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漫步記》是日本新浪漫派代表作家永井荷風的東京行記,由永井荷風親自整理其在《三田文學》上連載的隨筆而成。記錄了作家腳蹬晴日木屐,手持蝙蝠傘,拿著一張舊江戶地圖穿梭于東京街巷的見聞和心跡。
本書寫作背景在現(xiàn)代文明沖擊之下的日本。彼時舊時風物不再,城市中鐵橋取代木橋,商鋪取代淫祠,大型輪渡取代了木造的渡船,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不可阻擋。當進步的風暴裹挾著人們向未來走去時,永井荷風卻被過身來,目視著即將消失的名勝遺跡,尋訪彌留著的江戶氣息。他通過對城市景觀的描寫,展現(xiàn)了處于社會轉型期的文人的審美況味,同時亦批判了明治維新后日本的表面西化,以及對輸入文明的質疑,讓讀者得到啟示和反思。
譯者序
關于永井荷風
寫在《東京漫步記》之前
楊曉鐘
永井荷風,原名永井壯吉,別號斷腸亭主人、金阜山人、石南居士等,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79 年,永井荷風出生在東京一個官宦家庭,父親久一郎是明治維新前藩儒鷲津毅堂的弟子,有漢詩人之稱,著有《來青閣集》等作品;母親為鷲津毅堂次女。永井荷風于家庭中得到了初的漢學啟蒙。與生俱來的我行我素與放縱不羈注定了永井荷風不會為規(guī)矩所囿,盡管身處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少年時期的永井荷風卻并不令父母省心。1889 年,他進入東京府普通師范附屬小學高等科學習,次年退學;1891 年,又入學高等師范附屬普通中學二年級;1897 年,臨時就讀于高等商業(yè)學校附屬學校漢語科,但因缺課太多,終被開除學籍。
永井荷風自幼喜愛文學,一生未曾移易。1898 年,永井荷風師從廣浸柳浪開始學習小說創(chuàng)作,在文學雜志
《文藝俱樂部》上發(fā)表了短篇小說《薄衣》;后成為落語家朝寐坊的弟子,潛心學習俳句;1900 年,又成為歌舞伎作家福地櫻癡的門徒。其深厚的日本古典文學基礎基本在這一時期奠定。
1902 年,受左拉自然主義理論影響,永井荷風發(fā)表了中篇小說《地獄之花》,一舉成名。1903 年,因未考上官立大學,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先后赴美、法留學,海外自由開放的思想又促使其逐漸自我覺醒。歸國后,他陸續(xù)撰寫了以國外見聞為題材的《美國故事》和《法國故事》,作品中西方唯美主義影響的痕跡已很明顯,字里行間亦開始顯露文明批判的端倪。1910 年,應上田敏等人的推薦,永井荷風就任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并開始主編《三田文學》雜志,隨后陸續(xù)發(fā)表了《隅田川》《爭風吃醋》等作品,確立了他在日本文壇的地位。1952 年,永井荷風獲得日本政府頒發(fā)的文化勛章, 1954 年被推選為藝術院會員。1957 年,他移居市川市八幡町,1959 年因病辭世。
《東京漫步記》是永井荷風的東京行記,由作家本人親自整理《三田文學》上連載的隨筆而成,記錄了其腳蹬晴日木屐,手持蝙蝠傘,拿著一張破舊的江戶地圖,穿梭于東京街巷的見聞及心跡。
城市是人類發(fā)展與文明進步的產(chǎn)物,鐵橋取代木橋,商鋪取代淫祠,大型輪渡取代古樸而和緩的木造渡船,都是難以阻擋的城市化進程。當進步的風暴裹挾著人們向未來走去時,永井荷風卻背過身來,目視著行將消失的名勝遺跡,尋訪彌留著江戶氣息的廢墟殘垣。
現(xiàn)代文明沖擊之下,舊時風物不再,而作家始終抱有對傳統(tǒng)世俗生活的懷想,因此其筆端總浸潤著寂寥的詩意與無常的悲哀。他在變與不變的景色中來去,在可喜與可哀的情緒中游走,通過對城市景觀的描寫,展現(xiàn)處于社會轉型期的文人的審美況味,同時亦毫不諱言對明治維新后日本表面西化的批判,以及對輸入文明之缺陷的質疑。
作為江戶文化與江戶風景后的守望者,永井荷風走走停停,用散記為變幻的世界立下存照。倘若我們能夠在其對東西方文明沖突交融的反思中獲得某種啟示,從當下鮮麗的時代光景中短暫抽離,向傳統(tǒng)投去一瞥,打撈一番陳跡,那么也可算作跟隨他漫步這一遭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