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沙場》系一部簡明南宋軍事史。本書的特色,一是秉持歷史不止于一個當事人理念,將南宋戰(zhàn)史納入蒙古世界大征服的宏觀視野,揭示南宋軍民抗金、抗蒙斗爭的艱苦卓絕,對傳統(tǒng)上人們所認為的南宋是個偏安、懦弱、奉行投降主義的王朝提出了質疑;二是秉持以史為鑒理念,深入研究、研討蒙古致勝的原因,以及南宋、金朝、西夏戰(zhàn)而亡的教訓;三是秉持歷史重在細節(jié)理念,詳述了順昌之戰(zhàn)、德安之戰(zhàn)、野狐嶺之戰(zhàn)、蘄州之戰(zhàn)、三峰山之戰(zhàn)、蔡州之戰(zhàn)、釣魚城之戰(zhàn)、襄陽之戰(zhàn)等關鍵性、典型性戰(zhàn)役的進程,以及野戰(zhàn)、陣戰(zhàn)、騎戰(zhàn)、步戰(zhàn)、水戰(zhàn)、城池攻防戰(zhàn)等戰(zhàn)法,使讀者既對宋蒙金夏軍事上的成敗得失有整體認識,又能深入戰(zhàn)爭現(xiàn)場,把握戰(zhàn)爭細節(jié);四是秉承以人為中心的傳統(tǒng)史學觀念,對成吉思汗、忽必烈、金哀宗、宋理宗以及韓侂胄、史彌遠、木華黎、李全、史嵩之、孟珙、阿術、伯顏、劉整、呂文煥等重點人物進行了重點介紹、評價。本書適合普通公眾、學生、歷史愛好者、軍事愛好者閱讀。
13世紀初,南宋第四任皇帝寧宗趙擴在位,韓侂胄當政,欲北伐中原,恢復故土。
南宋嘉泰三年(1203)六月,韓侂胄起用一直主戰(zhàn)、隱居在家近二十年的辛棄疾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三月改鎮(zhèn)江知府。
鎮(zhèn)江古稱京口,是南宋長江防線重鎮(zhèn),歷來是英雄用武之地。辛棄疾撫今追昔,寫下著名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晟偃f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意為:孫權在青年時代就已帶領千軍萬馬占據東南,始終堅持抗戰(zhàn),不向敵人屈服。
后世有論者說,這首詞表面上盛贊孫權勇武,其實是借古非今,影射南宋當局走投降路線,懦弱無能,致國土淪喪。
孫權所建的東吳政權前后歷時不足六十年,辛棄疾寫這首詞時南宋已存在了七十六年,恰好處在王朝的中間節(jié)點,它還將持續(xù)存在另一個七十六年。辛棄疾當然不能預測后來的南宋歷史,但,南宋占據著相當于東吳、蜀漢兩國的疆域范圍,韓侂胄正緊鑼密鼓地籌劃北伐,卻是他已知的事實。辛棄疾盛贊孫權,更有可能是懷念英雄,激勵南宋將士的斗志。
南宋是一個走投降路線的王朝嗎?
趙構重用臭名昭著的秦檜,冤殺岳飛,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確有畏敵和走投降路線的一面,這是他洗刷不去的污點。
但也要看到,由趙構奠基的南宋政權維系了一百五十二年,在歷代南方王朝中,延續(xù)國祚久。從趙構這一朝開始,南宋朝廷一直稱臨安為行在所行在,意為皇帝臨時的辦公地點,而京師只用于稱呼開封,以示不忘故土。
而即便趙構有走投降路線的一面,也不能上綱為南宋上下、南宋一代都奉行投降主義。
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就是一位勵精圖治、致力恢復的君主。面對比金軍更強悍的蒙古鐵騎的入侵,南宋后期在位時間久的皇帝宋理宗亦始終堅持抵抗立場。兩宋先后多次與遼、西夏、金朝媾和,但宋蒙戰(zhàn)爭爆發(fā)后,直至元朝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均一直未主動與蒙古和談。賈似道在鄂州之戰(zhàn)中私下與忽必烈達成和議,未獲南宋朝廷的承認。南宋甚至數(shù)次殺死、扣押蒙古來使,盡管這么做的后果無益于國家保全。
南宋多次大舉北伐,如高宗朝的岳飛北伐、吳璘北伐,孝宗朝的隆興北伐,寧宗朝的開禧北伐,理宗朝的端平入洛、余玠北伐等。
而入侵金軍、蒙古軍每到一地,均遭到南宋軍民的激烈抵抗。
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若用到南宋一朝身上,再合適不過。
南宋真的懦弱無能嗎?
南宋屢次被金朝、蒙古所敗,與金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并終為蒙元所滅,就此而論,它的確稱得上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王朝。
但這只是歷史的一面,是源自中國情境的判斷,即基于中國人的視角對中國歷史的認知。而歷史本身,遠不止一個情境、一個當事方。
與歷代游牧民族不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前所未有,也是一次在亞歐兩個方向同時開打,一面打中國境內的西夏、金朝、南宋,一面西征。這給后人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也堪稱是的一次契機通過橫向比較,以更廣闊視野對蒙古征服活動做更全面更準確的評判。
蒙古西征所向披靡,占據了亞歐大陸的廣袤土地,這些地方沒有一個國家能挺得過蒙古鐵騎哪怕是三兩年的攻擊。成吉思汗次西征僅用時一年便擊潰擁有四十萬重兵的中亞霸主花剌子模。拔都所率長子西征不過六年便占領羅斯(今俄羅斯)全境,橫掃東歐,兵臨維也納附近。旭烈兀西征七年,蒙古軍從波斯打到敘利亞,差一點打進非洲。
蒙古在中國境內的征服呢?
西夏距離蒙古近,是它對外征伐的個目標,蒙古滅它用了二十二年,前后興兵六次。蒙古滅金用了二十三年。南宋雖未能很好地解決蒙古的軍事威脅問題,但蒙古滅宋之戰(zhàn)耗時達半個世紀。大汗蒙哥在第二次侵宋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于合州釣魚城,這在蒙古對外征服戰(zhàn)爭中。由于蒙哥之死,西征蒙古軍進攻非洲的計劃被打亂,蒙古第三次西征結束,其在世界范圍的征服退潮。
相比于西夏、金朝、南宋的表現(xiàn),西方諸國面對蒙古鐵騎的沖擊,簡直就不堪一擊。以西方諸國為當事方,站在它們的角度看,中國境內的那個小小西夏也算得上是一流強國,更不用說南宋了。錢穆先生因此在《國史大綱》中說:蒙古的兵力震鑠歐、亞兩洲。在蒙古騎兵所向無敵的展擴中,只有中國是他們遇到的中間強韌的大敵。
因為歷史不止一個當事方,因此即便以南宋為視角講述這段戰(zhàn)史,所要圈點的,也不止是南宋軍民的浴血苦戰(zhàn),還理應包括西夏、金朝軍民的抗戰(zhàn),以及蒙古民族的強大戰(zhàn)斗力和歷史性崛起。
章 江南續(xù)命
一、定都臨安
二、誰是正統(tǒng)
三、武學熱
四、舟楫之利
五、步人甲
六、疊陣法
七、劉锜大破鐵浮屠
八、岳飛功敗垂成
第二章 陽謀與陰謀
一、公元1200年
二、四十三年后再興北伐之師
三、一百零八天忍死共守
四、一頭孤零零的豬
五、皇后的陰謀
六、函首議和
七、景獻太子之死
八、草民的逆襲
九、權臣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
第三章 成吉思汗
一、統(tǒng)一蒙古
二、首征西夏
三、關鍵的一戰(zhàn)
四、、金失中都
五、取償于宋
六、城陷的背后
七、成吉恿汗西征
八、丘處機止殺
九、木華黎偏師攻金
十、成吉思汗東歸滅夏
十一、好戰(zhàn)者必亡
第四章 老大帝國落幕
一、窩閼臺與耶律楚材
二、忠孝軍首戰(zhàn)告捷
三、拖雷領軍大迂回
四、悲劇總是驚人的相似
五、蔡州之役
六、女真人的小王朝
七、郭蝦蟆堅守孤城
八、金以儒亡嗎
第五章 宋蒙首戰(zhàn)
一、十字路口
二、山東問題
三、臨安失火
四、兵潰洛陽
五、新的軍制
六、四川之危
七、滿身膽戰(zhàn)死陽平關
八、孟珙收復荊襄
九、守江必守淮
十、口溫不花淮西受挫
十一、孟珙阻擊蒙古軍出川
十二、長子西征
第六章 第二次戰(zhàn)爭
一、余玠入川
二、李曾伯固邊
三、趙宋的家族遺傳病
四、涼州會盟
五、忽必烈的完美首秀
六、忽必烈與八思巴
七、蒙哥親征
八、釣魚城之戰(zhàn)
九、播州楊氏
十、旭烈兀耀兵西亞
十一、鄂州之戰(zhàn)
第七章 忽必烈時代
一、兄弟鬩墻
二、漢法與漢臣
三、收拾漢人世侯
四、懷柔高麗
五、蒙古人的蘇武
六、賈似道亂政
七、劉整降蒙
八、國妖獻策
第八章 峰安陷落
一、呂文德中計
二、呂文煥獻城
三、帶路黨
四、宋廷打出后一張牌
五、屠常州
六、兵臨城下
七、賈似道冤嗎
八、忽必烈勝在何處
九、南宋為什么會亡
十、南宋為何能堅持半個世紀
十一、宋人的故事并沒有完
參考文獻
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