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何愛國。本書內(nèi)容主要包括引言:章氏新子學話語體系建構的緣起、特點與價值;第一章:章太炎與近代新老學話語體系的建構;第二章:章氏新老學話語體系之變;第三章:“驚心動魄”:章氏新老學話語體系重估;第四章:章太炎與近代新孔學話語體系的建構;第五章:章太炎的老、孔“良史”說;第六章:憂時之學:章氏新墨學話語體系之變;第七章:章太炎與近代新莊學話語體系的建構;第八章:章太炎與近代新名學話語體系的建構;第九章:章太炎與近代新法家話語體系的建構。
何愛國,1970年生。江西撫州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中外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復旦大學發(fā)展研究院研究人員;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后;臺灣地區(qū)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江西財經(jīng)大學生態(tài)文明與現(xiàn)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中國現(xiàn)代化理論與進程研究。著有《中國現(xiàn)代化思想史論(1912—1949)》、《當代中國現(xiàn)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式現(xiàn)代化:小康理論及其指標體系研究》等。主編《當代中國生態(tài)文明之路》。
引言:章氏新子學話語體系建構的緣起、特點與價值
一、章氏新子學話語體系建構緣起
二、章氏新子學話語體系的特點
三、章氏新子學話語體系的價值
第一章 章太炎與近代新老學話語體系的建構
一、老子其人其書考證與評價
二、“黃老學派”與“黃老政治”新解
三、老莊異同與老孔釋比較
四、“貴因”:“君人南面之術”解讀
五、“道德之極則”:“建之以常無有”新解
六、從“陰謀”“權術”論到“揭穿權術”“警戒權謀”論
七、提出“道教無關于老子”論
八、章氏新老學話語體系的特點與影響
結語
第二章 章氏新老學話語體系之變
一、從批判老學到表彰老學
二、從學習西方視覺到本土文化視角
三、從重政治走向重道德
四、從佛老會通走向儒老會通
結語
第三章 “驚心動魄”:章氏新老學話語體系重估
一、西學的引入:對老學的現(xiàn)代性解讀
二、佛學的引入:對老學義理的新解讀
三、“治子在義理”:對老學道德極則的新解讀
四、“循名異,審分同”:對“不尚賢”的新解讀
五、“有見于國,無見于人”:對法家曲解老學的批判
六、“讀史致用之妙”:對《老子》性質(zhì)的新認識
結語
第四章 章太炎與近代新孔學話語體系的建構
一、從“獨圣”到“良史”
二、從“孔荀之道”到“孔顏之道”
三、對孔學的批判
四、對孔學的表彰
五、章氏新孔學話語體系建構的方法
六、章氏新孔學話語體系的特點
七、章氏新孔學話語體系的得失
結語
第五章 章太炎的老、孔“良史”說
一、“老聃,良史之宗”:老子“良史”說
二、“仲尼,良史也”:孔子“良史”說
三、老、孔“良史”說的意義
結語
第六章 憂時之學:章氏新墨學話語體系之變
一、“佚、翟之禍,斯亦酷矣”:1904年以前的“毀墨”
二、“其道德非孔、老所敢窺視也”:1904-1914年的“彰墨”
三、“十字軍之禍,夙見于禹域矣”:1914年以后的“批墨”
四、章氏墨學話語體系變化之理路
結語
第七章 章太炎與近代新莊學話語體系的建構
一、構建新莊學話語體系的原因
二、莊子其人其書考證及評價
三、“自由之義”:“逍遙游”解讀
四、“平等之旨”:“齊物論”解讀
五、“輪回之說”:“不死不生”解讀
六、“猶晏坐也”:“心齋”解讀
七、“呵佛罵祖”:“揶揄孔子”“獨稱顏回”解讀
八、章氏新莊學話語體系的特點
結語
第八章 章太炎與近代新名學話語體系的建構
一、駁“名家出于禮官”說,提出廣義名家說
二、“得大體”“失之太簡”:尹文名學新詮
三、“博學”“玄遠”:惠施名學新詮
四、“最得大體”:荀子名學新詮
五、從“名之至”到“純?yōu)樵庌q”:《墨經(jīng)》名學新詮
六、章氏新名學話語體系的價值與影響
結語
第九章 章太炎與近代新法家話語體系的建構
一、“非所可語于任術品質(zhì)”:質(zhì)疑“法家出于理官”說
二“即變民主,無益于治”:“專制”與“法治”新論
三、“以‘抑民尊君”蔽罪于商鞅”:商鞅變法的新評價
四、“人主獨貴者,其政平”:秦大一統(tǒng)體制的價值重估
五、“不燔六藝,不足以尊新王”:秦始皇“焚書”新論
六、“前代之圖法,今以因革者也”:中國傳統(tǒng)制度的反思
七、“因其俗而為之約定俗成”: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反思
八、“政府之可鄙厭,寧獨專制”:近代西方政制的反思
結語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