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技術(shù)而加速的全球化進程,正在去遠文化空間,由此產(chǎn)生的切近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文化生活實踐和表達形式。全球化進程起到了積累和集聚的作用,異質(zhì)的文化內(nèi)容簇擁到一起。不同文化空間相互疊加,相互滲透。時間同樣失去邊界。簇擁起來的林林總總,不僅讓不同地域,也讓不同時段失去了遙遠性。更準確地反映當今文化之空間性的,不是感知上的跨、間、多,而是超。文化發(fā)生了內(nèi)爆,也就是說,文化被去除了遙遠性,成為超文化。
超文化性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形式的旅行者。超文化旅行者去往的不是反世界,也不是彼處,實際上,他居住在此處與彼處成對稱關系的空間里,他就在這兒,內(nèi)在空間就是他的家。在景觀的超空間里沖浪或瀏覽,與朝圣者以及浪漫主義的旅行者的行進方式都截然不同。超文化旅行者從一個此處去往另一個此處,超文化因而是一種關于此在的文化。
超文化旅行者在向文化觀光敞開大門的事件的超空間中旅行,因此,超文化旅行者對文化(Kultur)的體驗就是文化旅行(Kul-Tour)。
--------------------
韓炳哲作品(第2輯)
《山寨:中國式解構(gòu)》(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協(xié)社會: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場:東亞文化與哲學》(2023年3月即將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禪宗哲學》(2023年3月即將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權(quán)力》(2023年3月即將出版)
Was ist Macht?
《儀式的消失:當下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將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資本主義與死亡驅(qū)力》(2023年5月即將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大地頌歌:園藝之旅》(2023年5月即將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2023年5月即將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tigkeit.
《時間的香氣:逗留的藝術(shù)》(2023年5月即將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1)韓炳哲被譽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他回歸哲學的人文傳統(tǒng)和批判傳統(tǒng),在學院化的哲學研究之外,獨辟哲學寫作新境界,在數(shù)字媒體時代照察當下社會情狀和個體心靈,被稱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精神分析師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
(2)兼具韓國人的浪漫氣質(zhì)和德國哲學傳統(tǒng)的理性精神。韓炳哲對當代社會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其內(nèi)在的精神訴求卻是東方式寧靜沉思的、美學意義的生命存在,具有東方哲人的細膩與韻味。
(3)哲學小品式的文字風格,長于思辨,而又勝在言傳。韓炳哲的作品簡潔、明快,充滿靈性,鋒芒畢現(xiàn)。中譯者的認真細致和精敏才思也為中文版增色頗多。
(4)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然成為現(xiàn)象。韓炳哲作品被譯成20余種文字,包括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在內(nèi)的諸多學者對韓炳哲做出了回應和稱贊,巴迪歐親自為其代表作《愛欲之死》作序。
(5)在國內(nèi)學界和讀者群體中迅速覓得知音。韓炳哲作品第1輯共9種(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出版后,來自哲學界、藝術(shù)界、政治學界、傳播學界、文學界的專家學者和普通讀者對韓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積極回應和高度評價,《愛欲之死》《倦怠社會》《他者的消失》《在群中》等書尤受歡迎。
(6)中文世界較系統(tǒng)和完整的韓炳哲作品集。韓炳哲作品第2輯共11種,預計2023年5月出齊,與第1輯圖書共同囊括了作者主要的和代表性的作品(計20種)。
(7)《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全球化時代對全球文化和個體處境的詩意思辨,在回歸古典的意義上重釋友善的現(xiàn)代價值!
在全球化時代,文化表達越來越與地域無關,而在一種超域的模式上循環(huán)往復,與本土/外來、遙遠/切近、熟悉/陌生這些概念都失去了真實的聯(lián)系。
文化失去了源初意義上的家園之感。沒有邊界,沒有限制,沒有頭緒,卻有強烈的雜交、融合和公共性質(zhì)。人們成為帶著靜美微笑的超文化旅行者,行走在多姿多彩的超文化空間里,隨意撿拾并拼湊著自我的身份認同。
如何理解超文化?如何實現(xiàn)超文化個體和諧共存?相較于萊布尼茨訴諸上帝的單子,韓炳哲回歸古典希臘哲學傳統(tǒng),揭示出一種更有價值、更具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情感友善,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他人、通向世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