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奈德的詩學研究》主要研究加里·斯奈德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主要從詩歌中所體現(xiàn)的生態(tài)維度、后現(xiàn)代維度、生態(tài)詩學觀以及詩學成因等方面探討。簡單的形式、復雜的內涵以及跨文化跨領域的信息、對非文明社會的特別關注形成了斯奈德獨特的詩學觀!都永铩に鼓蔚碌脑妼W研究》定位于斯奈德的詩學觀,拓寬了斯奈德的研究領域(已有研究主要關注其與異質文化的對話和其生態(tài)思想的研究)。詩歌文本的細致分析與生態(tài)理論和后現(xiàn)代理論的有機結合,成為《加里·斯奈德的詩學研究》的最大特色。
陳小紅,女,漢族。現(xiàn)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英語系副教授。1970年生于湖南岳陽洞庭湖畔,1979年隨父母遷入湘西懷化。1988-1991年在懷化學院上大學,1996-1999年在廣西師范大學英語系攻讀碩士學位,2003-2006年在中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英美詩歌與詩論、二十世紀美國文學。曾在《當代外國文學》、《求索》、《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
緒言
第一章 加里·斯奈德的生態(tài)思想
第一節(jié) 加里·斯奈德的荒野觀
一 美國與荒野
二 荒野實踐
三 荒野倫理
四 荒野詩學
五 荒野文明
第二節(jié) 加里·斯奈德的整體生態(tài)觀
一 食物鏈
二 群落
三 因陀羅網(wǎng)
四 蓋婭假說
五 整體至上
第三節(jié) 加里·斯奈德的地域生態(tài)觀
一 生態(tài)地域主義
二 生態(tài)地圖
三 生態(tài)城市
四 位置感
第四節(jié) 加里·斯奈德的文明生態(tài)觀
一 解構工業(yè)文明
二 建構生態(tài)文明
第二章 加里·斯奈德的生態(tài)詩學
第一節(jié) 生態(tài)主題
一 詩歌是“生態(tài)的生存技藝”
二 詩歌是“真正的工作”
三 詩歌是“永恒的能量”
四 詩歌是“詩意地棲居”
第二節(jié) 生物學語言
第三節(jié) 大地語法
第四節(jié) 虛空形式
第五節(jié) 生態(tài)文化
第三章 加里·斯奈德詩歌的后現(xiàn)代維度
第一節(jié) “在路上”的生活方式
第二節(jié) 后現(xiàn)代的精神探求
第三節(jié) 不確定性
第四節(jié) “垮掉一代”與爵士樂
第五節(jié) 感官詩學
第六節(jié) “沒有意念,只在物中”
第七節(jié) 草根詩學
第四章 加里·斯奈德的詩學成因
第一節(jié) 加里·斯奈德的中國情結
一 中古哲學思想的影響
二 中國畫的影響
三 中國詩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加里·斯奈德與禪宗智慧
一 習禪
二 寫禪
三 化禪
第三節(jié) 加里·斯奈德與禪宗美學
一 不立文字
二 沉思
三 禪典
四 頓悟
五 無我
第四節(jié) 加里·斯奈德與印第安智慧
一 萬物有靈論
二 素樸生活
三 大地有機體
第五節(jié) 加里·斯奈德與原始藝術
一 神話
二 口頭傳統(tǒng)
三 薩滿
四 典儀
第六節(jié) 加里·斯奈德與本土意識
一 “本土意識”論
二 對傳統(tǒng)的繼承
三 斯奈德與異質文化對話中體現(xiàn)出的“本土意識”
四 影響是喚醒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詩的開頭:“不知你現(xiàn)在何方無論已婚,發(fā)瘋,或自由:無論身在何方,你都會高興”,這也是“垮掉一代”中的另外一種典型生活方式,那就是及時行樂。詩中的我是屬于另一類的,表明詩人充滿對“流浪生活”的渴望,在流浪中,他既受益匪淺,又損失多多。但是如果他按部就班的生活,就會有很多無從曉得,所以斯奈德的流浪更多的是一種游歷,是一種對社會和對知識的探尋!暗,記憶總將我困惑。”“沉悶的書籍和疲倦的陸地/像一塊石頭壓在我的心里。”這也許是他出去游歷的原因,為了不再困惑,為了遠離現(xiàn)代的都市文明(書本和被人類弄得千瘡百孔的地球)。游牧式的生活是一種創(chuàng)造與變化的實驗,具有反傳統(tǒng)和反順從的品格。后現(xiàn)代游牧者試圖使自身擺脫一切根、束縛以及認同,以此來抵抗國家和一切規(guī)范化權力。
“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成為了“垮掉一代”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斯奈德掀起了一場美國式的“背包革命”,他們遠離都市那種紙醉金迷、鋪張浪費的消費占有型的生活方式,而是深入到美國的荒莽山區(qū)探險,自凱魯亞克的《達摩流浪漢》出版后,斯奈德的生活更是成為一個美國的現(xiàn)代傳奇。而且,在“垮掉一代”中的游牧式生活中,斯奈德的生活屬于更具建設性的一種,垮掉派其他的詩人多數(shù)在流浪的過程中吸毒、酗酒、濫交,而斯奈德則是練習禪宗、打坐,在自然中沉思。在面對社會文明的異化時,他不是宣泄自身的不滿,采取一種自殘的生活方式來表達對社會的抗議,而是積極尋找一種能夠治療現(xiàn)代文明中各種弊病的良方,那就是回歸自然,那就是簡單的生活,那就是走向荒野,那就是非人類中心主義。
《在路上》最后這一段告訴人們在路上的理由。他們不停地追逐理想,仿佛離現(xiàn)實越來越遙遠。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正是因為沒有盡頭,所以就只能不停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