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這一觀念,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傳之久遠、受人重視, 并被作為行為準則之一。歷代都繼承了重“恥”的傳統(tǒng), 把“明恥”視作知人論世的準則, 而“無恥”則是使人無地自容的唾罵之辭。大到治國平天下, 小到修身齊家, “恥”幾乎已是衡量是非、忠奸, 曲直的一個標尺, 也是鼓舞人們挺身而立的力量!吨袊糯幕っ鲪u篇》分為正篇、附篇兩部分。選錄了45個與“恥”有關(guān)的典型人物: 正篇為明恥者23人, 既有世人稱頌的伯夷、叔齊、蘇武、楊震、周處、祖逖等人, 也有鮮為人知的段秀實、鄭思肖、楊繼盛等; 附篇為無恥者22人, 既有遺臭萬年的趙高、隋煬帝、秦檜、慈禧等人, 也有揭露其丑惡的鄧通、石崇、李林甫等人。作者選取的這些例子, 為我們提供了一面可資借鑒的“人鏡”, 通過他們反映出來的“恥”觀念, 至今仍有借鑒作用, 明恥者讓人見賢思齊, 無恥者不僅令人唾棄, 還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來新夏(1923—2014年),浙江蕭山人,南開大學(xué)歷史學(xué)教授,主要從事歷史學(xué)、目錄學(xué)、方志學(xué)等研究被學(xué)界,稱譽為“縱橫三學(xué)”學(xué)者。1946年畢業(yè)于北平輔仁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歷任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館長、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圖書館學(xué)情報學(xué)系主任,《博覽群書》《社會科學(xué)論壇》及《尋根》雜志編委,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xué)會名譽會長等職。編著有《北洋軍閥史》《古典目錄學(xué)》《方志學(xué)概論》《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中國古代圖書事業(yè)史》和《中國近代圖書事業(yè)史》等。
序說
正篇
舍利取義的伯夷、叔齊 / 002
功成身退的介子推 / 006
仁智節(jié)儉的晏嬰 / 010
臥薪嘗膽的勾踐 / 017
堅貞不屈的蘇武 / 022
“強項令”董宣 / 029
昏夜拒金的楊震 / 035
知恥自新的周處 / 041
聞雞起舞的祖逖 / 045
重視家教的顏之推 / 050
佐治仁愛的長孫皇后 / 054
流芳千古的顏真卿、顏杲卿 / 059
忠義智勇的段秀實 / 064
滿門忠烈的謝枋得 / 069
碧海丹心的鄭思肖 / 073
誓死守節(jié)的方孝孺 / 078
大義斥奸的楊繼盛 / 083
少年英雄夏完淳 / 087
行己有恥的顧炎武 / 094
燒車御史謝振定 / 100
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 106
抗日英雄柯鐵 / 112
蹈海取義的陳天華 / 117
附篇
貪婪誤國的伯嚭 / 124
陷害同窗的龐涓 / 129
指鹿為馬的趙高 / 134
吮癰求寵的鄧通 / 140
酷虐枉法的杜周 / 143
禍國殃民的“十常侍” / 146
反復(fù)小人呂布 / 153
奢靡揮霍的石崇 / 159
殘暴肆虐的隋煬帝 / 162
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 167
利欲熏心的楊國忠 / 171
“長樂老”馮道 / 175
“兒皇帝”石敬瑭 / 178
“六賊”之首的蔡京 / 182
傀儡皇帝劉豫 / 187
殘害忠良的秦檜 / 192
“九千歲”魏忠賢 / 197
趨炎附勢的阮大鋮 / 202
有才無行的錢謙益 / 206
詭詐作偽的是鏡 / 213
白河辱國的琦善 / 218
賣國太后慈禧 / 225
舍利取義的伯夷、叔齊
若伯夷者,窮天地、亙?nèi)f世而不顧者也。昭乎日月不足為明,崒乎泰山不足為高,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
這是唐代文豪韓愈所寫《伯夷頌》的一段。它熱情地謳歌了商朝末年伯夷明恥守節(jié)的高尚情操。伯夷、叔齊是什么人?他們?yōu)槭裁词艿胶笕巳绱说爻缇春唾潛P呢?
伯夷、叔齊是親兄弟,復(fù)姓墨臺。伯夷名允,字公信; 叔齊名致,字公達。伯、叔是排行,即長與三之意。夷、齊是他們死后,人們根據(jù)他們的行事和為人所起的尊號。他們的父親名初,字子朝,是商朝孤竹國(今河北盧龍縣南)的國君,生前立小兒子叔齊做了太子,他死后,叔齊認為自己不該繼承王位,這是父親的偏愛,于是執(zhí)意要把王位讓給大哥伯夷。伯夷也很賢達,堅決不肯接受,說這是父親的遺命,不能違背。兄弟倆你辭我讓,誰也不肯即位,他們把爭奪權(quán)位看作是一種恥辱,寧愿舍利,也要取義。,雙雙離家出走,國人無奈,只得讓叔齊的次兄當了國君。
當時,正是商紂王統(tǒng)治時期,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才力非凡,據(jù)說能夠空手與猛獸格斗,狡詐足可以拒絕勸諫,并能用言辭掩飾自己的錯誤,還不斷發(fā)動對周圍部族的戰(zhàn)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貪饕無厭,向人民橫加攤派;又好酒樂,嬖愛婦人,過著腐朽的生活,使人民不堪忍受。為了的反抗,維持其搖搖欲墜的統(tǒng)治,他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酷刑,如炮烙、滅族、剖腹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各種矛盾都達到了空前尖銳的程度。
這時,活動在西北的周族,在西伯即周文王的領(lǐng)導(dǎo)下, 謹守祖業(yè),內(nèi)修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士,立志滅商。伯夷、叔齊聽說后前去投奔。當他們到達那里時,周文王剛好死去,文王之子姬發(fā)做了周的國君,即歷史上的周武王。他遵照父親的遺訓(xùn),兢兢業(yè)業(yè),積蓄力量,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準備,便開始了滅商的戰(zhàn)爭。伯夷、叔齊認為:武王所討滅的雖是施行暴政的商紂王,但這是一種不合乎君為,而且文王的喪葬尚未完成,不應(yīng)出兵。所以,當武王載著文王的木主(牌位)大舉伐商時,伯夷、叔齊兄弟便拉住武王所坐戰(zhàn)車的馬頭,激動地諫諍武王說:“父親去世不進行安葬,反而發(fā)動戰(zhàn)爭,這樣做能叫孝嗎?以臣子的地位征伐君主,這能算作仁嗎?”武王左右的衛(wèi)士想要殺死他們,姜太公說:“他們是仁人義士,把他們攙走吧!”武王在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之戰(zhàn)中,大敗商軍,紂王見大勢已去, 就自焚而死。
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一個沒有忠、孝、仁、義的社會,一個違反倫常的世界,他們恥于活在這個世上。于是, 就跑到了首陽山(今山西永濟南)隱居起來,決心不吃周朝的食物,幾天之后便病倒了。臨終前,他們留下了一首非常悲哀的詩篇: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意思是:我們登上北方的首陽山,去食野菜度日。周使用去取代殷這個殘暴政權(quán),而卻不自知所作所為是不對的!圣人神農(nóng)、虞舜和理想的夏王朝,為什么一瞬間就消逝了呢?哪里是我適當?shù)臍w處?唉,命運多舛,不如死了吧! ,兄弟二人終于餓死在首陽山中。
他們這種迂腐的做法,固不可取;但是,他們恥于爭權(quán),恪盡自己操守的精神卻如江河行地,似日月經(jīng)天,千百年來,始終作為潔身守道的榜樣,鼓舞著炎黃子孫舍利取義, 喋血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