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漢斯·凱爾森的法律理論及其實踐為中心論述了凱爾森相關法律理論的淵源、傳統(tǒng)及其實踐特性,論述了凱爾森作為奧地利憲法的設計師對于奧地利法律理論及其實踐所做出的貢獻。同時,凱爾森的法律理論植根于西方的法治理念以及德意志的法律歷史傳統(tǒng),1848年革命期間產(chǎn)生的諸多憲法以及奧匈帝國的帝國法院傳統(tǒng)為凱爾森的法律理論奠定基礎,將凱爾森的理論及其實踐置于法治歷史和德意志法律歷史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中予以審視,可以更好地理解凱爾森的理論及其實踐的意義與價值。
王銀宏
山東萊西人,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中國政法大學錢端升青年學者。先后畢業(yè)于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維也納大學,分別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史、比較法律文化。出版德語專著Verfassungskontrolle in China. Eine Historische und Politische Darstellung, LIT Verlag 2016;譯著《憲法法院的守護者:漢斯·凱爾森法官研究》(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死刑:起源、歷史及其犧牲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德意志公法的歷史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等;主編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法律史譯叢(商務印書館)等。
章 法治觀念及其發(fā)展
節(jié) 法治觀念及其意涵
一、法治觀念的基本內(nèi)涵
二、公平正義的法治價值
三、通過法治制約權力
四、法治的多元化與多樣性
五、不同法治文明的交流互鑒
第二節(jié) 普通法傳統(tǒng)中的法治觀念及其發(fā)展
一、培根與柯克的思想主張
二、北美的法治理念與實踐
三、歐洲人對美國憲法和政治制度的認知
第三節(jié) 德意志地區(qū)的法治與自治
一、德意志的法治國家觀念
二、德意志地區(qū)的自治觀念與實踐
三、法治自治與近代德意志國家
第二章 從自然法到基本法律及其法律化
節(jié) 自然法與基本法律的優(yōu)先性
一、作為基本法律基礎的自然法
二、作為高級法的基本法律
三、法律規(guī)范的位階等級
第二節(jié) 自然法觀念的法律化
一、馬蒂尼和蔡勒的自然法思想
二、馬蒂尼、蔡勒與《奧地利普通民法典》的編纂
第三章 奧地利憲法法院制度的先驅及其歷史基礎從奧地利帝國的帝國法院到奧匈帝國的帝國法院
節(jié) 1848年革命期間的憲法
一、1848年皮勒斯多夫憲法
二、1848年克羅梅日什草案與奧地利帝國的帝國法院
三、1849年保羅教堂憲法與德意志邦聯(lián)的帝國法院
第二節(jié) 1867年十二月憲法與奧匈帝國的帝國法院
一、1867年十二月憲法
二、以1867年十二月憲法為基礎的帝國法院
三、奧匈帝國時期的國務法院(1867~1918年)
第四章 作為奧地利憲法設計師的凱爾森
節(jié) 凱爾森與奧地利憲法法院的設立及其概況
一、凱爾森與奧地利憲法法院的設立
二、作為奧地利憲法法院法官的凱爾森
第二節(jié) 凱爾森與192年《奧地利聯(lián)邦憲法法》
一、凱爾森與192年《奧地利聯(lián)邦憲法法》的制定
二、192年《奧地利聯(lián)邦憲法法》與奧地利憲法法院
第五章 作為奧地利憲法法院之父的凱爾森
節(jié) 凱爾森關于憲法法院制度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jié) 作為憲法實踐者的凱爾森及其理論觀念
一、憲法法院的職能范圍
二、憲法法院的程序及其功能
第三節(jié) 基于歷史傳統(tǒng)發(fā)展的凱爾森模式
一、凱爾森對于奧地利憲法法院的貢獻
二、凱爾森模式的歷史形成及其基本特性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奧地利憲法法院:兼與捷克斯洛伐克憲法法院比較
節(jié) 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憲法法院的歷史傳統(tǒng)及其設立
第二節(jié)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憲法法院的組織構成及其職能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憲法法院的組織構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憲法法院職能的發(fā)展變化
第三節(jié)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憲法法院的癱瘓
參考文獻
附 錄 漢斯·凱爾森著述目錄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