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以嬉戲般的黑色寓言描繪了歷史被遺忘的一面。這是二十世紀最后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創(chuàng)作特色;他的名字,對于中國廣大讀者來說,也已不再陌生。他的代表作《鐵皮鼓》《貓與鼠》和《狗年月》中譯本的出版,使我們有機會接近這位總是引人注目的作家。奧斯卡·馬策拉特奇特的鼓點和能夠震碎玻璃的尖叫(《鐵皮鼓》),馬爾克碩大的喉結(《貓與鼠》),牧羊犬親王在第三帝國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狗年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中巧妙的構思,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令人嘆為觀止。
現在奉獻給我國讀者的是格拉斯于1995年出版的又一部長篇力作《遼闊的原野》(又譯《說來話長》)的中譯本。這部長篇巨著以兩德統一為中心,通過主人公馮提和霍夫塔勒的經歷及回憶,對從1848年三月革命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德國歷史,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顧和總結。它不僅真實地反映了1989年發(fā)生在民主德國的那場巨大的變革,還從歷史的角度,對出現那場變革的背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小說一問世,便在德國引起強烈反響,掀起一陣討論熱潮。在德國,人們把它喻為引發(fā)特洛伊戰(zhàn)爭的不和的金蘋果,對它的評價毀譽參半!哆|闊的原野》對兩德統一的保留態(tài)度遭到德國著名批評家馬塞爾·賴希-拉尼茨基的猛烈抨擊。1995年第34期《明鏡》周刊封面上居然出現拉尼茨基在盛怒之下將厚厚的《遼闊的原野》一撕為二的畫面。雖然拉尼茨基本人否認了這一事實,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張東拼西湊的集成照片而已,但是這部小說在德國引起的軒然大波也由此可見一斑。
......
君特·格拉斯(Gnter Grass,19272015),德國作家、畫家。生于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父親是德國人,母親為波蘭人。1944年入伍,1945年負傷住院,后被關入美軍戰(zhàn)俘營。戰(zhàn)后做過鉀礦工、石匠學徒等,曾在杜塞爾多夫和柏林學習造型藝術,參加過爵士樂隊。
1955年開始參加四七社活動,1956年出版詩集《風信雞的優(yōu)點》,1957年劇作《洪水》首演。1959年問世的長篇小說《鐵皮鼓》使他獲得世界聲譽。其代表作還有《貓與鼠》《狗年月》《比目魚》《母鼠》《遼闊的原野》《我的世紀》等。199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 刁承俊,翻譯家,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生于四川省威遠縣,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yè)。譯有君特格拉斯的《狗年月》《遼闊的原野》《鈴蟾的叫聲》,克里斯塔沃爾夫《分裂的天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