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來自地獄底層的男人, 登上大教堂一級又一級的臺階。他的上升過程持續(xù)了許多年, 他遇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人, 他們似乎都擁有一個額外的靈魂。他們中有人告訴他: 理論學家堅信大教堂是一個活的有機體。還有一位畫家在等待他以便完成那幅畫作。當男人終于抵達頂層時, 他將發(fā)現(xiàn)那個探索良久的啟示。
馬修宇宙的起點,“夢之囚徒”的真正起源
本書收錄了樣式豐富的七個短篇故事,每篇2至5頁,和一個19頁篇幅的寓言故事《上升》。其中的短篇故事起初發(fā)表于馬修在1987年自費出版的出道短篇漫畫集《巴黎-馬孔》(Paris-Macon)中,該漫畫確定了他黑白色調的風格,是奠定其發(fā)展方向的隱蔽卻必要的基礎,也是他的創(chuàng)作技法日后變得嫻熟的必經階段。這些已經絕版的作品,如同在抽屜深處發(fā)現(xiàn)的瑰寶,仍能讓人興致盎然地翻閱起來。
無論是很久之前畫的短篇,還是在《夢之囚徒:進程》和《夢之囚徒:顛倒黑白》之間創(chuàng)作的中篇《上升》,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熟悉的深邃的大片黑色,在黑色大幕布中出現(xiàn)的人物和用黑白光線雕琢的事物,但也能看出他在逐步放棄所謂的現(xiàn)實主義,線條逐漸變得有力、簡略,圖像正走向一種由黑白二元對立形成的夸張的“清線”畫風。
難得一見的馬修兄弟聯(lián)手,演繹“孤獨盡頭”的鄉(xiāng)愁
在馬修的這些早期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是孤獨。書中四個作品改編自馬克-安托萬的哥哥——讓-盧克·馬修在上世紀80年代初寫的短篇小說,兄長的文本為他的作品注入了一種后來的作品中少見的鄉(xiāng)愁。其中一篇描述了一位在地下蟄居三年計劃著毀滅世界的瘋子,篇名是《*后一個人》,而這個題目也很好地指代了其他幾篇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一條全是老人的街上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是年輕人的男子,六年如一日守在妻子遇難處等待兇手現(xiàn)身的丈夫……只有《行李箱》運用了完全不同的風格:在這篇充滿諷刺的速寫作品中,嵌入了一種對現(xiàn)代高科技的懷疑。
一部兼具《畫的秘密》和《盧浮地宮》神韻的寓言式小說
受博爾赫斯的小說《接近阿爾穆塔辛》的啟發(fā),《上升》關照了馬修的另一部長篇作品:《畫的秘密》,在該漫畫的結尾,如神跡般出現(xiàn)了一張臉龐。類似的顯影也在等待著《上升》的主人公,一個從地獄出來的無名氏。他不停地向上攀登一座看不到邊際的大教堂。臉龐代表著馬修對個體身份的疑問,即探索自我的精神追求,是他在多部作品中探討的關鍵主題。而教堂,也是《夢之囚徒》的主角尤里烏斯常出現(xiàn)的地點之一。用一生向上攀爬一座教堂的設定,同樣引人聯(lián)想《盧浮地宮》中用一生向下探訪博物館的鑒定專家。《上升》既保有熟悉的味道,又能帶給我們不斷翻新的驚喜,這正是馬修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