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黃帝蚩尤與西泰山研究》用大量翔實的史料論述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人文始祖的發(fā)祥地、活動范圍、分支部族、后裔,以及他們的歷史貢獻(xiàn)、之間的交往和戰(zhàn)爭等;認(rèn)為蚩尤是炎帝族的分支部族,蚩尤是末代炎帝。
《韓非子·十過》載,蚩尤與黃帝會盟于西泰山。西周初,周公長子伯禽封在今河南堯山下的魯?shù),稱為魯國,并把堯山北麓的大山封為望祭的太山,又稱泰山。周公東征后,伯禽改封在山東奄,把原國名帶到新的封國,仍稱魯國;把魯國境內(nèi)的岱宗改稱為泰山。堯山北麓的太山被稱為西泰山!端(jīng)注》載,堯山腳下有滍水,當(dāng)是末代炎帝蚩尤活動之地!妒^》記載的黃帝、蚩尤會盟之地西泰山是蚩尤居住之處,黃帝是客。黃帝、蚩尤會盟于西泰山,即炎黃會盟于西泰山。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目錄
自序
緒論 1
一、關(guān)于炎帝、黃帝與蚩尤 1
二、炎帝、黃帝、蚩尤的友好關(guān)系與西泰山會盟 3
三、炎帝、黃帝、蚩尤之間的戰(zhàn)爭 5
四、炎帝、黃帝、蚩尤后裔部族沖突與融合 6
第一章 炎帝神農(nóng)氏 9
第一節(jié) 神農(nóng)氏的發(fā)祥及與炎帝的關(guān)系 9
一、三皇時代的神農(nóng)氏 9
二、炎帝之名及其與神農(nóng)氏的關(guān)系 12
第二節(jié) 炎帝部族活動區(qū)域與發(fā)祥 14
一、炎帝神農(nóng)氏故里在山西高平 15
二、炎帝的世系 18
三、炎帝的女兒精衛(wèi) 21
四、“羊頭山黍定黃鐘”是對神農(nóng)氏的尊敬與懷念 23
五、考古學(xué)見到的晉南古文明 24
第三節(jié) 炎帝的分支部族 26
一、炎帝的分支部族—魁隗氏 27
二、炎帝的分支部族—烈山氏 29
三、炎帝的分支部族—朱襄氏 30
四、炎帝的分支部族—大庭氏 32
五、炎帝的分支部族—伊耆氏 35
六、《山海經(jīng)》中炎帝的分支部族 37
第四節(jié) 炎帝十世后裔炎居 39
一、宜蘇山的炎居遺跡 39
二、宜蘇山周圍古人活動的考古學(xué)遺存 42
三、炎帝部族及分支后裔活動的地域 46
第二章 蚩尤研究 49
第一節(jié) 蚩尤與炎帝 49
一、第十六世炎帝—蚩尤 50
二、蚩尤與炎帝有相同的形象 52
第二節(jié) 蚩尤氏當(dāng)是炎帝的分支伊耆氏 54
一、蚩尤部族及其發(fā)祥活動的地區(qū) 54
二、蚩尤氏與伊耆氏當(dāng)是同一部族 57
第三節(jié) 蚩尤部族的貢獻(xiàn) 61
一、蚩尤部族是最早認(rèn)識天文歷法的部族 61
二、蚩尤部族是發(fā)明金屬兵器的部族 64
三、炎帝蚩尤部族較神農(nóng)氏做出更多的貢獻(xiàn) 66
第四節(jié) 炎帝神農(nóng)氏登上皇家祭壇 68
一、伊耆氏始創(chuàng)“八蠟”祭祀柱以為稷神 68
二、西周時期稷神之神主的演變 72
三、神農(nóng)氏成為皇家祭壇唯一正統(tǒng)的農(nóng)神 73
第五節(jié) 伊汝河流域“蚩尤文化圈”的考古學(xué)證據(jù) 77
一、伊、滍水流域的考古文化 77
二、“伊川缸”是“蚩尤文化圈”的重要內(nèi)涵 80
三、釋《鸛魚石斧圖》 83
第三章 黃帝的發(fā)祥與支系 86
第一節(jié) 黃帝的發(fā)祥地研究 86
一、黃帝發(fā)祥地的幾種說法 86
二、黃帝當(dāng)發(fā)祥在西部山地 90
第二節(jié) 《山海經(jīng)》記載的黃帝分支部族 91
一、黃帝的分支部族—儋耳之國 91
二、黃帝的分支部族—犬戎 93
三、黃帝的分支部族—先夏、先周與先楚 95
第三節(jié) 《山海經(jīng)》記載的帝。ɑ蛘唿S帝)分支部族 96
一、《山海經(jīng)》中黃帝與帝俊氏的關(guān)系 96
二、帝。ɑ螯S帝)的分支部族—中容之國 98
三、帝俊(或黃帝)的分支部族—司幽、黑齒之國 99
四、帝。ɑ螯S帝)的分支部族—番禺、奚仲、吉光 100
五、帝。ɑ螯S帝)的分支部族—白民之國 102
六、帝。ɑ螯S帝)的分支部族—晏龍、義均 103
七、帝俊(或黃帝)的分支部族—季厘之國 105
第四章 炎黃會盟與西泰山 107
第一節(jié) 炎黃二帝的友好關(guān)系 107
一、炎帝、蚩尤、黃帝皆在中華五帝之列 108
二、黃帝與炎帝、蚩尤等中原部族的友好往來 110
第二節(jié) 炎黃在西泰山的友好會盟 114
一、西泰山黃帝蚩尤會盟 114
二、西泰山黃帝蚩尤(炎帝)會盟與“清角”之音 117
三、炎黃會盟之西泰山當(dāng)在何處 119
四、西泰山當(dāng)是先魯之君伯禽所封 121
第三節(jié) 魯公伯禽受封及其疆域的變遷 124
一、魯公伯禽當(dāng)受封兩次 125
二、伯禽初封之先魯在今河南魯山縣之堯山 127
三、伯禽再封之奄亦稱為魯 128
四、先魯“太山”之名被帶到新受封的魯國 129
五、先魯所轄之疆域—“常與許” 130
第四節(jié) 先魯?shù)赜虻臍v史變遷 131
一、先秦時期先魯之歷史沿革 132
二、秦代郡縣制之后先魯?shù)赜虻难馗?133
第五節(jié) 先魯境內(nèi)“許田”與泰山之關(guān)系 136
一、“許田”是周天子祭祀先魯西泰山之田 136
二、鄭國以“祊”與魯交換“許田”的原因 138
第六節(jié) 中國的泰山信仰源于先秦魯國 140
一、“魯禮”即王禮 141
二、泰山信仰從魯國開始 143
三、中華民族的泰山信仰 145
第五章 炎帝與黃帝的戰(zhàn)爭 150
第一節(jié) 炎黃二帝與阪泉之戰(zhàn) 150
一、炎帝與黃帝是否發(fā)生過戰(zhàn)爭 150
二、阪泉之戰(zhàn)的始末 152
第二節(jié) 炎帝的后代姓氏與陵墓 154
一、炎帝族的后代姓氏 154
二、炎帝的陵墓 157
第六章 蚩尤與黃帝的戰(zhàn)爭 159
第一節(jié) 涿鹿之戰(zhàn)是繼阪泉之戰(zhàn)的戰(zhàn)爭 159
一、蚩尤是否篡權(quán)炎帝探析 159
二、阪泉與涿鹿兩地的戰(zhàn)爭是否為同一場戰(zhàn)爭? 161
第二節(jié) 涿鹿之戰(zhàn)中黃帝蚩尤的陣容力量對比 162
一、《山海經(jīng)》關(guān)于涿鹿之戰(zhàn)與“旱魃”傳說 163
二、黃帝之將應(yīng)龍氏的功績與活動地域 165
三、涿鹿之戰(zhàn)中蚩尤的陣容 167
四、涿鹿之戰(zhàn)的慘烈 168
五、涿鹿之地今何處? 169
第三節(jié) “戰(zhàn)神”蚩尤及其冢墓 172
一、蚩尤是后代祭祀的“戰(zhàn)神”及蚩尤旗 172
二、蚩尤被妖魔化的經(jīng)過試析 176
三、蚩尤冢墓與后裔 178
第七章 黃帝立國研究 182
第一節(jié) 黃帝征伐四方與“合符釜山” 182
一、黃帝征伐四方與崆峒何處 182
二、黃帝“合符釜山” 185
三、黃帝建國之前活動的范圍 188
第二節(jié) 黃帝與有熊國 191
一、黃帝建都于新鄭 192
二、廣求中原賢士建立有熊國 193
三、有熊國的職官機構(gòu) 194
四、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 198
第三節(jié) 黃帝元妃—蠶神嫘祖 201
一、關(guān)于蠶神嫘祖故里的幾種說法 201
二、嫘祖被尊為蠶神考釋 204
三、蠶神嫘祖享受皇家祭祀 206
第四節(jié) 黃帝治國思想與“升天成仙” 210
一、黃帝尋仙問道 210
二、黃帝治國思想對后代的影響 212
第五節(jié) 黃帝的陵墓與后裔姓氏 214
一、黃帝的陵墓 214
二、黃帝后裔的姓氏 216
第六節(jié) 黃帝有熊國的考古學(xué)證據(jù) 218
一、西山城址當(dāng)是有熊國國都 219
二、西山城址功能區(qū)布局及殺嬰奠基風(fēng)俗 221
三、從考古學(xué)探討黃帝文化圈 222
第八章 黃帝后裔的帝系分支 227
第一節(jié) 黃帝的帝系分支顓頊?zhǔn)?227
一、顓頊?zhǔn)稀敖稻尤羲本売商轿黾捌渥鍖?228
二、顓頊?zhǔn)系亩汲?229
三、西水坡遺址當(dāng)是顓頊?zhǔn)系目脊艑W(xué)遺存 232
四、顓頊?zhǔn)系呢暙I(xiàn) 233
五、顓頊?zhǔn)蠒r期的戰(zhàn)爭 234
六、顓頊?zhǔn)系牧昴?236
七、顓頊?zhǔn)虾笠嶙H谑?237
第二節(jié) 黃帝的帝系后裔帝嚳氏 241
一、帝嚳氏之都 242
二、帝嚳氏的戰(zhàn)爭與族屬 244
三、帝嚳氏的貢獻(xiàn) 245
四、帝嚳氏的后裔與冢墓 247
第三節(jié) 黃帝的帝系后裔帝摯氏 249
一、帝摯氏禪讓的疑點 249
二、后人對帝堯氏的質(zhì)疑 250
第四節(jié) 黃帝的帝系分支帝堯 252
一、帝堯氏當(dāng)是炎帝伊耆氏之裔 252
二、帝堯氏“堯都平陽” 255
三、帝堯氏的對外戰(zhàn)爭 256
四、帝堯“四岳”與禪讓制 257
五、帝堯氏的考古學(xué)依據(jù) 260
第五節(jié) 黃帝的帝系分支帝舜氏 262
一、帝舜的發(fā)祥地 262
二、帝舜建立有虞國 263
三、帝舜時期的戰(zhàn)爭與“流四兇族” 265
第九章 炎帝后裔與華夏族的沖突與融合 267
第一節(jié) 炎帝后裔共工氏與華夏族的斗爭和融合 267
一、有地之君—共工氏活動的地望 267
二、共工氏和顓頊?zhǔn)蠣帪榈叟c“怒而觸不周之山”傳說 270
三、帝堯之臣共工氏被帝舜流放 271
四、共工氏之子與華夏族融合后被稱為后土 273
五、后土形象在后世的演變 274
第二節(jié) 夸父的傳說 276
一、夸父與蚩尤皆死于涿鹿之戰(zhàn) 276
二、“夸父追日”的傳說 277
第三節(jié) 少皞氏后裔與華夏族融合 278
一、少皞與蚩尤部族的關(guān)系 279
二、少皞氏的遷徙及與華夏族的融合 279
三、《路史 小昊》記載的少暤后裔與姓氏 281
第四節(jié) 鸛兜氏與華夏族的斗爭與融合 282
一、鸛兜部族對共工氏的支持 282
二、鸛兜部族被放逐崇山 283
第五節(jié) 炎帝蚩尤的后裔分支三苗氏 284
一、三苗氏的族屬發(fā)祥及其第一遷徙洞庭彭蠡一帶 284
二、帝舜“竄三苗于三! 287
三、三苗族第三次被遷徙至大西南 289
四、三苗之后裔 291
五、苗族服飾圖形與洛書河圖 295
后記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