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fā)動物病毒病》是由河南農業(yè)大學田克恭教授、揚州大學李向東教授共同組織多位從事新發(fā)動物病毒病研究和防控的專家、學者,結合各自研究工作,參考大量國內外最新文獻,歷經3年撰寫而成,全面系統論述了自2000年以來全球的新發(fā)動物病毒病。全書分七章,共43節(jié),分別論述了多種動物、馬、牛羊、豬、禽、犬和貓的新發(fā)病毒病。書中分別從病原學、分子病原學、流行病學、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預防與控制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本書內容翔實,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實踐性,可供醫(yī)學、獸醫(yī)學、生物學等專業(yè)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防疫部門的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田克恭,博士,研究員,河南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參考實驗室首席專家。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研究,首次確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發(fā)明的核心技術獲授權發(fā)明專利210件(國際專利30件);創(chuàng)制的新獸藥獲國家新獸藥證書54個(一類2個、二類12個);發(fā)表研究論文424篇(SCI收錄104篇);主編專著7部;制定國家/行業(yè)標準26項。創(chuàng)制的52個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覆蓋豬、牛、羊、雞、犬、貓等9種動物29種重要疫病。其中32個新獸藥先后轉讓同行上市公司、國有企業(yè),技術轉讓額3.52億元,有力帶動了我國獸藥行業(yè)的技術進步和產業(yè)升級,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出口創(chuàng)匯近2億元),有力保障了養(yǎng)殖業(yè)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金獎、中華農業(yè)科技獎一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勵20余項,獲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畜牧獸醫(yī))、杰出工程師獎、當代發(fā)明家等專業(yè)/學術榮譽;獲新中國60年畜牧獸醫(yī)科技貢獻獎、振興中國畜牧貢獻獎(杰出人物)等行業(yè)/產業(yè)榮譽;獲全國農業(yè)科研杰出人才、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國家榮譽。
第一章多種動物新發(fā)病毒病1
第一節(jié)稀有亞型流感1
一、病原學1
二、分子病原學2
三、流行病學4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8
五、臨床癥狀10
六、病理變化11
七、診斷12
八、預防與控制15
參考文獻15
第二節(jié)星狀病毒感染23
一、病原學23
二、分子病原學24
三、流行病學25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8
五、臨床癥狀29
六、病理變化30
七、診斷31
八、預防與控制32
參考文獻32
第三節(jié)戊型肝炎35
一、病原學36
二、分子病原學37
三、流行病學38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40
五、臨床癥狀41
六、病理變化42
七、診斷43
八、預防與控制43
參考文獻44
第四節(jié)博卡病毒感染48
一、病原學49
二、分子病原學49
三、流行病學50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53
五、臨床癥狀53
六、病理變化54
七、診斷55
八、預防與控制57
參考文獻57
第五節(jié)細環(huán)病毒感染60
一、病原學61
二、分子病原學62
三、流行病學63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66
五、臨床癥狀67
六、病理變化68
七、診斷68
八、預防與控制69
參考文獻69
第六節(jié)圓環(huán)病毒感染72
一、病原學74
二、分子病原學75
三、流行病學76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79
五、臨床癥狀80
六、病理變化81
七、診斷82
八、預防與控制83
參考文獻83
第七節(jié)諾如病毒感染86
一、病原學86
二、分子病原學86
三、流行病學87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制88
五、臨床癥狀89
六、病理變化89
七、診斷90
八、預防與控制90
參考文獻91
第八節(jié)嵴病毒感染92
一、病原學92
二、分子病原學93
三、流行性病學93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95
五、臨床癥狀95
六、病理變化96
七、診斷96
參考文獻96
第九節(jié)動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98
一、病原學99
二、分子病原學99
三、流行病學101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07
五、臨床癥狀108
六、病理變化109
七、診斷110
八、預防與控制111
參考文獻112
第十節(jié)施馬倫貝格病毒感染114
一、病原學114
二、分子病原學115
三、流行病學115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17
五、臨床癥狀118
六、病理變化118
七、診斷118
八、預防與控制119
參考文獻119
第十一節(jié)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123
一、病原學124
二、分子病原學124
三、流行病學125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27
五、臨床癥狀128
六、病理變化128
七、診斷128
八、預防與控制129
參考文獻130
第十二節(jié)人乳頭瘤病毒18型感染133
一、病原學133
二、分子病原學133
三、流行病學134
四、致病機制135
五、診斷135
六、預防與控制135
參考文獻135
第二章馬新發(fā)病毒病137
第一節(jié)馬肝炎病毒感染137
一、病原學137
二、分子病原學137
三、流行病學138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39
五、臨床癥狀139
六、病理變化140
七、診斷140
八、預防與控制140
參考文獻140
第二節(jié)馬細小病毒感染142
一、病原學142
二、分子病原學142
三、流行病學142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43
五、臨床癥狀143
六、病理變化143
七、診斷143
八、預防與控制144
參考文獻144
第三節(jié)馬柯克病毒感染145
一、病原學145
二、分子病原學145
三、流行病學146
四、診斷146
五、預防與控制147
參考文獻147
第四節(jié)馬冠狀病毒感染147
一、病原學147
二、分子病原學148
三、流行病學148
四、臨床癥狀149
五、病理變化149
六、診斷149
七、預防與控制150
參考文獻150
第三章牛羊新發(fā)病毒病152
第一節(jié)Hobi樣病毒感染152
一、病原學152
二、分子病原學153
三、流行病學154
四、免疫機制155
五、臨床癥狀156
六、病理變化156
七、診斷156
八、預防與控制156
參考文獻157
第二節(jié)莫甘娜蜱病毒感染158
一、病原學159
二、分子病原學159
三、流行病學159
四、診斷160
五、預防與控制160
參考文獻160
第三節(jié)阿龍山病毒感染160
一、病原學161
二、分子病原學161
三、流行病學161
四、診斷161
五、預防與控制161
參考文獻162
第四章豬新發(fā)病毒病163
第一節(jié)豬δ冠狀病毒感染163
一、病原學163
二、分子病原學164
三、流行病學165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66
五、臨床癥狀168
六、病理變化168
七、診斷169
八、預防與控制170
參考文獻170
第二節(jié)重組豬腸冠狀病毒感染174
一、病原學175
二、分子病原學175
三、流行病學175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76
五、臨床癥狀176
六、診斷176
七、預防與控制177
參考文獻177
第三節(jié)豬Pegivirus感染177
一、病原學177
二、分子病原學178
三、流行病學178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80
五、臨床癥狀180
六、病理變化180
七、診斷180
八、預防與控制181
參考文獻181
第四節(jié)豬急性腹瀉綜合征182
一、病原學182
二、分子病原學183
三、流行病學184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84
五、臨床癥狀185
六、病理變化185
七、診斷186
八、預防與控制186
參考文獻186
第五節(jié)豬乳頭瘤病毒感染188
一、病原學188
二、分子病原學188
三、流行病學190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90
五、臨床癥狀190
六、病理變化190
七、診斷191
八、預防與控制191
參考文獻191
第六節(jié)豬細小病毒2~7型感染192
一、病原學192
二、分子病原學193
三、流行病學194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196
五、臨床癥狀196
六、病理變化197
七、診斷197
八、預防與控制198
參考文獻198
第七節(jié)豬非典型瘟病毒感染200
一、病原學200
二、分子病原學201
三、流行病學202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04
五、臨床癥狀204
六、病理變化205
七、診斷206
八、預防與控制207
參考文獻207
第八節(jié)豬萊斯頓病毒感染210
一、病原學210
二、分子病原學210
三、流行病學211
四、免疫機制212
五、臨床癥狀213
六、病理變化 213
七、診斷213
八、預防與控制214
參考文獻214
第九節(jié)豬塞尼卡病毒感染216
一、病原學216
二、分子病原學216
三、流行病學217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19
五、臨床癥狀219
六、病理變化220
七、診斷220
八、預防與控制222
參考文獻222
第五章禽新發(fā)病毒病225
第一節(jié)禽腺病毒感染225
一、病原學225
二、分子病原學226
三、流行病學227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29
五、臨床癥狀230
六、病理變化230
七、診斷230
八、預防與控制231
參考文獻232
第二節(jié)禽偏肺病毒感染235
一、病原學235
二、分子病原學236
三、流行病學237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39
五、臨床癥狀240
六、病理變化240
七、診斷241
八、預防與控制243
參考文獻244
第三節(jié)鴨坦布蘇病毒感染248
一、病原學249
二、分子病原學249
三、流行病學251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54
五、臨床癥狀255
六、病理變化256
七、診斷257
八、預防與控制258
參考文獻259
第四節(jié)鴨短喙侏儒綜合征264
一、病原學264
二、分子病原學265
三、流行病學266
四、免疫機制267
五、臨床癥狀268
六、病理變化268
七、診斷269
八、預防與控制270
參考文獻270
第六章犬新發(fā)病毒病273
第一節(jié)犬肺炎病毒感染273
一、病原學273
二、分子病原學274
三、流行病學274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76
五、臨床癥狀276
六、病理變化277
七、診斷277
八、預防與控制278
參考文獻278
第二節(jié)扭矩特諾犬病毒感染279
一、病原學279
二、分子病原學280
三、流行病學280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82
五、臨床癥狀282
六、診斷282
七、預防與控制282
參考文獻282
第三節(jié)托斯卡納病毒感染283
一、病原學283
二、分子病原學284
三、流行病學284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285
五、臨床癥狀286
六、病理變化286
七、診斷287
八、預防與控制287
參考文獻288
第四節(jié)白蛉熱病毒感染289
一、病原學289
二、分子病原學290
三、流行病學290
四、免疫機制291
五、臨床癥狀291
六、病理變化291
七、診斷291
八、預防與控制292
參考文獻292
第五節(jié)亨德拉病毒感染294
一、病原學294
二、分子病原學294
三、流行病學294
四、臨床癥狀295
五、病理變化295
六、診斷295
七、預防與控制296
參考文獻296
第六節(jié)犬細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296
一、病原學297
二、分子病原學298
三、流行病學299
四、診斷299
五、預防與控制300
參考文獻300
第七節(jié)犬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302
一、病原學302
二、分子病原學303
三、流行病學304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306
五、臨床癥狀307
六、病理變化307
七、診斷308
八、預防與控制309
參考文獻309
第八節(jié)登革熱311
一、病原學311
二、分子病原學312
三、流行病學312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312
五、臨床癥狀313
六、病理變化313
七、診斷314
八、預防與控制314
參考文獻315
第七章貓新發(fā)病毒病316
第一節(jié)貓γ皰疹病毒感染316
一、病原學316
二、分子病原學317
三、流行病學317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319
五、臨床癥狀319
六、診斷319
七、預防與控制320
參考文獻320
第二節(jié)貓麻疹病毒感染320
一、病原學321
二、分子病原學322
三、流行病學322
四、免疫機制與致病機理324
五、臨床癥狀324
六、病理變化325
七、診斷325
八、預防與控制326
參考文獻326
第三節(jié)貓副黏病毒感染328
一、病原學328
二、分子病原學328
三、流行病學329
四、臨床癥狀330
五、診斷330
六、預防與控制330
參考文獻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