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充分地運用比較研究方法,系統(tǒng)地梳理了相關國家的立法例;通過比較分析研究,本書努力獲得因應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對著作權制度形成挑戰(zhàn)的規(guī)律性與共識性知識,并嘗試提出若干創(chuàng)新性觀點與研究視角。這些知識與研究視角可以成為我國著作權制度因應人工智能挑戰(zhàn)的一種理論觀點,也可以為我國學者就此問題進一步深度研究提供若干有益的觀察視角與研究文本。
羅施福,男(1980年10月——),中共黨員,教授,法學博士,現(xiàn)任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原法學院)法律系主任,集美大學法律科學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識產(chǎn)權教育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為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17),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18),F(xiàn)兼任福建省海法學研究會會長、廈門市民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市法學會常務理事,福建法院涉臺司法交流研究(廈門)中心特邀研究員,廈門市公安局法律顧問,廈門市鷺江講壇報告人,廈門市湖里區(qū)人民法院自貿(mào)區(qū)法庭專家顧問團專家,廈門市七五普法講師團成員,廈門市社區(qū)書院授課教師,北京盈科(廈門)律師事務所律師。2018年入選福建省法律法學人才庫;2021年3月被聘為廈門市執(zhí)法檢查暨案件評查專家?guī)斐蓡T。
孟媛媛,女(1980年5月——),中共黨員,研究生,現(xiàn)任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法律系黨支部副書記,法律科學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2020年11月低職高聘為副教授。曾獲集美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機能競賽特等獎,廈門市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二等獎,誠毅獎教金、黃宗迎獎教金等榮譽。近五年,主持省市廳級科研項目4項,橫向科研課題3項,校級教改項目1項;參與省部級1項,參與市廳級科研項目6項,參與橫向科研項目16項。
目????錄
第一章??人工智能與問題范圍設定001
一、人工智能與人類生活圖景 001
二、人工智能的類型與特質(zhì)“遐想” 006
三、人工智能的風險憂慮與治理之問 011
四、人工智能的著作權法問題 021
第二章??人工智能是法律主體嗎026
一、“主體客體”二分的法律思維范式 028
二、法律主體的演化邏輯 032
三、人工智能法律地位論爭 044
四、人工智能“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路徑 056
五、人工智能作為著作權主體的可能思路 065
第三章??人工智能與著作權制度的理論基礎070
一、勞動學說與人工智能 070
二、人格理論與人工智能 076
三、契約論與人工智能 082
四、激勵理論與人工智能 088
五、利益平衡理論與人工智能 100
第四章??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權化模式105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范圍限定 105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法權化的應然性 108
三、人工智能生成物法權化的可能模式 110
四、鄰接權模式的“優(yōu)選” 131
第五章??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權能與權屬建制136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作為鄰接權客體的設定 136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結(jié)構化權能 138
三、人工智能生成物的鄰接權限制 159
四、人工智能生成物保護期限 177
五、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權屬規(guī)則 181
第六章??人工智能與著作權侵權責任195
一、人工智能侵害著作權的認定與責任承擔 195
二、侵害人工智能生成物鄰接權的責任認定與責任形態(tài) 216
結(jié)????論221
后????記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