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故事》作為米·伊林科普代表作之一, 問世以來廣受小讀者的喜愛。這部作品用有趣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誰發(fā)明的鐘表, 以及怎么想出來的。同時, 對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屬性; 對鐘表的發(fā)展沿革、種類、優(yōu)缺點等等, 都作了通俗易懂的闡釋, 讓孩子們讀起來一點兒都不覺得枯燥無味。《時間的故事》不但向孩子普及了有關鐘表的知識, 加深了他們對時間和計時工具的認知, 而且能夠引導孩子關注身邊事物, 思考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有趣現象, 激發(fā)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 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
[蘇]米·伊林(М.Ильин,1896—1953)
蘇聯兒童科普作家。
原名伊里亞·雅科夫列維奇·馬爾沙克,生于烏克蘭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祖母是詩人,父親是化學家,哥哥是詩人,姐姐是作家。
在家庭中耳濡目染,米·伊林從小熱愛讀書,9歲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喜歡觀察大自然和做實驗。他研究地上螞蟻的生活習性,也觀察天上星辰的變幻。
18歲在彼得堡一所中學畢業(yè),獲得金質獎章。先上了商學院,后進入彼得堡大學數理系,讀了兩年隨家人遷居克拉斯諾達爾,一度輟學從業(yè),在煉油廠工作兩年。
26歲轉到彼得堡工學院時,受邀為一家兒童雜志的化學專欄撰稿,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科普類短文,署名“米·伊林”。畢業(yè)后,他成了油脂化學家,在彼得堡一家化工廠工作。
31歲發(fā)表作品《不夜天》,一出版就受到了讀者的喜愛。兩年后因健康原因退職,專心寫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兒童科普文學作品。57歲病逝于莫斯科。
米·伊林的科普作品,擅長將文學和科學結合,將復雜的現象寫得簡單明了,將深奧的道理解釋得通俗易懂。他的作品被翻譯成44種語言,讓無數孩子足不出戶養(yǎng)成科學思維。
科普代表作:《十萬個為什么》《書的故事》《時間的故事》《不夜天》等。
故事一
假如沒有鐘表會怎樣呢 002
古董商店 006
一位修士的故事 010
天上的鐘表 014
人們如何用腳步測量時間 018
印度托缽僧的戲法 022
有表盤但沒有指針的鐘表 025
伊凡·伊凡內奇與伊凡·彼得洛維奇的談話 030
牛奶鐘 035
鐘表與藥水 039
大小時和小小時 042
活鬧鐘 045
馬克和尤里的故事 048
亞歷山大的鐘表匠 053
《一千零一夜》里的鐘表 059
火鐘和火鬧鐘 063
故事二
十字軍戰(zhàn)利品 070
鐘表和井 075
說說“兔子” 078
大湯姆的玩笑 083
稀奇古怪的鐘 087
巨人和矮子 091
三姊妹—三指針 095
紐倫堡雞蛋和它們的小雞兒 099
公爵與扒手 103
雅克瑪和他的太太 107
兩個小男孩 111
鐘擺說的話 116
過去的工程師 120
機械人 125
發(fā)明家的命運 133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奇跡 139
大本鐘 143
懷表的鐘擺 147
鐘表和拖拉機 152
何時給鐘表上發(fā)條 157
事故情況下的急救措施 158
搬運時間 163
天文臺和療養(yǎng)院 167
會說話的鐘表 170
再說說天空之表 171
與好奇心一起成長
——兼《萬物故事集》譯后記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