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委】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看到了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講解員說這個譯本是由一位共產黨人的老父親放在“衣冠!崩锒嗄攴讲疟4嫦聛淼。習近平總書記聽了連稱很珍貴,說這些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好、利用好。
【故事延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廳陳列柜里,看到的這本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具有非同尋常的來歷。
“衣冠!崩锫癫刂粋天大的秘密
張人亞(原名張靜泉,亦稱張仁亞),浙江寧波人。初中畢業(yè)到上海法租界一家打造金銀首飾的銀樓當學徒。1921年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是青年團和共產黨最早的成員之一,也是上海最早的工人黨員之一。
1922年9月,上海金銀業(yè)工人俱樂部成立,張人亞任主任。他在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上指出,俱樂部“就是保存工人生命的機關”,希望工人們團結在俱樂部周圍“努力做去”。1922年10月上旬,上海金銀業(yè)工人俱樂部發(fā)動金銀業(yè)工人罷工,在罷工宣言中揭露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同時指出:罷工是被逼迫的,俱樂部是工人的第二生命,必須誓死捍衛(wèi)之。張人亞是工人領袖之一。
這次罷工,2000多名工人罷工28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在城市舉行的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對上海各界產生強烈震撼,充分體現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的力量。10月下旬,租界巡捕房鎮(zhèn)壓罷工運動。淞滬警察廳以私設“秘密機關”、“要挾罷工”的罪名,取締金銀業(yè)工人俱樂部,通緝張人亞等。
平時,張人亞總是如饑似渴地學習革命理論。1924年10月,中國共產黨派他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白天聽課學習、討論,晚上站崗、放哨,周末參加義務勞動。除了上課學習,他還認真研讀《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資本論》等馬列著作。在他撰寫的個人及家庭情況匯報材料中,明確表示,自己要成為“一個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工具——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過程中的一個工具”。
回國后,張人亞曾主辦上?偣䴔C關報《平民日報》,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充當輿論前鋒。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白色恐怖籠罩上海。張人亞當時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為了確保自己學習、保存的《共產黨宣言》和革命書刊萬無一失,1927年底,張人亞秘密回到寧波老家,將一批革命文獻交給父親張爵謙,要求父親想方設法保存好。
張人亞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給父親留下的是一批革命文獻和無盡的思念。張人亞的父親為了不辜負兒子的重托,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一個辦法,編造了一個“不肖兒在外亡故”的故事,進行傳播,1928年冬在霞浦鎮(zhèn)長山崗上建造了一個“衣冠!保裨崃藘鹤印皬埲藖啞和早年病故的兒媳顧玉娥。其實,“衣冠!崩锫癫氐氖且粋天大的秘密——張人亞交給父親保存的一批革命文獻。
從此,張人亞的父親苦守著“衣冠!崩锏拿孛,苦苦期待著有朝一日兒子會突然回來,取走“衣冠冢”里的革命文獻。就這樣等呀、等呀,一直等待了二十多年。
然而,張人亞再也沒有回來。
“一個最勇敢堅決的革命戰(zhàn)士”
20世紀30年代初期,上海的白色恐怖極為嚴重。由于連續(xù)發(fā)生“顧順章叛變事件”“向忠發(fā)叛變事件”,中共中央機關和工作人員在上海難以開展工作,陸續(xù)轉移到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張人亞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張人亞任中央出版局局長兼總發(fā)行部部長、代中央印刷局局長,領導中央印刷廠印刷大量革命書籍和報刊,為廣大干部、黨員和紅軍指揮員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在艱苦的革命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由于任務艱巨,工作繁重,張人亞積勞成疾。1932年12月23日,張人亞帶病從江西瑞金去福建長汀檢查工作,路途遙遠,跋山涉水,缺醫(yī)少藥,病逝途中,時年34歲。
1933年1月7日,中央革命根據地主辦的《紅色中華》刊登《追悼張人亞同志》,悼念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中央出版局局長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長張人亞:“人亞同志對于革命工作是堅決努力,刻苦耐勞,在共產黨內始終是站在黨的正確路線之下,與一切不正確思想作堅決斗爭,在黨內沒有受過任何處罰,因為努力工作為革命而堅決斗爭使他的身體日弱,以致最后病死了。人亞同志已死了,這是我們革命的損失,尤其是在粉碎敵人大舉進攻中徒然失掉了一個最勇敢堅決的革命戰(zhàn)士!
《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譯本
1949年10月1日,中國革命終于勝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了。張人亞的父親張爵謙熱切的期望著兒子回來,張人亞卻沒有回來。
1951年3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曾經刊登張人亞父親的尋人啟事:“張靜泉(人亞)1932年后無音訊,見報速來信,知者請告!比欢,張人亞仍然沒有回來,也沒有任何音訊。
盡管兒子沒有回來,但張人亞的父親認為:“共產黨托我藏的東西,一定要還給共產黨”。1952年7月初,張人亞的父親掘開“衣冠!,打開棺材,讓張人亞的弟弟張靜茂將已經埋藏二十多年的部分革命文獻捐獻給上海工人運動史料委員會,1959年又將其余文物捐獻給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籌備處——現在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有關方面經過鑒定,張人亞父親為張人亞保護的這批革命文獻,已經成為珍貴的革命文物。其中《共產黨宣言》是中國現存《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譯本,其余大部分革命文獻作為一級文物被中央檔案館、國家博物館收藏。
于是,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廳里,細心的觀眾往往會看到一本一本《共產黨宣言》中譯本,上面標明“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
在北京的中央檔案館珍藏著一本鉛印小冊子——《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案》,也來自張人亞保存的這批革命文獻。這是現存的中共二大唯一的中文文獻,也是研究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文獻。這本小冊子共有10個歷史文件,其中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堪稱珍本,封面蓋的收藏章上寫著:“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
【故事啟迪】
這是一個紅色家庭父子兩代人秘密保存《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等黨的重要文獻的傳奇故事。習近平總書記聽了看了連稱很珍貴。習近平總書記的評價,道出了這些文物的歷史價值,也肯定了張人亞父子作出的重要貢獻。由于歷史的原因,我黨早期文獻極少保存下來,凡保存下來的都彌足珍貴,有的甚至堪稱無價之寶。因為研究黨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要讓事實說話,讓歷史說話。這些文物就是歷史的見證,是會說話的歷史,具有無可替代的史實價值。張人亞父子為保存黨的文獻所表現出的赤膽忠心和過人智慧,也為這些文物增添了更多的光彩。歷史文物見證歷史,也見證傳承歷史文物的人。共產黨人張人亞和他令人肅然起敬的父親張爵謙一道,將永遠留在我們的黨史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