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課》是袁凌的短篇記錄合集,記錄了各色生存地面上輾轉的小人物,或是歷史地層中疊壓的無名氏。這些人物,大都是作者在成長經歷、采訪調查,以及公益探訪中邂逅的,有鄉(xiāng)土的長輩,也有都市的邊緣人;有歷史中的失蹤者,也有留守的孩子;有辛苦的生意人,也有孤獨癥陰影下的白領。有逝者,有生者。他們的人生遭際,或可謂曲折,或簡略潦草。生活場景或者算得別致,或者平凡。他們不是時代聚光燈下的主角,但每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劇情。袁凌記錄這些人的生與死,不僅為了他們的人生,也為了對自我生命的理解。
譯文紀實相關推薦:
榮獲南都2020年度十大好書。
《生死課》記錄的這些人物,有鄉(xiāng)土的長輩,也有都市的邊緣人;有歷史中的失蹤者,也有留守的孩子;有辛苦的生意人,也有孤獨癥陰影下的白領。
有逝者,有生者。他們的人生遭際,或可謂曲折,或簡略潦草。生活場景或者算得別致,或者平凡。他們不是時代聚光燈下的主角,但每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劇情。袁凌無意虛構緣飾,追求好看動聽的故事,或者宏大的主題,而想盡量可靠地記錄,傳達蕓蕓眾生本來的生存質地,保存一份真切的人類經驗,抵制遺忘的權力。
這部故事集,是幾年前的一本書《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的續(xù)篇,也是長期寫作的系列。
系列的取材,大都是各色生存地面上輾轉的小人物,或是歷史地層中疊壓的無名氏。題目觸及生死,是想鄭重于當事人不免卑微的生存。死生事大,不論人生如何卑細,低及塵埃,輕如鴻毛,在生死兩端上,總有其值得珍重之處。由此入手,記敘其生存細節(jié),勾勒人性脈系,存留一份生命的紀念。
在上天面前,個體的命價是平等的,即使一只麻雀或野地里的花,也有被珍重看顧的理由,并且是人世墻垣上不能缺失的一塊磚石。
這些人物,大都是作者在成長經歷、采訪調查以及公益探訪中邂逅的,有鄉(xiāng)土的長輩,也有都市的邊緣人;有歷史中的失蹤者,也有留守的孩子;有辛苦的生意人,也有孤獨癥陰影下的白領。有逝者,有生者。交集或匆匆一面,或長達數年。故事篇幅也因此長短不一,長不過數千,短至寥寥百字。
他們的人生遭際,或可謂曲折,或簡略潦草。生活場景或者算得別致,或者平凡。他們不是時代聚光燈下的主角,但每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劇情。作者無意虛構緣飾,追求好看動聽的故事,或者宏大的主題,而想盡量可靠地記錄,傳達蕓蕓眾生本來的生存質地,保存一份真切的人類經驗,抵制遺忘的權力。
在不起眼的生存場景和情節(jié)下,仍然包含了素樸而不乏豐富的人性意味,具有某種重量,或者回味。像是低到塵埃中呼吸生長的植物,透露了時代與歷史的內情。這也是將他們的人生記錄下來的理由。
我想將這份記錄繼續(xù)下去,不僅為了他們的人生,也為了對自我生命的理解。在命運的鐘聲下,每個個體的生存是相通的,回避、漠視他人的在世經驗,也就不能真實地面對自我。
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習得他們樸素的人生態(tài)度,就像當初自然地接受來到世上這一事實一樣,能夠坦然面對死亡,成為人類既往記憶的一部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而不必說一句生而為人,對不起。
袁凌,生于陜西平利,單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新京報》2017年度致敬作家,騰訊書院2015年度非虛構作家。
入選兩屆《收獲》文學排行榜,兩屆豆瓣年度好書,新浪十大好書,華文十大好書等。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青苔不會消失》《世界》《寂靜的孩子》等書,在收獲、花城、十月、天涯、今天、芙蓉等刊發(fā)表過非虛構和小說、散文作品。
生
壹
蔡姐的蘋果樹
火屋里的遠方
命不好的長安姑兒
古城腳下三人行
路旁的變色龍
擂鼓臺下的尼姑
貳
望京病房里的貨郎
孤單的爆料人
工人欠錢
礦工雪夜逃生記
拾穗者
有娃子和奧菲利亞
叁
不做浪蕩子
智障奴工的兒子
新世界的流浪小孩
寂靜的兒童
鵝兒坪的母子
猜火車
老道與少年
肆
探望慈憫
大路旁的濕潤
我肺里的真菌
天花
在悲痛深處尋找寧靜
沒有故事的盲女
兒童病房里的窗戶紙
伍
北大校園里的燕京過客
亭子間里的哥哥
鍛煉的父子
父親的房間
曠野動物園
樹上的癮士
陸
戴手銬的三姐妹
桂姐和秀姐
桃兒過溪
她的房間
志愿者一龍
雪覆蓋了這個家族
死
柒
父親的后一個電話
首富之死
抬棺之路
畫家頭頂的利斧
戰(zhàn)栗的少年
血手
捌
編縣志的異鄉(xiāng)人
有裂紋的肖邦手模
敬老院的右派
無夢樓窗前的絞索
櫻桃溝的念佛女子碑
我不敢親吻的頭部
玖
被叫走的母親
忠家公的八字
床與棺之間
找媽媽的奶奶
民歌手大舅
紀念墻上的一家人
拾
后一瓶氧氣
在弟弟墳前
勇兒的夢
草莓地上的林娃
打工女孩的墓志銘
不反光的房屋
拾壹
艾滋病朋友的遺囑
林中空地的燒痕
一杯香飄飄奶茶
核桃樹下逝去的
老菜園
青潭眼中的大魚
山里的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