活。我們帶著泰然的姿態(tài),在面對世界不可逾越的豐富多彩時,接受我們自己的局限性。我們面向世界的立場,我們得到升華的存在意義,都要通過此時此刻在世的棲居才能獲得。他所謂的棲居是指,與我們的周遭和鄰居一起安家,現(xiàn)代城市生活沒有特色的、迅速變化的本質(zhì),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存在。
第11章 生活中的秘而不顯與存在法則
作為人類的處境,荒謬和悲劇性并不能消解人的正直、高貴、勇氣和努力。這是反抗世界的方式,也是在世存在、認識和玩味我們所處世界的方式。這里不存在任何托辭。
第18章 行動的溫暖
使用我們行動帶來的后果,享受行動創(chuàng)造的溫暖。冰冷漠然宇宙中存在的一絲溫暖就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溫暖。而這就是藝術作品,是被構造的生活,是令人愉悅的生活和行動的溫暖。
第18章 行動的溫暖
精神分析家能期望做的全部事業(yè)是把日常的不幸替換成使人衰弱的神經(jīng)癥,使被文明生活苛求的犧牲變得更加容易忍受。但精神分析家拿不出治愈不公和不幸的解藥,也無法滿足在沒有宗教的世界中,人們對意義、信仰和情感安全不斷增長的需要。
第23章 幸福的享受與局限
治療文化把許多人都看成有缺陷的,脆弱的受害者,他們的機會在于恢復他們某些失落的能力,就好像他們都是半空的容器,其的愿望就是稍微裝載得更多一些。由于他們永遠無法徹底被治愈,所以他們永遠無法進一步探索拓展自身的新途徑。
第23章 幸福的享受與局限
為世界命名意味著在更準確的細節(jié)上描繪它,所以我們現(xiàn)在相比過去對它知曉得更多,也可以期待未來又比現(xiàn)在知曉得更多,意味著我們總是知曉,不存在有待于發(fā)現(xiàn)的既定議程,不存在有待追求的特殊天命;意味著快樂在于世界細節(jié)的不可窮盡性,而正是此不可窮盡性激發(fā)了我們更多的欲望。
第24章 細節(jié)中的信仰
導論:我們的生活缺失了什么?該指責尼采嗎?
部分
戰(zhàn)前:當藝術尚且重要之時
1 尼采的時代:狂喜、性愛和放縱
2 生活不只一條道路
3 物的享受
4 天堂:并非處所,而是方向
5 伊甸園的景象:對顏色、金屬、速度和瞬間的崇拜
6 對欲望的強調(diào)
7 我們臉頰上的天使
8 錯誤的超自然世界
第二部分
無盡的深淵
9 戰(zhàn)爭的救贖
10 布爾什維克對科學無神論的捍衛(wèi)
11 生活中的秘而不顯與存在法則
12 不完美的天堂
13 面向事實而活
14 不可能的形而上學,對心理玄學的尊重
15 哲學家的信念
16 納粹的血統(tǒng)宗教
第三部分
關鍵時刻及其后的人性
17 余波之后的余波
18 行動的溫暖
19 戰(zhàn)爭,美國道路與原罪的式微
20 奧斯威辛,大災變,不在場
21 停止思考!
22 有遠見的聯(lián)邦和生活的規(guī)模
23 幸福的享受與局限
24 細節(jié)中的信仰
25 我們的精神目標在于豐富進化敘事
26 好生活就是用來尋找好生活的那種生活
結論 核心的理智活動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