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策縱,湖南省祁陽縣人,是名滿中外的漢學(xué)大師。周教授1942年畢業(yè)于中央政治大學(xué),1948年赴美留學(xué),獲密歇根大學(xué)碩士及博士學(xué)位。其后任教威斯康星大學(xué)東亞語言文學(xué)系及歷史系,被授予終身教授榮譽稱號。其代表作《五四運動史》(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于1960年由哈佛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影響甚廣。周教授于學(xué)無所不窺,甲骨、金文、經(jīng)學(xué)、紅學(xué)、歷史、詩歌、小說、翻譯等皆有所涉獵;為文熔鑄古今,匯通中外。既為當今士林仰望,亦足為后世所宗。
簡 目 一 《詩經(jīng)·關(guān)雎》為不斷追求的詩新解 二 蘇軾《念奴嬌》赤壁詞格律與原文試考 三 詩歌·黨爭與歌妓:周邦彥《蘭陵王》詞考釋 四 一察自好:清代詩學(xué)測征 五 從《哀郢》論屈原的放逐 六 屈原《哀郢》新譯 七 《哀郢》譯記 八 定形新詩體的提議 九 論《詩話》 十 再論李商隱《無題》詩答徐復(fù)觀先生 十一 關(guān)于屈原與杜甫 十二 論詞體的通名與個性 十三 詩詞的當下美 十四 新詩多元一元論 十五 論胡適的詩 十六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Word Shih(Poetry ) 出版后記
詳 目
一 《詩經(jīng)·關(guān)雎》為不斷追求的詩新解 問答 二 蘇軾《念奴嬌》赤壁詞格律與原文試考 三 詩歌·黨爭與歌妓:周邦彥《蘭陵王》詞考釋 (一)沉郁頓挫與敘述者 (二)詞中時態(tài)的分析 (三)此詞作成的時地 (四)政治逆轉(zhuǎn)下的太學(xué)和獻賦的困境 (五)太學(xué)地區(qū)與歌妓關(guān)系 (六)離京南下和《蘭陵王》的累積意境 四 一察自好:清代詩學(xué)測征 五 從《哀郢》論屈原的放逐 六 屈原《哀郢》新譯 七 《哀郢》譯記 八 定形新詩體的提議 九 論《詩話》 十 再論李商隱《無題》詩答徐復(fù)觀先生 十一 關(guān)于屈原與杜甫 十二 論詞體的通名與個性 十三 詩詞的當下美 (一)導(dǎo)言:抒情體系與當下之定義 (二)前人以自然境界評陶、謝詩 (三)自然與直尋:短促時間因素 (四)自然與自我意識,變動與時空敏感 (五)詩:志之所趨抒情詩的我與現(xiàn)在 (六)自我之省略 (七)時態(tài)的混淆與當下美 十四 新詩多元一元論 十五 論胡適的詩 十六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hinese Word Shih(Poetry ) The Earliest Occurrences of the Word in the Classics Previous Interpretations and Definitions Identification of 寺(邿、詩)in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The Origin of the Word詩and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Editors Preface for the Second Edition Preface of the First Edition 出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