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品牌傳播:信息時代的主體建構
信息時代,是讓人們如此始料不及地來到了——
打開手機或者任何隨身終端,無論是動動手指還是語音發(fā)出指令,這個世界的任何公開信息立刻就來到你的面前。
如果你有足夠豐富的見聞、足夠博大的思想,那么你就不需發(fā)愁全世界不與你分享,你的微信、微博或推特,就是世界級的媒體。
可是你的生命時空不足以消化海量信息,而你也無法生生不息地生產既曇花一現又轉瞬即逝的信息內容。誠如美國媒體專家戴維·申克在其《信息煙塵: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所言,信息煙塵已經襲來,信息過剩一旦發(fā)生,信息就不再對生活質量有所幫助,反而開始制造生活壓力和混亂,甚至無知。
是的,我們該反思生存于信息社會如何駕馭信息,如何讓信息煙塵凝結為價值了。傳播學者以及所有要讓生命價值不再煙塵化、要讓勞動和工作從功利走向尊嚴的人們,均需對此做深層的思考。
作為廣告學的學者,我曾經為廣告創(chuàng)意之短長、廣告效果之優(yōu)劣、廣告媒體之選擇等命題殫精竭慮,但廣告促進營銷的本源導向總令我有所不甘,且促使我超越對營銷增長的關注,進而對商品價值、產品品質、企業(yè)責任,乃至對品牌信譽進行深入的思考。當我的思考逼近品牌背后主體的人時,我發(fā)現無論是品牌生產者還是品牌消費者,他們的利益與價值均在品牌上實現了統一,因此我也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涵蓋廣告、新聞、公關、營銷話語、網絡溝通的“品牌傳播”。
可是我的思維是如此不甘地守候在生產與消費領域,當我將品牌指代從產品、企業(yè)自然地遷移到社會服務、組織機構,乃至國家,以至個人時,才發(fā)現品牌內涵是如此的豐富:它不僅是國務院文件中所指出的“品牌是企業(yè)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而且包括了所有主體的人。而且我們可以發(fā)現,凡以品牌稱譽者,無一例外不是體現正向價值的,倘若有瑕疵且不予改觀,則將會被社會立即剔除出品牌的行列。可見品牌是信譽主體與信任主體的關系符號,具有鮮明的正價值、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