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圖不僅限于解剖照片,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還配備了插畫講解;文字與圖緊密配合,打破以往解剖結構的定義獨立成章列于圖書前部的習慣,而采用文隨圖走的形式,當某一個結構第一次出現時,配置相應的名詞解釋,便于理解。
·實用:書中把解剖每一個結構的每一個步驟都展示出來,讀者切切實實可以跟著書一步一步做下來。
·易用:書中圖片清晰、步驟連貫,文字配合緊密,易讀易懂。書中的解剖應用了最精簡的器械和設備,降低讀者實施的難度。
·創(chuàng)新:全新設計的解剖流程,僅用一例標本即可完成所有解剖徑路。
感謝恩師戴樸教授的引領,我于2008年秋在解放軍總醫(yī)院耳鼻咽喉研究所二層顳骨解剖實驗室完成了第一例顳骨解剖。戴教授對我要求很嚴格,即便是第一次做顳骨解剖,也要求我把所有解剖步驟都拍照并做詳細匯報。于是,我白天看顳骨解剖班的學員操作,聽教授們授業(yè)解惑,晚上看戴教授錄制的解剖教學視頻,自己解剖時對照著解剖圖譜一步一步做,錯過了飯點、錯過了洗澡、錯過了周末……但卻踏踏實實走出了進軍耳外科的第一步,至今回想起來仍心潮澎湃。
2015年,我加入了北京友誼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這個溫馨的“夢之隊”,特別幸運的是能在博學儒雅的龔樹生教授帶領下延續(xù)與顳骨解剖的緣分。入職伊始,龔樹生教授即安排我組織首屆顳骨解剖培訓班,2016年我們的學習班順利晉升為國家級Ⅰ類醫(yī)學繼續(xù)教育項目,至今已累計培訓各級各類學員三百余人次。教學相長,隨著學員的成長,我們的教學團隊也在不斷進步,在帶教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了很多顳骨解剖相關的具體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做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且將這些經驗總結了下來。自2008年以來,我已經接觸顳骨解剖達十余年,在此期間通過自修、帶教以及參加兄弟單位的學習班,增加了一些解剖顳骨的數量,也積累了一些解剖經驗。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產生了一個想法:如何真正的從學員的角度出發(fā),給他們提供一個簡單而實用的方法,讓學員們哪怕是零基礎的學員也能盡快踏出入門的第一步,這是本書的出發(fā)點,也是本書的最終目的。
在本書中,我們以學員實際遇到的問題為導向,在一個標本上,設計了一種全新的解剖順序。本書蓋了經耳道徑路、經耳后徑路、經迷路經路、經顳下窩徑路等入路所涉及的絕大部分解剖結構,并依據我們的實際教學經驗,對每部分的操作都標注了常規(guī)所需的時間,方便讀者使用。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廣大讀者的好朋友,能陪伴讀者一起完成愉快而順暢的顳骨解剖。
1顳骨的骨性結構
1.1 核心目標
1.2 意義
1.3 顳骨在顱骨內的位置及毗鄰結構
1.4 顳骨的組成結構
2顳骨解剖器械和設備
2.1 核心目標
2.2 意義
2.3 核心設備及器械
3顳骨解剖操作
3.1 第1個小時的操作
3.1.1 切開皮膚,自皮下組織分離皮膚(2min)
3.1.2 切開皮下組織,橫斷外耳道(3min)
3.1.3 清理乳突筋骨膜表面結締組織,暴露胸鎖乳突。2min)
3.1.4 游離胸鎖乳突肌上端(2min)
3.1.5 游離頭夾肌上端(2min)
3.1.6 游離頭最長肌上端(2min)
3.1.7 分離耳后筋骨膜,暴露乳突骨皮質(2min)
3.1.8 確定乳突切除范圍(2min)
3.1.9 切除乳突骨皮質,暴露乳突氣房(3min)
3.1.10 切除乳突上部氣房,暴露乳突蓋(5min)
3.1.11 切除乳突后部氣房,暴露乙狀竇外側面(5min)
3.1.12 切除乳突后上部氣房,暴露竇腦膜角(10min)
3.1.13 切除乳突腔上部氣房,暴露鼓竇(10min)
3.1.14 切除乳突尖氣房,暴露二腹肌嵴(10min)
3.2 第2個小時的操作
3.2.1 削薄外耳道后壁,暴露鼓竇入口(10min)
3.2.2 暴露上鼓室后部及砧骨短腳(5min)
3.2.3 磨制面隱窩“平臺”(10min)
3.2.4 暴露面神經垂直段(10min)
3.2.5 暴露鼓索(10min)
3.2.6 開放面隱窩(5min)
3.2.7 暴露二腹肌嵴及莖乳孔(5min)
3.2.8 輪廓化乙狀竇,完成乳突輪廓化(5min)
3.3 第3個小時的操作
3.3.1 暴露外半規(guī)管“藍線”(10min)
3.3.2 暴露后半規(guī)管“藍線”(10min)
3.3.3 暴露前半規(guī)管“藍線”(15min)
3.3.4 暴露Trautman三角(10min)
3.3.5 暴露內淋巴囊(15min)
3.4 第4個小時的操作
3.4.1 開放前庭及半規(guī)管(30min)
3.4.2 輪廓化內耳道(30min)
3.5 第5個小時的操作
3.5.1 外耳道成形(10min)
3.5.2 切除鼓膜,暴露鼓室(5min)
3.5.3 切除鼓室盾板,暴露鐙骨(10min)
3.5.4 切除外耳道后壁及部分下壁(3min)
3.5.5 “斷橋”(3min)
3.5.6 切除上鼓室外側壁,暴露上鼓室(5min)
3.5.7 切除砧骨(2min)
3.5.8 切除錘骨(4min)
3.5.9 上鼓室竇與膝神經節(jié)(5min)
3.5.10 切除鼓索(3min)
3.5.11 切除鼓膜張。10min)
3.6 第6個小時的操作
3.6.1 開放耳蝸底轉(15min)
3.6.2 暴露耳蝸頂轉及中轉(20min)
3.6.3 開放前庭與前庭階(15min)
3.6.4 開放耳蝸頂轉及中轉(10min)
3.7 第7個小時的操作
3.7.1 暴露頸內動脈垂直段(10min)
3.7.2 游離面神經垂直段、水平段、膝神經節(jié)(10min)
3.7.3 開放莖乳孔(5min)
3.7.4.解剖面神經顳骨外段(20min)
3.7.5 前移面神經(5min)
3.7.6 切除面神經內側骨質,輪廓化頸靜脈球(5min)
3.7.7 暴露蝸水管(5min)
3.8 第8個小時的操作
3.8.1 開放蝸軸、內耳道,觀察耳蝸及內耳道內結構(15min)
3.8.2 切除莖突(10min)
3.8.3 暴露巖下竇入口(10min)
3.8.4 頸靜脈孔區(qū)解剖(15min)
3.8.5 觀察乙狀竇引流系統(tǒng)(10min)
3.8.6 清理實驗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