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向歷史學習
愚者向經驗學習,而賢者向歷史學習
環(huán)球標準下的素養(yǎng)
筆者這次斗膽撰寫以素養(yǎng)為主題的世界史書,并非毫無理由。
本人現在執(zhí)教于早稻田大學的國際教養(yǎng)學部。不愧于國 際這一名號,這里的學生們都擁有極高的語言學習能力;但 非常遺憾,不得不說他們的素養(yǎng)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峙,不僅限于早稻田的學生們,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人所面對的共通 問題。作為個人技能的關鍵一環(huán),切實地掌握英語確實相當重要, 但如果核心的素養(yǎng)無法達標,即便身懷英語絕技,終難以 愉悅地在國際舞臺上展開交流對話,而究其原因,若缺乏應有 的素養(yǎng),言之有物的會話亦不可能實現。
作為國際人不,在那之前,作為起碼的社會人,我們必須認識到素養(yǎng)其實要比語言能力更值得重視。
真想掌握在國際社會里都能通用的素養(yǎng)。
正這么想著,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又出現了:存在于國際社 會中的素養(yǎng)是什么?換言之,究竟什么才是環(huán)球標準下的素 養(yǎng)?有關這個問題的討論,或許存在各種不同的觀點,但依 筆者拙見,環(huán)球標準下的素養(yǎng)應為古典與世界史。 長年累月地被廣泛閱讀、代代傳承不息的文藝和思想作品之大 集古典,即便歷經滄海桑田亦亙古不變,它們滿載著人類 社會的普遍真理。因此,只需認真仔細地閱覽古籍,便能掌握 到許多重要的知識。事實上,筆者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中雖閱書 無數,但真正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卻無一不是古籍名著。
近手捧古典的人日漸稀少,可能也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作祟。但無需贅言,只要嘗試著投入其中,便會愈讀愈感到 饒有趣味。2006年,龜山郁夫①先生的新版譯作,來自陀思妥 耶夫斯基②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一躍成為年度暢銷書。像這樣,優(yōu)秀的古典作品也會不斷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閱讀熱潮。由此,本書也將會盡可能地推薦各類好書佳作。請大家務必多加閱讀,以此來增進對古典的熟悉感吧。
培育素養(yǎng)還有另外一個發(fā)力點,那就是世界史。當然, 這里所說的世界史自然也包括日本史在內。為何說世界史對于 素養(yǎng)而言是逃不開的必選項?因為歷史是集人類經驗之大 成者,無一物可與之比擬。
愚者向經驗學習,而賢者向歷史學習。
據說,這是來自人稱鐵血宰相的德國宰相奧托 馮 俾 斯麥(18151898)的一句名言。而實際上,他的原話在表達 上似乎略有不同。
Nu rein Idiot glaubt, aus den eigenen Erfahrungen zu lernen. Ich ziehe es vor, aus den Erfahrungen anderer zu lernen, um
von vorneherein eigene Fehler zu vermeiden.
直譯這一段話,應為:我相信愚者只會從自己的過往經 驗中求知。我本人倒不如說,為了從一開始就能避開自己的錯誤, 而更喜愛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直譯在氣勢上不免略遜一籌, 但其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卻和開頭的格言大致相同。
總體而言,經驗囿于個人體驗,無論是范圍和規(guī)模都受到 了一定限制。歷史則至少涵蓋了過去 5000 年文明史的體量,是 汲取了所有人的經驗的濃縮精華。比起個人經驗,它擁有更多值得學習的內容。也正因如此,賢者才會傾向于向歷史學習。筆者認為,只要能切實掌握傳授人類社會普遍真理的古籍名 著,再加上人類經驗之集大成者世界史,素養(yǎng)的基石 便構筑完畢。
向歷史學習是難以實現的
珍貴的古典向我們訴說著人間真理,但單憑閱覽和理 解是無法向歷史學習的。如何才能夠達成這一目標?實際上,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筆者多年。單純機械地閱讀歷史書籍,或是 牢記人名和各大歷史事件,離向歷史學習的愿景依舊很遠。 產生如上觀點的契機,源于高中時代拜讀過的《歷史哲學講演錄》(上下卷,黑格爾
《歷史哲學講演錄》是 19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格奧爾格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爾過往講義的歸納合集。這段話告訴我 們,習慣于群體活動的人類即便到了現在,也仍未能從過往歷 史中學到一絲半毫的經驗。確實,人類在歷史上已犯過無數次 同樣的錯誤。由是,每當筆者在思考歷史相關的問題時,總會 不禁想起這段話。
在這里,還有一個問題赤裸裸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即便群 體活動的人類不進行對歷史的學習,作為個人難道就不能從歷 史的教訓中獲得智慧并運用到生活中去嗎?當初筆者在大學專 攻的雖是西方史,但與其說對世界史抱有極大的興趣,實際的 動力來源卻是對歷史哲學的熱切渴望。奈何日本的大學里 壓根就沒有歷史哲學這種東西,有的要么是哲學、要 么是歷史。無論如何都想要折騰歷史哲學的話,只能選擇 鉆研哲學的同時順便思考歷史,或是專攻歷史之余思索哲學, 二選一。筆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究其原因,除了提出歷史哲學概念的黑格爾本人也是 走這個路線以外,也考慮到哲學家眼中的歷史往往會戴上主觀 意識的有色眼鏡,從而引發(fā)變數。筆者想要追求的,須是能以 海量的具體歷史素材為踏板,揭示歷史事件中所蘊含的內在的歷史哲學。換言之,筆者眼中的歷史哲學,必然是包含了從歷史中汲取內涵這一過程的。
基于這個想法,當時尚在東京大學執(zhí)教的筆者特地開設了 一門以歷史哲學為名的課程。順便,筆者也對為何人類 難以向歷史學習這個議題展開了深刻的思考。而后猛然發(fā)覺: 人類只會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而真正敢于直視現實的人少之 又少。如此一來,很多問題也能夠得到終極的解釋了:如果 從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提煉出內涵的話,即便得到再多的 知識又何談向歷史學習呢?從歷史中領悟內涵的目標 若能實現,無論好壞,至少證明了人類還是能學有所得的。
前些日子,某所文化學校開展了以人類遷徙為名的系 列講座,包含羅馬、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以及猶太教在內的 四大主題。其中,筆者有幸擔任了羅馬主題的講座主持, 而現場熱烈的氛圍也令主辦方始料未及。一般來說,平日里像 這樣的主題講座頂多只能吸引大約30名觀眾,但當時足足有 70個人提交了參加講座的申請。
何以至此般盛況?
各位讀者可能會說:這難道不是因為講演者本身的人氣 所帶來的影響嗎?此言差矣。事實上,大家都希望能從人 類遷徙的主題當中獲得啟發(fā),并以此理解近發(fā)生的一系列 難民問題。他們所探尋的,不正是民族與人口移動遷徙的內涵 嗎?對感興趣的事物投以目光是人之常情。如今難民問題不再遙不可及,它在方方面面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切身的感受也有助于對人類遷徙這一歷史現象進行理解和 重構。話雖如此,同樣是對人類遷徙主題深感興趣的這批人, 在面對其他時代或主題的內容時又再度對其內涵不能理解, 從而興趣盡失。
有一說一,潛藏在歷史中的內涵與教訓并非全都簡單易懂, 多的是需要仔細思考才能解讀的重要內容和結論。只有直面現 實世界并以真摯的態(tài)度看待歷史,才能將這些高階的知識收入 囊中,而這也呼應了上述人類難以向歷史學習的觀點。
托爾斯泰對歷史學家的強烈批判
學習歷史的熱情被點燃之后,許多人都會乘興購入歷史學 家所撰寫的書籍一探究竟。但想必許多人都擁有過這樣的體驗: 嘗試著讀了幾頁后,就會因過分無趣而將其束之高閣。
很遺憾,專業(yè)的歷史書籍確實就是這般了無生趣的東西, 而且這樣的情況似乎已經持續(xù)好些年了。俄國大文豪列夫 尼 古拉耶維奇 托爾斯泰①曾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結尾部分對歷史學家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恰恰相反,這是對所有史學家,從回憶錄、各國專史到 那個時代的新文化通史的編著者所做出的矛盾百出和答非所問 的論述所給予的溫和的表述。
這些回答之所以荒誕可笑,是因為現代史好像一個聾子, 在回答著誰也沒有問他的問題。
(《戰(zhàn)爭與和平》,尾聲二,托爾斯泰著,藤沼貴譯,巖波文庫)
也就是說歷史學家所做的,不過都是在自顧自地討論無人問 津也無人質疑的內容罷了。這樣的人寫出的東西怎么可能生動 有趣呢?寫出這些誰都提不起興趣的東西又是圖什么呢?托爾 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一書,不僅是站在了他所批判的歷史學 家的對立面估計他也想振臂大呼:你們給我好好瞧瞧, 只有這樣的歷史才能讓人主動捧起書本來閱讀!
《戰(zhàn)爭與和平》里的登場人物確實生動鮮明而又性格各異、引人入勝,說它是世界的歷史文學作品,亦不為過。但是 恰恰就有一些歷史學家的學術論文, 讓身為專家的筆者看完 后,也不由得發(fā)出這個主題究竟哪里有趣了的慨嘆。
專業(yè)的歷史學家反而沒辦法講好故事,而另外一批并非歷 史專家的素人作品卻廣受追捧。其中包括新聞記者池上彰與前 外交官兼作家佐藤優(yōu)共同撰寫的《 大世界史: 現代生存的強教科書》(文春新書)在內的作品,無一不洋溢著輕松易懂、閱讀舒適的文風。撰寫簡單易懂的歷史書籍的任務本應交給真 正的歷史學家去做,但學術的嚴謹使得他們生怕自己說錯話, 因此大多數歷史學家都會畏手畏腳,不愿撰寫自己專業(yè)領域外 的內容。如此越是專業(yè)化、細分化,所寫內容的范圍也越收越窄, 后演變成連一般人都不感興趣的枯燥文本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這個角度上說,正因為池上先生和佐藤先生都不是專業(yè)的歷 史學家,才更能大膽地談論和分析某一事件或現象,后出來 的東西反而妙趣橫生。
某種程度上講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作為學者,筆者認 為就那樣也沒什么不好的。即使可能會變得毫無趣味,也依然 有些歷史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稇(zhàn)爭與和平》雖是佳作不假, 但它的故事也只是基于粗略的歷史脈絡而已,不過一本小說、 一部虛構作品耳。與之相比,歷史學家的作品可能枯燥乏味, 但它們卻都以真摯的態(tài)度直面人類的過往經驗,并盡可能地以 接近史實的方式進行內容呈現。這種價值所在,自然與虛構 作品截然不同。
正因如此,筆者雖持有歷史學家筆下的內容大多無聊透 頂的諷刺意見,但除此以外,也希望各位同仁能真誠地面對 豐富多彩的人類歷史經驗,并以此來放眼觀世界。
掌握素養(yǎng)所需的七個觀察角度
筆者以歷史學家之身去講述專業(yè)人士著書的意義,這種做 法多少有些幫腔辯護的味道。但筆者也認為,論文之類的姑且 不談,即便是歷史學家也理應能把普通書籍寫得充滿閱讀樂趣。 誠然,筆者在面對托爾斯泰時尚未能妄言豪語:怎么樣!歷 史學家寫的東西也是很有趣的!但本書仍力求拋棄歷史學家 身上常見的畏縮恐慌心態(tài),在面對自己本專業(yè)外的知識乃至歷 史學里尚未定論的言論與觀點時依然保持淡定,并盡可能向大 眾呈現津津樂道的內容。
由此,在開展本書的撰寫工作時,筆者除了沿襲以往歷史 書籍中常見的縱向歷史(以時間順序排列)理論外,還大 量引入了橫向歷史的概念。顧名思義,它突破了世界史 即世界各國歷史的集合體的框架,而是將關注點更多地移到 世界的歷史、人類的歷史身上。人類為何繁衍生生不息?從中 我們又能夠學習到什么?這正是筆者想要向各位讀者推薦的、 屬于歷史哲學的世界。為了能讓各位進一步感知歷史哲學, 筆者精心準備了如下共計七個章節(jié)。對于在學校從未接觸過類 似內容的日本人來說,可能多少會有些吃力,但若要將環(huán)球標 準下的素養(yǎng)化為己用,讀懂它們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 文明為何發(fā)源自江流河畔
- 從羅馬出發(fā)窺探世界
- 相同的時間,相同的事件
- 為何人類開展大遷徙
- 脫離宗教則無從討論歷史
- 由共和制揭示日本與西方的異同
-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序 章 何為向歷史學習愚者向經驗學習,而賢者向歷史學習
環(huán)球標準下的素養(yǎng)/ 001
向歷史學習是難以實現的 / 004
托爾斯泰對歷史學家的強烈批判 / 007
掌握素養(yǎng)所需的七個觀察角度 / 010
世界史如今為何備受關注 / 021
第 1 章 文明為何發(fā)源自江流河畔從文明的發(fā)展到城邦與民主政治的誕生
文明即城市與文化即農業(yè)的緊密結合 / 030
只有日本人使用的四大文明概念 / 033
文明誕生的條件是什么 / 035
優(yōu)越的環(huán)境無法誕生文明 / 039
羅馬人與日本人的稀有能力是什么/ 043
靈活性的核心在于誠實/ 046
城邦是如何誕生的 / 048
古希臘的民主政治緣起戰(zhàn)爭 / 052
第 2 章 從羅馬出發(fā)窺探世界羅馬緣何而興,緣何而衰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與塞普蒂米烏斯 塞維魯的共通之處 / 060
硬實力的衰退與軟實力的興起 / 063
羅馬為何能成為帝國希臘和羅馬的不同之處 / 068
考察羅馬史的價值所在 / 074
席卷全球的大英帝國從羅馬身上學到了什么 / 075
人前表演的羅馬皇帝與神秘莫測的亞洲皇帝 / 078
以羅馬為基準,判斷文明程度古羅馬與江戶的上下水道 / 085
名譽立國武士道精神與先代遺風/ 089
羅馬帝國為何偉大有關羅馬的寬容 / 093
因寬容成長的羅馬毀于傲慢/ 097
睿智之希臘、富裕之迦太基與勝利之羅馬 / 099
第 3 章 相同的時間,相同的事件漢王朝與羅馬帝國,孔子與釋迦牟尼
扎瑪戰(zhàn)役與垓下之戰(zhàn)發(fā)生的前 202 年 / 104
襲向羅馬帝國與漢王朝的3 世紀危機/ 108
掌握素養(yǎng)需要思考歷史的同時代性/ 114
字母系統、一神論、貨幣的同時誕生 / 116
蘇格拉底、瑣羅亞斯德、奧義書、釋迦牟尼、孔子的軸心時代 / 122
超越馬可 波羅并立下探索東西方功績的究竟何許人也 / 124
工業(yè)革命為何濫觴于英國,而與亞洲無緣 / 129
第 4 章 為何人類開展大遷徙從日耳曼民族、羅馬帝國、大航海時代到難民問題
人類史便是種族移民史 / 136
種族移民具有固定的模式 / 139
充滿近代感的古代地中海世界 / 144
大航海時代下的大規(guī)模移民 / 146
奴隸制度催生人為的種族移民 / 148
鎮(zhèn)壓胡格諾派與荷蘭的興起從宗教鎮(zhèn)壓看種族移民 / 150
日耳曼民族的大移動讓歐洲世界煥然一新 / 153
游牧民族的行為無法用常人思維去理解 / 157
如今的歐美人對異民族成為多數派而感到恐慌 / 161
國家因種族移民帶來的價值觀對立而動搖 / 164
為何說烏克蘭問題屬于難解頑疾 / 166
第 5 章 脫離宗教則無從討論歷史一神教為何誕生
日本人無法參透的宗教力量 / 172
古人循神明之聲而動 / 173
占卜為神明發(fā)聲 / 176
二分心智理論在科學上是否成立 / 180
位近代人奧德修斯 / 182
人類為何需要的神 / 185
古代世界的劃分節(jié)點 / 188
一神教的濫觴古埃及的阿頓神信仰 / 189
猶太教為何未能普及 / 193
宗教對立是一神教的必然宿命 / 197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對立的虛像 / 202
羅馬構建了歐美人的自負心理 / 205
戰(zhàn)爭讓如今的宗教不復以往 / 206
第 6 章 由共和制揭示日本與西方的異同為何羅馬以共和政治為目標
主張獨裁政治的柏拉圖與推崇貴族政治的亞里士多德 / 212
為何民主制在希臘不受待見 / 213
頻繁的希臘內部紛爭使其無緣大國夢 / 216
古羅馬共和政治宛如群雄畢至/ 217
羅馬人為何重視權威/ 220
為何不是雅典與斯巴達,而是羅馬成了強國 / 222
以羅馬與威尼斯為例,探討共和政治的利與弊 / 225
共和政治在日本水土不服的緣由 / 227
第 7 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識古知今
歷史不被閱讀則毫無意義 / 234
學習歷史,窺見未來 / 237
世界史中的民主主義 / 239
中世紀為何被稱作黑暗時代/ 240
世界史中的兩段黑暗時代/ 242
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業(yè)已打響 / 245
英國退出歐盟源自對德國的不信任/ 248
為何歐盟無法放棄希臘 / 250
忽視民族關聯導致了國境線上的悲劇 / 251
和平與繁榮為何會令人頹廢 /255
后記 / 257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文明的興衰》出版后記 /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