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中國碑帖名品二編·八大山人行楷千字文 桃花源記 朱耷(一六二六一七〇五),原名朱統(tǒng)[上林下金](一說朱道朗),江西南昌人,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quán)宗室,明朝滅亡,懼禍易名,故與世系名字不合。號人屋、雪個、個山、個山驢等,后號八大山人,自謂: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也。其落款以草書連綴,形似哭之笑之。 朱耷生性孤介穎異,語辭詼諧,善于議論。常言談娓娓不倦,傾倒四座。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弱冠時遇清軍入關(guān),國破父卒,遂佯裝喑啞,遁匿于奉新山中,剃發(fā)為僧,在山中修行二十年。精通佛法,入座稱為宗師,從學(xué)者有百余人。三十六歲時,于南昌城郊十五里處改建道院天寧觀,更名為青云圃,常住其中,亦佛亦道。五十三歲,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迎入官舍,但朱耷心不愿就,焚毀禪服,逃回南昌,獨身佯狂于市井之間。后被其侄子發(fā)現(xiàn),在家留觀修養(yǎng),久乃痊愈。晚年于南昌城郊筑寤歌草堂,居至去世。平日嗜酒卻量淺,世人皆愛其筆墨,多置酒招待,以換書畫。據(jù)陳鼎《八大山人傳》記載:預(yù)設(shè)墨汁數(shù)升、紙若干幅于座右……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shù)十幅立就。醒時,欲求其片紙只字不可得,雖陳黃金百鎰于前,勿顧也。 《八大山人行楷千字文》,冊頁紙本,縱二三點七厘米,橫一三點二厘米,榮寶齋收藏。作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一六九二)五月十六日,時朱耷年六十七歲。所書內(nèi)容為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知識,既是啓蒙教材,又是習(xí)練書法之經(jīng)典模板。此卷為八大山人晚年典型書風(fēng),遠(yuǎn)追二王,兼融小篆。全帖風(fēng)格獨特,質(zhì)樸雄健;字形開合有度,不拘成法;用筆純真圓潤,遒勁有力;行筆流暢盡意,氣貫圓滿。邵長蘅《八大山人傳》謂:山人工書法,行楷學(xué)大令、魯公,能自成家。李瑞清謂:其志芳潔,故其書高逸,如其人也。 卷末有跋,卷首鈐有涉事印,卷尾有八大山人吳竹屏藏書記子孫寶之敏求室藏等印。 《桃花源記》,縱二十六厘米,橫二百一十一厘米,故宮博物院收藏。所書內(nèi)容為文學(xué)史之名篇東晉陶潛的《桃花源記》,文字較原文有減省。此作書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朱耷時年七十一歲。是書用筆中鋒圓勁,兼融篆意,意氣平和;字形淳樸圓融,兼藏奇險之勢;章法疏朗雅淡,平中寓變。全卷風(fēng)格特立,技巧高超,為朱耷晚年佳作。卷前有山水畫一幀,無款,甚似朱耷畫風(fēng)。卷首尾鈐有遙屬可得神仙八大山人曾經(jīng)玉幾收藏等印。卷后有陳師曾、齊璜跋。齊跋曰:余見八大山水固多,當(dāng)以此幅之精妙為第一,愛不釋手,記而歸之。齊白石從畫家視角出發(fā),認(rèn)為卷前山水乃八大所作。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