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畫記》是晚唐士人張彥遠的代表作。作為畫史之開端與繪畫百科全書,它對中國的繪畫、藝術(shù)理論有莫大的影響。本書不僅向讀者展示了《歷代名畫記》的成書過程,也圖文并茂地介紹、解讀了繪畫作者的人物評價與作品評價之間的關(guān)系、儒家思想與老莊思想共通的氣之思想與用筆理論等,以及這不為人知的名著的魅力。
中文版序言
本書這次能以中文的面貌問世供人閱讀,我由衷感到高興。一想到本書不僅僅是在漢語圈,甚至也有可能在更為寬廣的世界中讓人讀到,便有些雀躍。
我要對京都大學的博士生趙偵宇同學由衷地致上謝意,在我的日文如此難懂的情況下,仍然正確地予以翻譯完成。他平常作為一名“主廚”,活躍在我的個人研究室當中為學生們做菜,這次他也在接近他“正業(yè)”的領(lǐng)域當中做出幫助,我感到十分高興。此外,在此特別針對本書原稿當中的一處□動來進行說明。
文中所說的“方糖模型”,就是這次對于日文版原著當中“非箱子模型”所做的改動。在原書出版之后,這一點逐漸成為我研究思路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而自從某一個時期開始,我便改用“方糖模型”的說法來予以表述。這是一個根據(jù)“氣”的思想來表示“見外觀便能知其內(nèi)在”=“一種對于外觀和內(nèi)在乃是同一的承諾”的說法,而我選擇用“方糖”來表述這種模型。其意義自然就是“與箱子模型相反”,也就是“非箱子模型”的意思,但因為在那之后,我在著作中都是以“方糖模型”來表述,所以趁此次翻譯的機會,一并對本書做出改動。此外,在原書出版之后所承蒙指正的那些明顯的錯誤,亦于中文版中做出了修正。感謝譯者趙偵宇同學,他在翻譯時亦多有留意,給予我指正。
本書既然得到了被更多人閱讀的機會,那么想必也會因此得到許多寶貴意見,冀望方家不吝賜教。
宇佐美文理
□019年1月
序 章
《歷代名畫記》很難說是一本廣為人知的書。更進一步地說,在現(xiàn)在的□□,包括《歷代名畫記》在內(nèi)的中國藝術(shù)論和繪畫論著作,是已經(jīng)被遺忘的東西。假設(shè)在全□□的大學舉行的一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考試”中出一題“請在所知范圍之內(nèi),敘述中國的藝術(shù)論”的話,究竟會有多少學生寫得出像是“在中國,山水畫、水墨畫廣受喜愛”之類的答案呢?
然而,我們□□人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國繪畫論和藝術(shù)論的影響。本書所要討論的張彥遠(815—907)所著的繪畫百科全書《歷代名畫記》,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我們以音樂為例來思考一下吧。
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會發(fā)生類似的情況了,但在以前,我們會聽到大人這樣說:“若是去聽搖滾樂的話,就會□成不良少□/少女。”(現(xiàn)在是否也不說人家是“不良少□/少女”了?)這句話聽起來或許像是大人們的片面之詞(不良少□/少女會聽搖滾樂,聽搖滾樂的話就會跑去跟那些人鬼混,近墨者黑也)。但事實上,這樣的發(fā)言,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的音樂理論,那是一種非!罢(jīng)”的言論。
首先有個命題是這樣的:“搖滾樂并非正統(tǒng)、典雅的音樂!边@指的是相對于“古典音樂”,搖滾樂并非正統(tǒng)、典雅的音樂。在公元紀年之前,中國便已經(jīng)有所謂“若使其聽雅正之樂,其人便會成為善人;若使其聽淫靡之音,其人則會成為惡人”的理論。
“詩書禮樂”之所以成為中國君子的教育科目,便是因為有此種想法作為背景。我們不能否定,即便是在今天,作為一種“情操教育”而在小學、中學教授的音樂課程,其背后亦存在著這種想法。(小學及中學的學習指導要領(lǐng)當中,確實可以見到在闡明音樂課“課程目標”的文章□后,寫著“培養(yǎng)豐富的情操”這樣的話。)
那么,音樂為什么能豐富人的情操呢?其答案即在此。
然而這會引發(fā)一些問題,首先,“好音樂與好孩子的關(guān)系”是絕對的嗎?其次,支撐這個“若使其聽雅正之樂,其人便會成為善人”理論的,是“氣”的理論嗎?在本的中小學當中,并不教授“氣”的理論!皻狻钡拇嬖诒旧,在中小學乃至大學階段,也是個“可疑”的東西。然而,唯有承認這種“氣”的理論,此種音樂理論才能成立。
雖說如此,一定會有人覺得:“那又如何?音樂本來就是會豐富人的內(nèi)心,不去講那些麻煩的東西不也行嗎?”這話沒錯。然而,我在此想要強調(diào)的是,我們所認為的那些“普遍想法”,其實是與中國的藝術(shù)論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
比方說,“政治家親自揮毫的紙板為何賣得很好”這個問題。它反映了一種“擁有高尚人格的人所寫、所畫之物,必然會是高尚的”的理論。這是一種“作者所持有的‘氣’得形(作為一個作品)而現(xiàn)”的想法,植根于一個被稱作“氣象的藝術(shù)論”或是“氣韻生知論”的理論。氣象的思維,在本書當中將會反復出現(xiàn),是中國藝術(shù)理論當中□為重要的概念之一。不必贅言,這自也是以“氣”的思想作為其根底的。
此外,即便是在今天,在小學的美術(shù)課堂上,小學生還是會聽到老師說:“某某小朋友,你畫得無拘無束呢。”老師這句話,真的是在稱贊小孩子嗎?這背后有在“文人畫”盛行之后,對于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素人畫”的評語在起作用。這是一種根據(jù)“雖然畫得不好,卻是以無拘無束的筆致或構(gòu)圖”(不去在意那些只有專業(yè)畫家才能畫出的強而有力的線條或是完美的設(shè)計、構(gòu)圖等而成的自由畫風)的思路而成的“正面評價”。而這種思考方式,導致了“正因為是素人畫家,才能不被任何規(guī)范所限,畫出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畫來”的這種不可思議的理論的出現(xiàn)。
實際上,上述“政治家親自揮毫的紙板”與“無拘無束”的這兩個例子都與由《歷代名畫記》所鋪陳,而在其后的時代大幅開展的思想有關(guān)。換言之,在那種“不可思議的”理論登場之前,《歷代名畫記》是所謂“正統(tǒng)的”理論時代的集大成之書。
本書將一邊閱讀這本在“氣韻生知論”或是“文人畫”理論形成之前的時代,記錄了自古以來許多與繪畫相關(guān)的史料或思想的《歷代名畫記》,一邊試圖去思考這本書對于后世(以及現(xiàn)在的我們)而言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此外,此處將對本書開頭提出的“對于中國繪畫的理解”這一點,再進行一些說明。
面對“請敘述中國的藝術(shù)論”這個問題,思路比較敏捷的學生或許會這樣回答:“中國因為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所以有了發(fā)達的藝術(shù)論。此外,中國的山水畫成了□□的水墨畫(如雪舟等人的畫)的源流!
自古以來,一說到中國繪畫,人們便有這種印象:“一種以山水畫為主流,不細致描繪,而是如行云流水般下筆,且不著色的水墨畫!边@種繪畫確實存在于中國,但不能單以這一個類型來理解中國繪畫,也要注意到那些畫得很精致的作品的重要性。
不妨比較雪舟和郭熙的這兩幅作品。它們之間的□大差異便在于“氣的表現(xiàn)”。不僅是在對所謂氣的表現(xiàn)上,我還想請讀者們比照一下畫中的山所帶有的、讓人感覺像是有著一股一邊起伏一邊上升的力量般的氣的樣子。中國繪畫以郭熙所處的時代為界,重心從對于世界(對象)的氣的表現(xiàn),轉(zhuǎn)移到對畫家自身的氣的表現(xiàn)。在這個轉(zhuǎn)移的過程當中,張彥遠是一位同時重視對象的氣的表現(xiàn)以及筆線的氣的表現(xiàn)的人物。而筆線的氣的表現(xiàn),因與畫家的氣的表現(xiàn)密切相關(guān),由此我們也可看出張彥遠的想法是一種過渡期的表現(xiàn)。郭熙的《早春圖》是中國山水畫的杰作之一,而在對于世界的氣的表現(xiàn)上,亦是典型的一幅作品。特別是在對氣的表現(xiàn)這一點上,讀者若能從這兩幅畫的原版圖片中感覺到其氛圍,那就太好了。
上面所展示的是《早春圖》某一部分的放大版,讀者們知道這是哪一個部分嗎?這是對繪畫左下方的水邊看起來像小黑點一樣的部分的放大。再以這放大圖中可見的畫布紋路來參照,對于該畫的大。ㄩL158.3厘米),我想讀者會有個直觀印象。當然,中國的山水畫不全都像這幅畫一樣大,并對“氣”做出如此濃密的表現(xiàn),但這幅畫是氛圍不同于□□山水畫的中國山水畫名作,故我希望讀者可以先有這樣一個概念,然后繼續(xù)往下閱讀。
在現(xiàn)代,了解“中國的繪畫理論”或“藝術(shù)理論”的人勢必很少,但至少那些稍微接觸過它們的人認為其“以老莊為基礎(chǔ)”沒有什么不妥。
盡管如此,中國的藝術(shù)理論卻并非一定是以一種對于老莊的特殊想法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而是以儒家、老莊所共通的氣的思想為基礎(chǔ),正是由于根基在這里,該理論有時候才會被以運用得宜的老莊語言和想法來進行闡述。所以我們并不能說,中國的藝術(shù)理論是非儒家的。
換句話說,對于中國繪畫,我希望讀者們先大致有它“并不只是像雪舟那種感覺的東西,也并不只是老莊”的概念之后,再繼續(xù)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