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代中國、希臘和印度分別創(chuàng)造了自成體系的文藝理論,它們成為世界文藝理論三大源頭。中國古代的《文心雕龍》、古印度的《舞論》和古希臘的《詩學》是世界認可的三大古代文藝理論名著。《舞論》以戲劇表演為核心,涉及詩律、音樂、舞蹈、造像、建筑、語法、宗教神話、哲學、星相歷算、情愛藝術、祭祀儀式和地理等不同領域的主題,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古代文藝理論百科全書!段枵摗啡碌闹饕獌热莅ǎ簯騽∑鹪吹纳裨拏髡f、劇場建造、戲劇表演風格、戲劇化妝、道具制作、“味”和“情”論、詩律、舞蹈、音樂等。 《舞論》對于深入研究印度古典文藝理論或研究、了解印度文學與藝術、東方文學與藝術、比較美學、比較藝術學、比較詩學等領域的學者或讀者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尹錫南,男,土家族,文學博士,祖籍為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原為四川省涪陵地區(qū)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很好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四川省學術帶頭人。
上冊
中譯本引言001
節(jié)《舞論》的兩類寫本和結構分析003
一、《舞論》的南傳本和北傳本003
二、不同的觀點與四個版本對比009
三、《舞論》整體結構初探013
第二節(jié)跨越三個世紀的《舞論》編訂史018
一、《舞論》、二種標準版本018
二、《舞論》第三、四種標準版本及其他編訂本032
第三節(jié)東西方的《舞論》譯介與研究042
一、印度的《舞論》英譯概況043
二、印度的《舞論》研究052
三、西方的《舞論》譯介與研究074
四、泰國等亞洲國家的《舞論》譯介與研究087
五、中國的《舞論》譯介與研究100
章戲劇的起源001
第二章劇場的特征011
第三章祭祀舞臺眾神027
第四章剛舞的特征043
第五章序幕規(guī)則076
第六章味論095
第七章情論108
第八章次要部位表演規(guī)則130
第九章手勢表演145
第十章身體表演164
第十一章基本步伐表演規(guī)則172
第十二章組合步伐表演規(guī)則181
第十三章行姿表演185
第十四章論地方風格與表演法200
第十五章語言表演的詩律部分206
第十六章詩律探215
第十七章語言表演243
第十八章語言規(guī)則257
第十九章論語言表演的語調和音調263
第二十章十種戲劇的規(guī)則272
第二十一章情節(jié)關節(jié)分支論284
第二十二章風格論294
第二十三章妝飾表演299
第二十四章綜合表演314
第二十五章親近妓女338
第二十六章復雜表演345
第二十七章成功的標志354
下冊
第二十八章樂器的規(guī)則361
第二十九章弦鳴樂器的規(guī)則381
第三十章氣鳴樂器的規(guī)則398
第三十一章節(jié)奏體系論400
第三十二章達魯瓦歌的規(guī)則441
第三十三章膜鳴樂器470
第三十四章人物性格論502
第三十五章角色的分派508
第三十六章戲劇下凡515
附錄1《舞論》6章提到的兩類詩律521
附錄2《舞論》第32章提到的127種詩律(音樂韻律)523
附錄3《舞論》第4章提到的108種剛舞基本體式(基本動作)525
附錄4《舞論》第4章提到的32種剛舞組合體式(組合動作)527附錄5《舞論》第9章提到的67種手勢529
附錄6《舞論》1、12章提到的四類步伐531
附錄7《舞論》重要術語匯編533
附錄8表演鏡681
附錄9味花簇717
附錄10單位拍特征765
附錄11《工巧經(jīng)奧義書》(節(jié)譯)781
附錄12印度樂器集錦789
附錄13南印度坦焦爾濕婆廟雕刻的剛舞81式像795
附錄14南印度奇丹巴蘭濕婆廟雕刻的剛舞108式像805
附錄15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神廟的剛舞24式石刻造像825
譯后記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