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學中的世界文學》收入洪子誠教授近年的16篇文章,圍繞中國當代文學與外國文學的關系,討論當代文學如何在世界文學的參照中來定位自身:一方面,外國文學是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的重要資源,參與了當代文學形態(tài)的生成;另一方面,對外國文學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也影響、制約著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方向。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代文學研究已經(jīng)取得很大進展,但在與世界文學的關系方面,無論資料的搜集整理,還是深入研究的開展,都還存在欠缺。這本書通過對整體問題和個案的論述,希望打開這一領域更多的研究空間。
洪子誠,廣東揭陽人,1939年生。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教授,從事中國當代文學、中國新詩的教學、研究工作。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文學概觀》(合著)、《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作家姿態(tài)與自我意識》《中國當代新詩史》(合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1956:百花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文學與歷史敘述》《材料與注釋》《我的閱讀史》《讀作品記》《訪談與對話》等。
自序
1954年的一份書目
題解 / 1954年的一份書目 / 問題一:歐洲19世紀文學 / 問題二:現(xiàn)代派 / 問題三:“世界化”之路
《〈娘子谷〉及其它》:當代政治詩的命運
蘇聯(lián)“第四代詩人”葉夫圖申科 / “復出”的不同方式 / “藝術摧毀了沉默” / 政治詩的命運
《司湯達的教訓》:“19世紀的幽靈”
愛倫堡與中國當代文學 / 不同的司湯達圖像 / 左右兩舷都遭到斧劈的船 / 瞬間與永恒 / “19世紀的幽靈”
當代中外文學關系的史料問題
教義之外的神秘經(jīng)驗的承擔者
——讀《在有夢的地方做夢,或敵人》
當代文學中的法國文學 / “比冰和鐵更刺人心腸的快樂” / “是什么,就叫什么” / “仔細檢查”我們的信仰 / “教義之外的神秘經(jīng)驗的承擔者”
死亡與重生?
——當代中國的馬雅可夫斯基 84
“進攻階級的偉大兒子” / 無產(chǎn)階級詩人的“樣板” / “死亡”與“復活” / 多個馬雅可夫斯基圖像 / 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同貌人”
與《臭蟲》有關
——馬雅可夫斯基,以及田漢、孟京輝
與《臭蟲》有關 / 形式主義批判:一個歷史背景的考察 / 朱光潛的“演員的矛盾”和黃佐臨的“戲劇觀” / 《臭蟲》和《水庫》的未來想象 / 兩個《臭蟲》的對話:孟京輝的回應
《反華電影劇本〈德爾蘇·烏扎拉〉》
電影《德爾蘇·烏扎拉》的批判 / 批判集的主要內容 / 幾個不解的疑點 / 真實性的確認 / 《在烏蘇里的莽林中》的中譯本
《恐懼與無畏》的相關資料
《恐懼與無畏》的版本 / 作為“教科書”的《恐懼與無畏》 / 蘇聯(lián)文學變革中《恐懼與無畏》的續(xù)寫 / 一個插曲的兩種寫法
可愛的燕子,或蝙蝠
——50年前西方左翼關于現(xiàn)實主義邊界的爭論
幾個標志性事件 / 地理空間和政治文化身份 / 開向不同方向的窗戶 / 異化,卡夫卡的“超越性”
內部的反思:“完整的人”的問題
“修正主義”遇上“教條主義”
——1963年的蘇聯(lián)電影批判
“他們故步自封” / 蘇聯(lián)電影“新浪潮” / 不是孤立的現(xiàn)象 / 影片讀法舉例 / 一再推延的自省
當代詩壇的兩個“斯基”
伊薩科夫斯基詩的傳播 / “生活抒情詩” / 馬雅可夫斯基譯介熱潮 / 當代的馬雅可夫斯基形象 / “政治抒情詩”的文化資源
“透明的還是污濁的?”
——當代文學與南斯拉夫文學
1957年前后出版的幾個譯本 / 劉白羽的批判和維德馬爾的回應 / 郭小川《望星空》事件 / “黃皮書”《娜嘉》 / 瓦爾特同志來到中國
1950年代的現(xiàn)實主義“大辯論”
——以兩部論文資料集為中心
“大辯論”的幾個特征 / 兩部論文資料集 / 《關于文學藝術中的典型問題》 / 西蒙諾夫《談談文學》 / 愛倫堡:《〈瑪琳娜·茨維塔耶娃詩集〉序》 / 盧卡契:《關于文學中的“遠景問題”》《近代文化中進步與反動的斗爭》 / 維德馬爾《日記片斷》;里夫希茨《談維德馬爾的〈日記片斷〉》 / 何直《現(xiàn)實主義——廣闊的道路》 / 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 / 大潮已退,但余響仍存
1964:我們知道的比莎士比亞少?
1964,莎士比亞年 / 紀念計劃受挫 / 周年紀念“制度”的終結 / “荒謬”的莎士比亞 / 1964,怎樣聯(lián)合、拉攏莎士比亞 / “但是”,之后是“局限性” / “我們知道的比他少?——這是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