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
定 價:58 元
- 作者:[印]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 出版時間:2021/9/1
- ISBN:9787519608767
- 出 版 社: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351.25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爾創(chuàng)作的宗教抒情詩集。詩集的103首詩歌選自作者用孟加拉文創(chuàng)作的詩集:主要是獻歌集,祭品集,歌之花環(huán)集,和渡口集。泰戈爾創(chuàng)作這部詩集是用孟加拉文,有著詩歌特有的優(yōu)美詞匯、意境和韻律。泰戈爾后來自己將之翻譯成英文后變成了散文體的形式, 或者說自由體詩歌。 吉檀迦利原文意思就是"獻詩", 奉獻的對象是"一個繚繞在大地之上又深入于大地之中的理想",一個神秘的具有道德感、渴望和人類相愛、眼目時時關(guān)注人類的超越的存在。詩歌的前56篇主要表述了對這個神相遇的期待、渴望、欣喜和愿意將自己投身融化在這個至高存在的呼喊。 這個主題的詩歌意境比較優(yōu)美的詩歌,大部分選自歌之花環(huán)集和祭品集,透明的天空、神秘的大海、頑皮的風(fēng)、游曳的云、七月的雨、婆娑的樹葉、金色的河流,這些意象結(jié)合詩歌中對反復(fù)表達的對相遇的渴望一度讓人產(chǎn)生吉檀迦利是愛情詩歌的錯覺。 后半部分的詩歌集中在這位神的超然性的歌頌,他掌握著宇宙的運行,個人的悲喜和命運,光明與黑暗,生命的枯榮與莫測。從86篇開始集中出現(xiàn)死亡的主題,在泰戈爾筆下,死亡不過是一個新的旅程的開始,是停歇一切的勞作,進入永恒的安息。 |
精選54幅泰戈爾畫作,優(yōu)美還原詩體風(fēng)格 詩畫合璧,沉浸體驗東方圣者的靈與愛之美
《吉檀迦利》中的詩歌初是泰戈爾用孟加拉文創(chuàng)作的,有著獨特而優(yōu)美的詞匯和意境。泰戈爾后來親自將它們翻譯成英文,變?yōu)樽杂审w詩歌,詩集于1913年榮膺諾貝爾文學(xué)獎。
在這個譯本中,譯者徐欣梅老師嘗試突破以往譯本以散文體進行翻譯的形式,參照泰戈爾英文手稿恢復(fù)了詩歌原有的分行、押韻,并以純摯雋永的詩歌語言進行翻譯,從而能程度以詩體的風(fēng)格和韻律來傳遞泰戈爾豐富的詩心,或清澈悠遠,或純真熾熱,或深沉廣闊,或生機勃勃。
此外,徐老師也從泰戈爾自己的1500多幅畫作中精選54幅作為詩歌配圖,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盡量配合詩歌的意蘊,詩畫合璧,讓讀者可以沉浸體驗泰戈爾這位東方圣者內(nèi)心中的靈與愛之美。 |
譯者序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個劇本,1500多幅畫,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學(xué)、哲學(xué)、政治方面的論著。詩歌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新月集》。泰戈爾出身貴族,13歲即能創(chuàng)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xué)。
《吉檀迦利》是泰戈爾作品中有神秘的宗教內(nèi)涵的詩集,其中53自孟加拉語《獻歌集》,16自《歌之花環(huán)集》;15自《祭品集》;11自《渡口集》,還有8自其他孟加拉文的詩集。泰戈爾在1912年親自將其翻譯為英文,并在1912在以《吉檀迦利》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亞洲人。
吉檀迦利原文意思就是獻歌。從詩歌文本反復(fù)出現(xiàn)的God推斷似乎奉獻的對象是基督教的神;其實不然,泰戈爾的神恐怕更多只是一個繚繞在大地之上又深入于大地之中的理想,一個神秘的具有道德感、渴望和人類相愛、眼目時時關(guān)注人類的超越的存在。瑞典學(xué)院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哈拉德·雅恩為泰戈爾作的《頒獎辭》中如此定義:泰戈爾的信仰既不是一個正統(tǒng)的虔誠的人的宗教,也不是一個神學(xué)家的宗教,而是一個詩人的宗教,一個藝術(shù)家的宗教?梢赃@么說,吉植迦利里面的God不是基督教的神,也不是很準確的印度奧義書里面的梵,而是在他個人的心靈里面,將梵的神秘、浩瀚和無所不在糅合了基督教里面的有關(guān)愛奉獻罪的特別指向而產(chǎn)生的他個人靈魂里面所認同的那個神。泰戈爾在吉檀迦利所歌詠的神有著以下四個方面的特質(zhì):
(一)
唯美的詩句渲染出一個意境,仿佛情人之間的等候、期待、相知與合一,這一類的詩歌很多都選自《歌之花環(huán)集》。詩人自覺無比喜悅,能夠向所愛的獻上生命中美麗的歌謠、芬芳與醇酒。這一部分詩歌既能讓你感受到印度宗教冥想具有的梵的古老神秘悠遠的神秘氣韻,也能理解為天主教奧秘派所主張的人的靈要在默想中追求與神合一的境界。
夏季在今天來到我的窗前,嘆息著,輕吟著;蜜蜂在花樹的庭院唱著歌謠。是時候了,在這靜寂和漫溢的閑暇里面,靜靜地坐下來,與你面對面,歌詠生命的奉獻。(5)
那天,蓮花開了,啊,我心思飄蕩,茫然不知。心頭時時襲過的,是不經(jīng)意的哀傷。從夢中驚醒、南風(fēng)中一絲奇異的芳香。迷蒙而甜蜜,我的心涌起痛楚的向往,這感覺于我,仿佛是夏天熱切的氣息,在尋求圓滿的方向。那時我怎知它竟離我如此之近,怎知它其實就屬于我,這完美的芬芳,就在我心靈深處開放。(20)
春天的花已開到荼蘼。而我仍在等候徘徊,心緒低迷,看著殘紅一地。水波漸漸喧囂,岸邊蔭蔭的小徑上,黃色的葉子細飛飄搖。你所凝望的是怎樣的虛空啊,難道你感覺不到彼岸遙遠的歌聲,帶著驚喜的顫栗,音符漫過天空。(21)
我很歡喜,在路邊等著,看著影子追逐著光線,看著大雨尾隨著夏天而至。信使,帶著從陌生的天空捎來的消息,向我致意,而后飛奔而去,我的心在里面歡喜,吹過的微風(fēng)帶著清甜的氣息。從破曉到日暮,我就在門前坐著;我知道我將看到那個喜悅的時刻突然來臨,而此刻我自歌自笑,空氣中充滿了,應(yīng)許的香氣。(44)
(二)
泰戈爾用詩人的吶喊呼求神安慰現(xiàn)代人日益枯竭、充滿欲望焦慮和迷惘的心靈困境,以及人需要神,渴望圣潔,但里面的罪性又抗拒神的精神張力,這是吉檀迦利中第二個關(guān)于神和人關(guān)系的表述。正是這部分詩歌貢獻了有力的證據(jù)讓部分西方文評認定吉檀迦利是向著基督教的神的獻歌。但泰戈爾信仰核心的恐怕還是梵,而梵是不排斥其他宗教的,并且宣稱在任何其他宗教里面都能找到梵,所以相比于基督教的神的性,梵是兼容并蓄的,是可以汲取任何其他宗教之精華而納入梵的范疇的。
我的債負很多,我的失敗很大,我的羞恥秘密而深重;但當我前來祈求改變時,我又恐懼地顫抖,唯恐我的祈求得了應(yīng)允。(28)
風(fēng)塵仆仆的旅人啊,他的衣裳已經(jīng)襤褸,他的氣力已經(jīng)衰竭,但旅程的終點卻還未抵達。啊,除去他的羞恥吧,除去他的貧窮,使他的生命甦醒,就如你柔慈的夜覆蓋一朵小小的花。(37)
我需要你,只需要你讓我的心反復(fù)默念,不要停歇。攪亂我心思的種種欲望,白晝黑夜,看透了,里面都是虛空和幻滅。夜隱在幽暗里祈求光明,如此,從我靈昏沉的深處,那個呼喊仍不知覺地響起我需要你,只需要你。風(fēng)暴,竭盡全力地肆虐,摧毀著,又仍期盼著后的平靜,也是如,。我的叛逆反抗著你的愛,卻仍呼喊著我需要你,只需要你。(38)
當欲望用妄念和塵埃弄瞎了我的心眼,哦圣者啊,你是清醒的,以你的大光和雷聲,請你降臨我心。(39)
在我荒蕪的心中,我的神,雨已經(jīng)許久未下。遠處的地平線狂野地赤裸著沒有哪怕一片輕柔云彩的遮蓋,也沒有哪怕一絲遙遠風(fēng)雨的清涼。讓慈悲的云彩從天上俯就大地,如父親震怒的日子里,母親那含淚的目光。(40)
(三)
泰戈爾對梵和基督教都有著深刻的靈性的認識,雖然泰戈爾對基督教的認識并不全面,但卻非常觸及基督教的核心。深具宗教慧根的泰戈爾抓住了基督教中人和神美好和本質(zhì)的關(guān)系就是相愛,人能夠做的符合神心意的事情就是心甘情愿帶上愛的腳鐐,而愛神、愛鄰舍恰恰是耶穌在福音書中宣告的的誠命。并且梵和基督教都強調(diào)了人的自我是人與神,人與人關(guān)系的一個的障礙,這是吉檀迦利一個重要的主題,是吉檀迦利翻譯中產(chǎn)生歧義多的地方。尤其是34首,66首,71首,77首。66首的她究竟指代何物莫衷一是,譯者的理解是詩人所認為的他自己的意志。
一個靈魂認識了禰,世上就不再有陌生的人,也不再有緊閉的門。(63)
讓我的自己,只剩那么一點點,這樣我再也不能將你隱藏。讓我的腳鐐,只剩那么一點點,來將我與你的意志緊緊纏繞,來讓我的生命成全你的意旨那是你愛的腳鐐。(34)
我的心永遠無法發(fā)現(xiàn)那個地方,在那里,你陪伴報獨之人,停留在在貧窮的、低賤的、迷失的靈魂中。(10)
她每時每刻都蟄伏在我存在的深處,驚鴻一瞥,微光閃爍;這個世界并無一人曾與她面對面,在孤獨中,她等候著你的認可。(66)
高亢激越的歌聲在天空回蕩裊繞,響應(yīng)著各色的眼淚與微笑、希望和驚奇;潮漲潮落,夢碎夢起,在我里面你親自擊敗了我的己。(71)
是悲哀是歡喜,我都與他人無份,于是,我與你也無份。我退縮了,不愿舍棄我的生命,于是,我也無法融入生命的河流。(77)
(四)
從57首開始,有不少詩歌集中在對這位神的超然性的歌頌,他掌握著宇宙的運行,個人的悲喜和命運,光明與黑暗,生命的枯榮與生死的莫測。但對于死,詩人認為那不過是生的延續(xù),那個世界在那里,鋪展著無限的天空,靈魂杳杳飛入。純凈的白光統(tǒng)治照耀,無日無夜,無形無色,無言無語,永永遠遠。(67)
光,我的光,充滿世界的光,親吻了眼睛的光,蜜甜了心懷的光!啊,光在我生命的中心舞蹈;蝴蝶在光的海中展翅起帆。百合和茉莉翻涌在光的浪尖。(57)
讓一切的喜樂音律在我后的歌中融合那讓豐繁肥美的青草歡騰喧鬧漂移大地的喜樂,那生死孿生的兄弟起舞在這廣大世界的喜樂,那在暴風(fēng)雨中馳騁,用笑聲搖撼喚醒眾生的喜樂,那含淚靜靜地坐在盛開的痛苦的紅蓮之上的喜樂,那將一切的擁有丟入塵埃,無言無語的喜樂。(58)
這同樣的生命,穿過地的塵土,將快樂迸射到每一片青草,化成花與葉的狂歡的浪潮。(69)
即便如此,在死亡中同樣的未知也將以我一直都熟悉的樣式顯現(xiàn),我熱愛此生,因此我知道我也會熱愛死亡。(95)
為了讓讀者有更加豐富的藝術(shù)體驗,本書絕大部分詩歌的配圖都是譯者從泰戈爾自己的畫作中精選出來,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盡量配合詩歌的意蘊。它們應(yīng)該是相通的,都是泰戈爾心靈本真的表述,詩人認為他的生命只是用來吹奏造物主榮美的一支葦?shù)眩壕妥屛业纳琳嬷梁,如同那一只葦(shù),讓你隨意吹奏音樂。(7)
泰戈爾創(chuàng)作這部詩集是用孟加拉文,有著詩歌特有的優(yōu)美詞匯、意境和韻律。泰戈爾后來自己將之翻譯成英文后變成了散文體的形式,或者說自由體詩歌。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做了些新的嘗試,包括分行、押韻以及詩歌語言的運用,從而能程度用詩歌的體裁和語言來傳遞泰戈爾豐富的詩心,或清澈悠遠,或純真熾熱、或深沉廣闊、或生機勃勃,正如191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瑞典唯美主義代表海頓斯坦所說,所有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種完整的、深刻的、罕見的精神美。 |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畫家、哲學(xué)家、社會活動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他的詩飽含深刻的宗教和哲學(xué)見解,深刻影響了印度與西方優(yōu)秀文化的交流融通,被奉為杰出的現(xiàn)代印度藝術(shù)大師。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等。
徐欣梅,1974年出生于蘇州 。1989年蘇州中學(xué)畢業(yè)后,就讀北京語言學(xué)院。1996至2001年在復(fù)旦大學(xué)任教英文部,曾師從陸谷孫教授進修英美文學(xué)和翻譯。 |
譯者序 / 3 吉檀迦利1103 / 8 附錄/ 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