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普通高等院校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類系列規(guī)劃教材)
定 價:78 元
- 作者:姜承志,蘇會東,張麗芳編
- 出版時間:2023/2/1
- ISBN:9787516035337
- 出 版 社: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X520.6
- 頁碼:426
- 紙張:
- 版次:2
- 開本:16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解決人類面臨水污染問題的重要措施,水污染控制技術是環(huán)境工程技術人員需要掌握的必備專業(yè)知識。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工業(yè)學校環(huán)境工程類專業(yè)教材委員會制定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基本要求”,為滿足普通高等院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對水污染控制工程60~80學時的教學要求編寫了本書。本書是普通高等院校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類系列規(guī)劃教材。
本書根據(jù)水中污染物的處理原理設章,針對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工藝流程以及技術的最新進展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注重概念和理論的嚴謹性,適當融入工程實例和最新成果,體現(xiàn)工程實踐特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工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每章配有習題與思考,教材最后一章為廢水處理相關試驗,旨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
1 緒論
1.1 水資源及水循環(huán)
1.1.1 地球水資源的天然分布及我國水資源概況
1.1.2 水的自然循環(huán)和社會循環(huán)
1.2 水體污染
1.2.1 天然水質(zhì)背景值
1.2.2 水體污染的概念
1.2.3 水污染物的來源
1.3 污染物種類及水質(zhì)指標
1.3.1 污染物的種類
1.3.2 水質(zhì)指標
1.4 水體的自凈
1.5 污水出路與排放標準
1.5.1 污水出路
1.5.2 水質(zhì)標準
1.6 廢水處理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1.6.1 按處理方法進行分類
1.6.2 按處理程度進行分類
習題與思考
2 物理處理法
2.1 格柵
2.1.1 格柵的作用及種類
2.1.2 格柵的設計與計算
2.1.3 格柵的設計與計算實例
2.2 污水的均化
2.2.1 水量調(diào)節(jié)
2.2.2 水質(zhì)調(diào)節(jié)
2.3 過濾
2.3.1 篩網(wǎng)過濾
2.3.2 顆粒介質(zhì)過濾
2.4 重力分離理論
2.4.1 沉淀
2.4.2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2.5 沉砂池
2.5.1 平流沉砂池
2.5.2 曝氣沉砂池
2.5.3 鐘式沉砂池
2.6 沉淀池
2.6.1 沉淀池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
2.6.2 平流沉淀池
2.6.3 豎流式沉淀池
2.6.4 輻流式沉淀池
2.6.5 斜管(板)沉淀池
2.6.6 隔油與破乳
2.7 離心分離法
2.7.1 離心分離原理
2.7.2 離心分離設備
2.8 氣浮法
2.8.1 氣浮的基本原理
2.8.2 氣浮的方法
2.8.3 壓力溶氣氣浮法系統(tǒng)的組成及設計
習題與思考
3 化學法
3.1 中和法
3.1.1 概述
3.1.2 酸性廢水的中和處理
3.1.3 堿性廢水的中和處理
3.2 化學混凝法
3.2.1 概述
3.2.2 混凝機理
3.2.3 混凝劑
3.2.4 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3.2.5 化學混凝的設備
3.2.6 設計計算
3.3 化學沉淀法
3.3.1 概述
3.3.2 氫氧化物沉淀法
3.3.3 硫化物沉淀法
3.3.4 碳酸鹽沉淀法
3.3.5 鹵化物沉淀法
3.3.6 鋇鹽沉淀法
3.3.7 其他沉淀方法
3.4 氧化還原法
3.4.1 基本原理
3.4.2 化學氧化法
3.4.3 化學還原法
3.4.4 電化學法
3.4.5 高級氧化法
3.5 消毒技術
3.5.1 液氯消毒
3.5.2 次氯酸鈉消毒
3.5.3 二氧化氯消毒
3.5.4 紫外線消毒
3.5.5 臭氧消毒
習題與思考
4 廢水處理物理化學法
4.1 吸附法
4.1.1 基本原理
4.1.2 吸附劑
4.1.3 吸附工藝過程及設備
4.1.4 吸附劑的再生
4.1.5 吸附法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4.2 離子交換法
4.2.1 離子交換平衡
4.2.2 離子交換劑
4.2.3 離子交換動力學
4.2.4 離子交換工藝過程及設備
4.2.5 離子交換系統(tǒng)的設計
4.2.6 離子交換法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4.3 萃取法
4.3.1 概述
4.3.2 萃取劑的選擇和再生
4.3.3 萃取工藝過程
4.3.4 萃取設備及計算
4.3.5 萃取法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實例
4.4 膜法水處理
4.4.1 概述
4.4.2 擴散滲析法
4.4.3 電滲析法
4.4.4 反滲透法
4.4.5 微濾
4.4.6 超濾法
4.4.7 液膜分離技術
4.5 滲透汽化
4.6 超臨界處理技術
習題與思考
5 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應動力學基礎
5.1 概述
5.1.1 污水生物處理的概念
5.1.2 廢水生物處理中重要的微生物
5.1.3 生物處理法在廢水處理中的地位
5.2 微生物的新陳代謝
5.2.1 微生物的分解代謝
5.2.2 合成代謝
5.3 污水的生物處理
5.3.1 好氧生物處理
5.3.2 厭氧生物處理
5.4 微生物生長的影響因素與生長規(guī)律
5.4.1 微生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5.4.2 微生物的生長規(guī)律
5.5 反應速率和微生物生長動力學
5.5.1 反應速率
5.5.2 微生物群體的增長速率
5.5.3 底物利用速率
5.5.4 微生物增長與有機底物降解
5.6 污水可生化性的評價方法
習題與思考
6 活性污泥法
6.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6.1.1 活性污泥的概念與基本流程
6.1.2 活性污泥處理廢水中有機質(zhì)的過程
6.1.3 活性污泥的增長特點
6.1.4 活性污泥指標
6.1.5 活性污泥凈化反應影響因素
6.2 活性污泥處理系統(tǒng)的工藝類型
6.3 活性污泥數(shù)學模型
6.3.1 建立模型的假設
6.3.2 勞倫斯麥卡蒂模型
6.4 曝氣設備和曝氣池
6.4.1 活性污泥法基本要素
6.4.2 曝氣的原理
6.4.3 曝氣設備
6.4.4 曝氣池池型
6.5 活性污泥法系統(tǒng)設計和運行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6.6 二次沉淀池
6.6.1 二次沉淀池的沉淀過程
6.6.2 二次沉淀池的構造和計算
6.6.3 二次沉淀池的設計計算實例
6.7 活性污泥法的設計
6.7.1 設計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