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為研究主題,旨在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先進性,論述其有益的實踐價值,揭示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進程,表明堅信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書研究場域寬宏,從縱向來說,既論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要義與原著要論,又論及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與發(fā)展,還論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意義。從橫向來說,有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總結,也有對世界各國社會主義探索的考評,還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的論析。通過這樣多視角、多方位、多層次的專題論述,全面而深刻地闡明了要以守正與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李愛華,男,1953年9月生,中共黨員。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曾多年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總負責人,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完成三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一項為重點項目。出版專著十余部,發(fā)表論文二百三十多篇。所著《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與實踐》一書,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并獲山東省社會科學重大成果獎。另獲山東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一項,二、三等獎十一項。2017年榮獲山東省社科突出貢獻獎;2018年被推選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山東省社會科學名家。
導論 馬克思主義是具有守正與創(chuàng)新特性的科學理論
一 馬克思主義守正與創(chuàng)新特性的理論根基
二 馬克思主義守正與創(chuàng)新特性的價值體現(xiàn)
三 在守正與創(chuàng)新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篇 馬克思主義原理要義闡發(fā)
一 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闡釋
二 科學認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
三 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革命的立論基礎
四 馬克思恩格斯提升無產階級道德素質的思想
五 馬克思主義維護工人階級利益的思想
第二篇 馬克思主義原著要論研討
一 深刻領會《共產黨宣言》的科學精神
二 對《共產黨宣言》中爭得民主的認識
三 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工農聯(lián)盟思想的理解
四 《哥達綱領批判》中的公平思想及現(xiàn)實啟示
五 恩格斯晚年四篇經典論著解讀
第三篇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要事析論
一 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歷史地位
二 1848年歐洲革命的特點和意義
三 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歷史作用
四 巴黎公社的意義和重要經驗
五 歐美各國社會主義工人政黨的活動和啟示
六 第二國際的歷史作為及深刻教訓
第四篇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fā)展
一 列寧堅持和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思想
二 對列寧政治是科學和藝術的理解
三 列寧關于加強經濟法制建設的思想與實踐
四 列寧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進行的斗爭及經驗
五 列寧推行新經濟政策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精神
第五篇 多樣性社會主義探索的檢視
一 蘇共背離馬列主義建黨路線的歷史教訓
二 蘇東劇變后世界社會主義在低潮中的奮進
三 二戰(zhàn)后亞非拉民族社會主義的嘗試
四 非洲社會主義為什么越搞越窮
第六篇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考評
一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演化歷程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區(qū)別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政治區(qū)別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區(qū)別
第七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次歷史性飛躍
一 對十月革命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思考
二 致力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
三 正確對待黨內斗爭的思想
四 妥善處理對外黨際關系的思想
五 《論十大關系》的重要意義
六 如何正確看待大同觀
第八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一 鄧小平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
二 鄧小平積極而穩(wěn)妥地開展對外開放的思想
三 鄧小平堅定而正確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