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全名《奇想聯(lián)翩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是西班牙文學(xué)巨擘米蓋爾·德·塞萬提斯的傳世經(jīng)典。它不僅是西班牙文學(xué)史上分量*重的文學(xué)遺產(chǎn),也是整個世界文壇*為璀璨的文化瑰寶之一,印刷量僅次于《圣經(jīng)》。小說共分上下兩卷,分別發(fā)表于1605年和1615年。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位沉迷于騎士小說的鄉(xiāng)間紳士,夜以繼日的埋頭苦讀燒壞了他的腦子,為了報效祖國、名揚四海,他騎上瘦馬羅西南特,披上曾祖父留下來的銹跡斑斑的盔甲,帶上腦子同樣不太好使的矮胖街坊桑喬·潘薩,踏上了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冒險之旅,惹出了一籮筐令人捧腹的笑話。這部世界文學(xué)史上*部真正意義上的反騎士傳統(tǒng)小說,采用諷刺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結(jié)合現(xiàn)實與幻想,通過滿紙荒唐言,表達了作者塞萬提斯對自己所處時代的獨到見解。2002年,諾貝爾學(xué)院和挪威讀書會共同策劃執(zhí)行了百大書單問卷調(diào)查,評委是來自54個國家的100位知名作家,在這項調(diào)查中,《堂吉訶德》獲得超過半數(shù)選票,膺選為舉世*文學(xué)作品。
前言
1996年6月,我到首爾去參加亞洲西班牙語言文化學(xué)者協(xié)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所寫論文的題目為《西班牙文學(xué)在中國》。文章的開頭便說道:在中國,和在其他國家一樣,每逢縱覽世界文學(xué)寶庫,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的鴻篇巨制《堂吉訶德》必然是引人注目的亮點。這部作品不僅對西班牙乃至歐洲的長篇小說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在整個世界文壇上影響之深廣也是無可比擬的。當時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手中掌握的資料顯示,《堂吉訶德》已用七十種文字出版了兩千多個版本。換言之,它是世界上印刷量、聲望的作品之一。別的國家姑且不論,單就在中國,從1922年個中文版本問世算起,到1996年止,即出版了近二十個版本。尤其是1995年,居然在短短十個月的時間里,連續(xù)出版了四個版本,可謂《堂吉訶德》翻譯之花競相爭妍的一年。而這四個版本的譯者之一就是我的老師、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的博士生導(dǎo)師、我國西班牙語教科書編寫者之一、西語界公認的西班牙語專家董燕生教授。當時他同我一起赴韓國參加研討會,并且同住一室,所以有幸向他討教了不少《堂吉訶德》翻譯的學(xué)問。董教授是個爽快無私的人,對學(xué)生向來誨人不倦。幾個夜晚的聊天,他把自己兩載嘔心瀝血翻譯《堂吉訶德》的艱辛和奧妙之處,或曰他的譯本匠心獨運之處兜底兒告訴了我,以致當時我在經(jīng)過慎重思考(這種思考包括回憶粗讀一些其他中文譯本的印象)之后,臨時在論文中又加了兩句話:董教授的譯本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但全面衡量起來,我認為是至今好的中文譯本。后來又讀到董教授寫的有關(guān)翻譯《堂吉訶德》的文章,聽到西語界同行們的反應(yīng),我就更相信了自己評價的客觀與公允,因此后來我推崇的也是這個譯本。
但是,有一件事我估計錯了:我認為董教授的譯本出現(xiàn)之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不會再出現(xiàn)新譯本了。因為照我的觀點,好的文學(xué)作品,尤其是經(jīng)典著作,可以多出幾個譯本,但后譯必須超出前譯,或者有自己的顯著特色。據(jù)我的了解,在我國西班牙語界,面對董燕生教授的譯文,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但我國的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xué)研究會,畢竟是一支人才輩出的隊伍。日前突接出版社老朋友電話,告之南京大學(xué)的孫家孟教授退休后筆耕不輟,歷時五載,抱病譯出了《堂吉訶德》,譯完后心臟病突發(fā),感人至深,希望我能為他的這個新譯本寫一篇序。我接到這個大出意料的電話一時愣住了,繼而是激動萬分,百感交集。孫教授重譯了《堂吉訶德》?讓我這個學(xué)生輩的人為其寫序?但我還是馬上答應(yīng)了:好吧,我來試試看。
我之所以不揣淺陋,貿(mào)然答應(yīng)寫這個序,首先是出于對孫教授的尊敬。孫家孟教授不僅畢生從事外語教學(xué)工作,西班牙語造詣甚高,為我國培養(yǎng)了大批西語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而且是著名翻譯家,尤其是被譽為拉美結(jié)構(gòu)現(xiàn)實主義大師巴爾加斯·略薩作品的翻譯專家。他翻譯的拉美文學(xué)爆炸主將之一、阿根廷著名作家胡利奧·科塔薩爾天書式的作品《跳房子》,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如今他在年過六旬、身體欠佳的情況下,又反過頭來啃硬骨頭,把文字古老艱深,且已有那么多譯本的《堂吉訶德》重譯一遍,其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可想而知了。我答應(yīng)寫這個序的第二個原因,是相信孫教授這位治學(xué)嚴謹?shù)拇笫止P譯出的東西,必然是有特殊價值的好譯本,是他對外國文學(xué)翻譯的新貢獻。他絕不會滿足于一個譯筆平平的譯本,更不會粗制濫造。我雖然不敢評價這個譯本跟董燕生教授的譯本孰優(yōu)孰劣,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譯本同樣是高水平的,而且會各有千秋。
由于出版時間的緊迫,只是粗讀了一下孫教授的譯文,但僅僅這一粗讀,我便覺得果然不出所料,這個譯本給人以全新的感受。譯文之優(yōu)美順暢且不必說,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些別的譯本所缺乏的獨到之處,或曰別的譯本由于種種原因留下的缺憾。突出的特色有兩點:
首先,是它的全。與已出版的各中文版本相比較,這一譯本為完整。具體地說,它增添了如下新內(nèi)容:(1) 原版書中塞萬提斯自己寫了十一首贊美《堂吉訶德》的詩,都比較艱深,其中有三四首尤為難譯。所謂難譯,就是每句話都缺尾巴,少一個音節(jié),是為無尾詩。這也許就是過去的諸中文版本之所以沒有譯出的原因吧。此次孫教授將十一首詩全部譯出置于中文之前,而且譯筆相當精美。(2) 上下兩卷都補譯了國王的出版特許、御前會議為本書的定價公文及本書勘誤之證明。(3) 下卷補譯了幾位審查官對本書的意見,實則是在當時情況下他們對本書的評價。孫家孟教授以權(quán)威專家的眼光充分看到了以上內(nèi)容的價值,做了這些不同凡響的拾遺補缺工作,無疑將有助于廣大中國讀者對《堂吉訶德》這一偉大文學(xué)名著的理解和研究,從而也將進一步加深人們對西班牙悠久文化的認識。
譯本的第二個特色是它的原汁原味。孫教授的西班牙語功力已臻爐火純青的境界,再加上他慣有的一絲不茍的譯風,這就使得他的譯文不僅準確到位,而且幽默詼諧,完美地展現(xiàn)了原著的語言風格和藝術(shù)魅力。生動的例子是主人公堂吉訶德的語言他在同桑喬·潘薩和一般老百姓講話時,用的是當時的通俗語言,或曰大白話;而跟有身份的人或者涉及騎士道精神的時候,則用夾雜著古老語言的半文半白的話語。這使得堂吉訶德的形象極為鮮明而逼真,性格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令人拍案叫絕。例如,堂吉訶德在與人論及文武兩行之貧富時說道:
在下方才論及書生之貧窮及所受之苦,然士兵是否富有呢?我等已知,士兵乃貧者中之赤貧者,所依度日之餉銀,或拖欠,或克扣,無奈之下,只得去搶劫。然此舉既有生命之虞,亦遭良心之譴責。士兵衣不蔽體,一件滿是破洞之上衣,既當襯衣,又做禮服。度隆冬于野地,哈熱氣以御寒,然腹中空空,呼出之氣非但不熱,反而變成冷氣,對此在下深有體會。盼到黑夜來臨,則可稍解白日所受之苦一張大床在等著他,床寬無限,可任意翻滾,而不必擔心揉皺床單。如此大床,倘嫌太窄,就怪不得別人了。受苦受難,所謂熬出了頭,也只因戰(zhàn)事已起。且不說折臂斷腿,頭部中彈,連用來包扎傷口的舊紗布,均可被視為獎賞其軍功之軍銜……
引自上卷第三十八章
閱讀這樣的文字,實在是一種藝術(shù)的享受,即便是《堂吉訶德》的中譯本已有多種,此一版本也有其獨特的出版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至于《堂吉訶德》這部作品本身,以前的多個譯本序已經(jīng)分析得相當全面而透徹,這次孫教授本人又寫了譯后記,在此就不贅述了。
當這篇小序就要寫完的時候,我忽然想起去年在太原西、葡、拉美文學(xué)研究會召開學(xué)術(shù)研討會時,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西班牙語教授唐民權(quán)同志展示了由他翻譯、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裝幀豪華的《堂吉訶德》新譯本。又聽北京大學(xué)趙德明教授講張廣森老師(又是一位大手筆!)也譯了個新版本,不久即將付梓。這就是說,實際上,《堂吉訶德》的中文譯本已逾二十種。真是說不完、道不盡、譯不完的《堂吉訶德》,一座永遠挖不完、采不盡的文學(xué)富金礦。
尹承東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