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獎作家、紅學大家劉心武畢生研究《紅樓夢》之精粹。
作家劉心武的秦學……有其前人所未道及的貢獻。此貢獻并不算小,也為紅學長期閉塞的局面打開了一條新蹊徑,值得重視與深入研討。
周汝昌
從對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紅樓夢》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權力之爭,不是我的終極目的。我是把對秦可卿的研究當作一個突破口,好比打開一扇能看清內部景象的窗戶,邁過一道能通向深處的門檻,掌握一把能開啟巨鎖的鑰匙,去進入《紅樓夢》這座巍峨的宮殿,去欣賞里面的壯觀景象,去領悟里面的無窮奧妙。
劉心武
善察能悟劉心武(代序)
周汝昌
劉心武先生,大家對他很熟悉,蜚聲國際的名作家,無待我來作什么介紹,何況,我對他所知十分有限,根本沒有妄言介紹的資格。但我對他很感興趣,想了解他,一也;心知他著作十分豐盈,然而并不自足自滿,仍在孜孜不息,勤奮實干,對之懷有佩服之敬意,二也。如今他又有新書稿即將梓行,要我寫幾句話,結一墨緣,這自是無可婉謝、欣然命筆的事情。所憾者,因目壞無法快睹其書稿之全璧,唯恐行文不能扣題,卻是心有未安。
劉先生近年忽以秦學名世,馳譽海內外。這首先讓我想起紅學曹學脂學……如今又增添了一個嶄新的分支秦學。我又同時想到莎學這一外國專學名目,真是無獨有偶,中西輝映。
因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負笈燕園時,讀的是西語系,所以也很迷莎學,下過功夫,知道莎學內容也是考作者、辨版本,二者是此一專學的根本與命脈,沒聽說世界學者有什么不然或異議?墒鞘虑橐坏街袊募t學,麻煩就大了。比如說,胡適創(chuàng)始了新紅學,新紅學只知考證,不知文學創(chuàng)作。批評者以此為新紅學的缺陷。
如今幸而來了一位名作家劉先生,心甘情愿彌補這一缺陷,對于紅學界來說,增添了實力,注入了新的思想智慧,我們應該表示熱烈歡迎。我們的先賢孟子還講過讀其書,誦其詩,必須知其人,論其事。人家外國倒沒有洋孟子,怎么也正是要讀其書,誦其詩,知其人,論其事呢。據說有一對夫妻學者為了尋找莎氏,查遍了英國國家檔案館的上千萬件資料去大海撈莎針,每日工作多達十八個小時,結果如何暫且不論,我只感嘆難道紅學是中學,就不能與西學同日而語嗎?
因此又想,考作者、辨版本是世界諸大文學巨人不朽名作研究過程中絕無例外的,也是沒有異議的。唯獨到了中國的紅學上,一涉及考作者、辨版本這種世界性的普遍研究工作就被視為是什么不研究作品本身不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光是考證祖宗八代的過失,甚或是一種錯誤,這就令人費解了。
《紅樓夢》是一部多維結構、多層面意蘊的巨書奇書奇就奇在一個多字,既豐富又靈動,味之愈厚,索之益深,諳之不盡……除了反映歷史、社會,感悟人世人生,贊頌真善美,悲悼真善美被踐踏、被毀滅而外,作者雪芹也十分明確地表示:全部書的大悲劇,是女兒的不幸命運,而其根本原因是家亡人散各奔騰,是事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是樹倒猢猻散,是食盡鳥投林這條極關重要的命脈。而這一命脈卻被作者雪芹有意(也是無奈地)不敢明言正寫,只好把它隱去,又只好將隱去的真事變稱為夢幻。既然如此,研究者就必須從那隱去的真事中去考明這個家亡人散事敗休云貴的歷史本事。
由此看來,作家劉心武的秦學,正是要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努力工作。他在這一方面有其前人所未道及的貢獻。此貢獻并不算小,也為紅學長期閉塞的局面打開了一條新蹊徑,值得重視與深入研討。一個新的說法,初期難保十足完美,可以從容商量切磋,重要的不是立刻得出結論,而是給予啟發(fā)。
考論《紅樓夢》,揭示《石頭記》中所隱去的真事,都不可能指望寫明載入史料檔案之中,若都那么天真,孟森先生這位真正的老輩史學專家也就不必費盡心力地去撰作什么清代三大疑案了。史學界也早就揭明:雍正為了不可告人的內幕,讓張廷玉將康熙實錄六十年豐富的史冊都刪得只剩了有清一代皇帝實錄中的單薄的一部假實史。你要證據嗎?沒有的(刪凈了)就都不能入史學,這理論通嗎?如果不甘愿受雍正、張廷玉、乾隆、和珅之輩的騙,而探索雪芹所不敢直書明言的史實,就必須有檔案證據才算學術,我們如果以那樣的學術邏輯來評議紅學中的研究問題,就有利于文化學術大事業(yè)的發(fā)展繁榮嗎?
從本書我見到了王漁洋《居易錄》中只有康熙原版才得幸存的康熙南巡隨處寫匾、太子隨侍寫聯的真實記錄,這條珍貴的資料正可佐證榮禧堂匾聯的來歷問題。至于聯文是否自撰,抑或借用唐詩,與我們的主旨并無多么重大的關系?滴跛f此吾家老人也其實也就是專對太子說的原話紀實。
我曾把善察能悟當作一條考證經驗贈予劉心武先生,承他不棄,以為這是有道理的。
行文至此,回顧一下,散漫草率,實不成篇,而且還有很多想說的話尚未說完,時間有限,已不容我再絮絮不休了。時為丁亥八月廿八深夜。
詩曰:
作序原非漫贊揚,為芹解夢又何妨。
天經地義須前進,力破陳言意味長。
秦人舊舍字堪驚,過露誰能解得明。
壞事義忠老千歲,語音親切內含情。
南巡宸翰墨生瀾,太子揚才侍硯歡。
金匾銀聯嚴典制,借唐寫意總相干。
熒屏萬戶話劉郎,海內傳流海外光。
秦學一門新事業(yè),百家鳴處百花香。
心武,1942年6月生于四川成都。1959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著有長篇小說《鐘鼓樓》《風過耳》《四牌樓》,中短篇小說集《如意》《都會詠嘆調》《立體交叉橋》及紅學著作《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等。
《鐘鼓樓》初版于1985年11月,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