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知識產權評論(20202021年卷)》由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主辦,是以知識產權理論與實踐研究為主題的專業(yè)性連續(xù)出版學術刊物。本刊注重學術規(guī)范,承繼北大學術自由,兼容并包之傳統(tǒng),意圖通過學術出版和傳播,促進我國知識產權法研究的繁榮和知識產權制度的理性發(fā)展。本評論包括的研究論文涉及知識產權法基礎理論、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新技術與新產業(yè)應用所帶來的理論挑戰(zhàn)與現(xiàn)實回應等。本刊為集刊,視需要設有理論專題、案例研究、國際保護、學術爭鳴等欄目。
從《商標法(1982)》《專利法(1984)》誕生以來,到近著作權懲罰性賠償、藥品專利鏈接等一系列重大變革在中國知識產權立法體系中的引入,知識產權制度變革迅速。知識產權法學研究伴隨改革開放的時代選擇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知識產權國家戰(zhàn)略的制度定位、行政介入的限度,以及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法治文化的普及和被認可程度,都存在巨大進步空間。處在百年變局之下的知識產權法學研究,亦必將在私權保護、創(chuàng)新促進、產業(yè)發(fā)展、競爭維持以及卡脖子問題解決等時代命題的纏繞交錯中,繼續(xù)求索。蓬萊文章建安骨,知識分子本就是民族和社會重任的承擔者。但對這種歷史和人生使命的探究,于國家和個人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以使得國家和個人面對未知的苦難,可具備臨危不懼的勇氣和處變不驚的冷靜,以及靜中生智的可能。希望《評論》的付梓,能為知識分子憂患意識的存續(xù)和發(fā)揚,儲備些許智識,貢獻微薄氣力。
劉銀良,北京大學理學碩士、法學博士,現(xiàn)任北京大學法學院與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在美、日、法、新加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法學》、《中外法學》、《環(huán)球法律評論》、《政治與法律》、《知識產權》、《國際知識產權和競爭法評論》(IIC)、《歐洲知識產權評論》(EIPR)等國內外期刊發(fā)表中、英文論文50多篇,已出版《知識產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問題研究》《國際知識產權政治問題研究》《生物技術的法律問題研究》等多部教材和專著,主要研究領域為知識產權法、生物技術法和科技法。
知識產權的制度理性與制度建設
重論美國版權侵權判例中的微量原則
數(shù)字化孤兒作品版權保護的內在張力與制度調適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分析
商標法道德規(guī)制的公法反思:美國道德條款的憲法爭議透視
論自利背景下的知識產權代價
功能主義視域下專利間接侵權的規(guī)則再造基于德日制度體系的比較研究
植物新品種保護中權利用盡原則的適用
知識產權飛躍上訴制度基本建構與發(fā)展展望
域外法視角下對發(fā)明報告制度的重新審視
成果信息的權利負擔創(chuàng)設及轉移以禁止權的分裂與轉移為視角
有聲讀物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
影視劇截圖的性質和著作權侵權認定分析
專利標識標注行為的風險及其對策
商標惡意訴訟的司法規(guī)制以美國法為視角
涉外定牌加工商標侵權司法認定路徑之反思與重構
推薦算法與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界定
競爭法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啟示兼談《反不正當競爭法》之屬性
知識產權利益平衡原則:法理基礎與制度表達
《韓國知識產權基本法》:立法經驗與可借鑒之處
編后語:人生識字憂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