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史教程》條分縷析,以簡馭繁,將海量的語言學知識按語言學分支加以梳理,綱舉目張,便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外語言學的發(fā)展過程、學術流派、學術思想、語言理論,反映了中外語言學各個時期的研究成果,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學理論知識和分析一些語言現(xiàn)象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理論水平和理論高度,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深入淺出,利于課上教學和課下自學,適合高校語言專業(yè)本科學生以及語言學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使用。
語言學史,主要研究語言學的發(fā)展歷史。具體地說,要分析語言學的觀點、材料、方法,觀察其理論、實踐、成果,判定其是非得失,總結(jié)其經(jīng)驗教訓,探討其發(fā)展規(guī)律,為現(xiàn)在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鑒。近百年來,語言學史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王力、岑麒祥、洪誠等先生的系統(tǒng)著述,胡樸安、張世祿等先生的分科研究,為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專業(yè)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jīng)過近些年的學習、思考,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做了一定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課程建設以中國語言學為原點,與外國語言學互為觀照,描述語言學發(fā)生與發(fā)展的歷史,探索語言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力求在文明互鑒與文化交流的語境中,會通中西而又有中國特色。
第二,教材編寫以古代語言學為重點,從理論探討到實證研究,分門別類,介紹語言學主要是各門類(包括文字、音韻、訓詁與語法、方言等)的歷史起源與流變,貫通古今而又突出重點。
第三,教學方法以原典研讀為起點,在培養(yǎng)根底的基礎上,運用專家、專著、專題相結(jié)合而又突出專題研究的方法,有理有據(jù)地處理文獻、語料與史料,冀以激發(f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本書為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是南通大學辭書研究中心的集體成果。何書編寫“《爾雅》與漢語訓詁學史”,蔡華祥(江南大學)編寫“《方言》與漢語方言學史”,張學城編寫“《說文解字》與漢語文字學史”,田宇賀編寫“《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史”,李杰編寫“《普通語言學教程》與西方語言學史”,張慧敏、武楚茗(北京語言大學)協(xié)助主編,分別編寫“《荀子·正名》與中國語言學史”“《切韻》與漢語音韻學史”,并承擔了引文核對與文本校對工作。南京大學出版社蔡文彬主任、高軍老師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謹致謝忱!
本教材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jié)合的原則,面向漢語言文學及相關專業(yè)師生。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緒論 《荀子·正名》與中國語言學史
第一節(jié) 《荀子·正名》選讀
第二節(jié) 《荀子·正名》與中國語言學史
第一章 《爾雅》與漢語訓詁學史
第一節(jié) 《爾雅》選讀
第二節(jié) 漢語訓詁學簡史
一、訓詁萌芽發(fā)展期——先秦
二、訓詁興盛期——兩漢時期
三、訓詁深入與擴展期——魏晉至隋唐時期
四、訓詁革新期——宋元明時期
五、訓詁鼎盛期——清代
六、創(chuàng)建訓詁學學科理論的轉(zhuǎn)型期——近代
第二章 《方言》與漢語方言學史
第一節(jié) 《方言》選讀
第二節(jié) 漢語方言學簡史
一、傳統(tǒng)方言學時期
二、西方傳教士的方言記錄和研究
三、描寫方言學時期
第三章 《說文解字》與漢語文字學史
第一節(jié) 《說文解字·敘》
第二節(jié) 漢語文字學簡史
一、文字學的創(chuàng)立時期(周秦——兩漢)
二、文字學的消沉時期(魏晉——元明)
三、文字學的振興時期(清代)
四、文字學的拓展時期(近代以來)
第四章 《切韻》與漢語音韻學史
第一節(jié) 《切韻·序》
第二節(jié) 漢語音韻學簡史
一、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
二、隋唐宋
三、元明清
四、清以后的音韻學研究
第五章 《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史
第一節(jié) 《馬氏文通·序》
第二節(jié) 漢語語法學簡史
一、《馬氏文通》及其影響
二、20世紀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學簡史
三、21世紀以來的語法研究(2001-)
第六章 《普通語言學教程》與西方語言學史
第一節(jié) [瑞士]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選讀
第二節(jié) 西方語言學簡史
一、從神話到科學——語言學學科的建立
二、從形式到功能——現(xiàn)代語言學的誕生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