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想象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構(gòu)建,就連建安本身也是后來形成的概念。早在三世紀后期,人們就已經(jīng)帶著懷舊的向往閱讀建安時代的作品了。在后世浪漫化的三國敘述中,建安的意象,以其飲酒宴游、英雄氣概、文采風流和男性情誼,一次又一次地復歸,無論視作為潛文本,還是作為明確的主題。它漸漸地代表了一種失落的豐滿,這豐滿卻從來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它代表了一個已逝的時代,這個時代充滿龍飛鳳舞的傳奇性人物,在他們身上,史實與虛構(gòu)難解難分。
田曉菲
三國與建安經(jīng)歷了一個從歷史走向文學,從史實走向浪漫化的過程,這是一場迷人而又影響深遠的建構(gòu)。作者跨越了詩詞、小說、電影、電視等雅俗載體,勾勒出三國想象的變遷史,在文本細讀中尋覓被選擇性遮蔽的文化信息,再現(xiàn)那段歷史如何被建構(gòu)成我們心中的三國:建安風骨、慷慨悲歌、浪漫豪情。
文學是田曉菲的切入點,在這本書里,田曉菲討論了三國的重要意象建安七子、銅雀臺、赤壁在整個文學史中的嬗變。但文學或不是她要討論的主題,田曉菲作品的一貫特色是揭露文學作品中隱藏的時代訊息,且絕大多數(shù)是我們從正統(tǒng)文學文化解讀中看不到的。而對中國文學與文化傳統(tǒng)來說,三國與建安時期正具有著雙重意義,用田曉菲的話來說:其文字書寫奠定了古典詩歌與文學批評的根基,其人物事件則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然而,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整齊的割裂,這一割裂顯示了雅、俗文學傳統(tǒng)的不自然的隔離,也顯示了現(xiàn)代的文學研究領(lǐng)域內(nèi)部存在的自我強加的隔離。
田曉菲,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早期中古中國》(Early Medieval China)雜志主編。著有《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的行旅寫作》《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秋水堂論金瓶梅》《薩福:一個歐美文學傳統(tǒng)的生成》《影子與水文:秋水堂自選集》等。英文譯著包括《微蟲世界:一部太平天國回憶錄》《顏之推集》。參與撰寫《劍橋中國文學史》《牛津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手冊》,參與主編并撰寫《牛津中國古典文學手冊(公元前1000-公元900年)》。曾擔任哈佛大學東亞地域研究院主任,獲哈佛大學卡波特獎、哈佛大學文理研究學院門德爾松優(yōu)秀導師獎、美國學術(shù)團體協(xié)會孟旦百年中國藝術(shù)人文研究課題獎。
英文版致謝
導 言
部 瘟疫
章 瘟疫與詩歌:重新思考建安
引言:回顧
死亡詩社
鄴中集
詩論
懷舊的重演
不像建安的建安
結(jié)語
第二章 繞樹三匝:主公、臣僚、群落
引言:王粲的玉佩
食物與宴飲
禮物·書信·交換
結(jié)語
第二部 銅雀
第三章 南方視角:扇的書寫
引言:南方視角
羽扇
洛陽記
銅雀
羽扇同人
統(tǒng)一帝國的詩學
結(jié)語
第四章 臺與瓦:想象一座失落的城池
引言:鄴城面面觀
登臺:早期作品
臺上遠望中的變化景觀
反諷與批判:后代的變調(diào)
碎片化:銅雀硯
結(jié)語
第三部 赤壁
第五章 修復折戟
引言:折戟 253
地方與個人:出牧黃州
9世紀的南方轉(zhuǎn)型
占有赤壁
東坡赤壁
小說家的眼光
銀屏赤壁
結(jié)語
余論 被壓抑者的復歸
引用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