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中國皇帝全傳 讀者對象:皇帝列傳研究人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本書的主角們或叱咤風(fēng)云,或毫無作為,但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們是血雨腥風(fēng)的源頭,他們的決策、性格決定著整個王朝的命運(yùn)。
本書為每位皇帝獨(dú)立成傳,既帶有濃厚的傳記色彩,也不乏鮮為人知的趣聞、生動的細(xì)節(jié)。全書按朝代先后順序,對中國歷史上的60個王朝、341位皇帝進(jìn)行了系統(tǒng)講解,每位皇帝建立人物小傳,包括生卒年、年號、在位時間、廟號、謚號等,力求將每位皇帝全面而真實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同時,我們還為每個朝代整理了君主世系圖,全面展示王朝更迭的歷史變遷。
蔡靜
河南省報告文學(xué)會員,新鄉(xiāng)作協(xié)秘書長,北京掌閱文學(xué)簽約編劇。浸淫歷史、國學(xué)、名著改編、詩詞賞析等十余年。從2009年開始寫作,先后發(fā)表紀(jì)實文學(xué)數(shù)十篇;出版有《三國演義》等名著編譯評注書籍。 上冊
秦漢
秦朝
始皇帝 嬴政 3
秦二世 嬴胡亥 8
秦王 子嬰 11
西漢
漢高祖 劉邦 14
漢惠帝 劉盈 20
漢文帝 劉恒 23
漢景帝 劉啟 27
漢武帝 劉徹 30
漢昭帝 劉弗陵 36
漢宣帝 劉詢 40
漢元帝 劉奭 45
漢成帝 劉驁 48
漢哀帝 劉欣 51
漢平帝 劉衎 53
新朝
新帝 王莽 55
玄漢
更始帝 劉玄 60
東漢
光武帝 劉秀 64
漢明帝 劉莊 69
漢章帝 劉炟 73
漢和帝 劉肇 77
漢殤帝 劉隆 80
漢安帝 劉祜 82
漢順帝 劉保 85
漢沖帝 劉炳 88
漢質(zhì)帝 劉纘 90
漢桓帝 劉志 92
漢靈帝 劉宏 96
弘農(nóng)懷王 劉辯 99
漢獻(xiàn)帝 劉協(xié) 102
魏晉
曹魏
魏文帝 曹丕 109
魏明帝 曹叡 113
齊王 曹芳 116
高貴鄉(xiāng)公 曹髦 119
魏元帝 曹奐 121
蜀漢
昭烈帝 劉備 123
漢懷帝 劉禪 127
孫吳
吳大帝 孫權(quán) 130
會稽王 孫亮 134
吳景帝 孫休 137
歸命侯 孫皓 140
西晉
晉武帝 司馬炎 144
晉惠帝 司馬衷 148
晉懷帝 司馬熾 152
晉愍帝 司馬鄴 155
東晉
晉元帝 司馬睿 157
晉明帝 司馬紹 161
晉成帝 司馬衍 164
晉康帝 司馬岳 166
晉穆帝 司馬聃 168
晉哀帝 司馬丕 171
海西公 司馬奕 173
簡文帝 司馬昱 175
孝武帝 司馬曜 178
晉安帝 司馬德宗 181
晉恭帝 司馬德文 184
十六國
前趙
光文帝 劉淵 192
昭武帝 劉聰 195
漢隱帝 劉粲 199
昭文帝 劉曜 202
成漢
成武帝 李雄 205
成哀帝 李班 208
邛都幽公 李期 210
昭文帝 李壽 213
歸義侯 李勢 216
前涼
涼昭王 張寔 218
涼成王 張茂 220
涼文王 張駿 222
涼恒王 張重華 225
涼哀公 張耀靈 227
涼威王 張祚 229
涼沖王 張玄靚 231
西平悼公 張?zhí)戾a 233
后趙
趙明帝 石勒 235
海陽王 石弘 240
趙武帝 石虎 242
彭成王 石遵 246
義陽王 石鑒 248
新興王 石祗 250
前燕
文明帝 慕容皝 252
景昭帝 慕容儁 255
燕幽帝 慕容暐 258
前秦
景明帝 苻健 261
越厲王 苻生 264
宣昭帝 苻堅 267
哀平帝 苻丕 273
秦高帝 苻登 276
苻崇 279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281
惠愍帝 慕容寶 285
昭武帝 慕容盛 287
昭文帝 慕容熙 290
后秦
武昭帝 姚萇 292
文桓帝 姚興 296
姚泓 299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302
武元王 乞伏乾歸 304
文昭王 乞伏熾磐 307
乞伏暮末 309
后涼
懿武帝 呂光 312
涼隱王 呂紹 315
涼靈帝 呂纂 317
呂隆 319
南涼
涼武王 禿發(fā)烏孤 321
涼康王 禿發(fā)利鹿孤 324
涼景王 禿發(fā)傉檀 326
北涼
段業(yè) 329
武宣王 沮渠蒙遜 331
涼哀王 沮渠牧犍 334
南燕
獻(xiàn)武帝 慕容德 336
慕容超 339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342
李歆 345
李恂 347
赫連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349
秦王 赫連昌 352
赫連定 354
北燕
文成帝 馮跋 356
昭成帝 馮弘 359
中冊
南北朝
劉宋
宋武帝 劉裕 007
宋少帝 劉義符 012
宋文帝 劉義隆 014
劉劭 018
孝武帝 劉駿 020
前廢帝 劉子業(yè) 023
宋明帝 劉彧 026
后廢帝 劉昱 029
宋順帝 劉準(zhǔn) 032
南齊
齊高帝 蕭道成 034
齊武帝 蕭賾 037
郁林王 蕭昭業(yè) 040
海陵王 蕭昭文 043
齊明帝 蕭鸞 045
東昏侯 蕭寶卷 048
齊和帝 蕭寶融 051
南梁
梁武帝 蕭衍 053
簡文帝 蕭綱 058
豫章王 蕭棟 060
武陵王 蕭紀(jì) 062
梁元帝 蕭繹 064
梁閔帝 蕭淵明 066
梁敬帝 蕭方智 068
蕭莊 070
南陳
陳武帝 陳霸先 072
陳文帝 陳蒨 075
陳廢帝 陳伯宗 077
陳宣帝 陳頊 079
陳后主 陳叔寶 082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085
明元帝 拓跋嗣 088
太武帝 拓跋燾 091
南安王 拓跋余 094
文成帝 拓跋濬 096
獻(xiàn)文帝 拓跋弘 099
孝文帝 元宏 102
宣武帝 元恪 107
孝明帝 元詡 109
孝莊帝 元子攸 111
東海王 元曄 114
節(jié)閔帝 元恭 116
安定王 元朗 118
孝武帝 元脩 120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122
西魏
魏文帝 元寶炬 125
魏廢帝 元?dú)J 128
魏恭帝 拓跋廓 130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132
濟(jì)南閔悼王 高殷 135
孝昭帝 高演 137
武成帝 高湛 139
齊后主 高緯 142
齊幼主 高恒 145
北周
孝閔帝 宇文覺 147
周明帝 宇文毓 149
周武帝 宇文邕 151
周宣帝 宇文赟 154
周靜帝 宇文闡 156
隋唐
隋朝
隋文帝 楊堅 162
隋煬帝 楊廣 167
隋恭帝 楊侑 171
唐朝
唐高祖 李淵 173
唐太宗 李世民 178
唐高宗 李治 183
唐中宗 李顯 187
唐睿宗 李旦 191
則天大圣皇帝 武曌 195
唐玄宗 李隆基 200
唐肅宗 李亨 205
唐代宗 李豫 208
唐德宗 李適 212
唐順宗 李誦 215
唐憲宗 李純 218
唐穆宗 李恒 221
唐敬宗 李湛 223
唐文宗 李昂 226
唐武宗 李炎 229
唐宣宗 李忱 232
唐懿宗 李漼 236
唐僖宗 李儇 239
唐昭宗 李曄 242
唐哀帝 李柷 246
五代十國
后梁
梁太祖 朱晃 256
梁末帝 朱瑱 261
后唐
唐莊宗 李存勖 264
唐明宗 李亶 268
唐閔帝 李從厚 271
唐末帝 李從珂 274
后晉
晉高祖 石敬瑭 277
晉出帝 石重貴 281
后漢
漢高祖 劉暠 283
漢隱帝 劉承祐 286
后周
周太祖 郭威 288
周世宗 柴榮 291
周恭帝 柴宗訓(xùn) 294
南吳
吳武帝 楊行密 297
吳景帝 楊渥 300
吳宣帝 楊隆演 302
吳睿帝 楊溥 304
前蜀
蜀高祖 王建 306
順正公 王衍 309
南楚
武穆王 馬殷 312
衡陽王 馬希聲 314
文昭王 馬希范 316
楚廢王 馬希廣 318
恭孝王 馬希萼 320
楚后主 馬希崇 322
吳越
武肅王 錢镠 324
文穆王 錢元瓘 327
忠獻(xiàn)王 錢弘佐 329
忠懿王 錢俶 331
閩
閩太祖 王審知 333
閩廢帝 王延翰 336
閩太宗 王鏻 338
閩康宗 王昶 340
閩景宗 王曦 342
福恭懿王 王延政 345
南漢
漢高祖 劉? 347
漢中宗 劉晟 349
漢后主 劉 351
南平
武信王 高季興 353
文獻(xiàn)王 高從誨 355
貞懿王 高保融 357
貞安王 高保勖 359
德仁王 高繼沖 361
后蜀
蜀高祖 孟知祥 363
恭孝王 孟昶 366
南唐
唐烈祖 李昪 369
唐元宗 李景 371
唐后主 李煜 373
北漢
漢世祖 劉旻 376
漢睿宗 劉鈞 378
英武帝 劉繼元 380
下冊
宋元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003
宋太宗 趙炅 008
宋真宗 趙恒 012
宋仁宗 趙禎 016
宋英宗 趙曙 020
宋神宗 趙頊 023
宋哲宗 趙煦 027
宋徽宗 趙佶 030
宋欽宗 趙桓 034
南宋
宋高宗 趙構(gòu) 037
宋孝宗 趙昚 041
宋光宗 趙惇 044
宋寧宗 趙擴(kuò) 047
宋理宗 趙昀 050
宋度宗 趙禥 054
宋恭帝 趙? 057
宋端宗 趙昰 060
宋末帝 趙昺 062
遼朝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jī) 066
遼太宗 耶律德光 069
遼世宗 耶律阮 072
遼穆宗 耶律璟 075
遼景宗 耶律賢 077
遼圣宗 耶律隆緒 079
遼興宗 耶律宗真 082
遼道宗 耶律洪基 084
天祚帝 耶律延禧 087
金朝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091
金太宗 完顏晟 095
金熙宗 完顏亶 098
海陵煬王 完顏亮 101
金世宗 完顏雍 104
金章宗 完顏璟 107
衛(wèi)紹王 完顏永濟(jì) 110
金宣宗 完顏珣 113
金哀宗 完顏守緒 116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19
西夏
夏景宗 李元昊 122
夏毅宗 李諒祚 126
夏惠宗 李秉常 129
夏崇宗 李乾順 131
夏仁宗 李仁孝 134
夏桓宗 李純祐 137
夏襄宗 李安全 139
夏神宗 李遵頊 141
夏獻(xiàn)宗 李德旺 144
夏末帝 李睍 146
元朝
元太祖 鐵木真 149
元太宗 窩闊臺 155
元定宗 貴由 159
元憲宗 蒙哥 162
元世祖 忽必烈 165
元成宗 鐵穆耳 169
元武宗 海山 172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dá) 175
元英宗 碩德八剌 178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181
天順帝 阿速吉八 184
元明宗 和世? 186
元文宗 圖帖睦爾 188
元寧宗 懿璘質(zhì)班 190
元惠宗 妥懽帖睦爾 192
明清
明朝
明太祖 朱元璋 201
明惠帝 朱允炆 208
明成祖 朱棣 212
明仁宗 朱高熾 217
明宣宗 朱瞻基 221
明英宗 朱祁鎮(zhèn) 225
明代宗 朱祁鈺 231
明憲宗 朱見深 236
明孝宗 朱祐樘 240
明武宗 朱厚照 244
明世宗 朱厚熜 248
明穆宗 朱載坖 253
明神宗 朱翊鈞 257
明光宗 朱常洛 262
明熹宗 朱由校 265
明思宗 朱由檢 269
清朝
清太祖 努爾哈赤 276
清太宗 皇太極 282
清世祖 福臨 288
清圣祖 玄燁 294
清世宗 胤禛 300
清高宗 弘歷 306
清仁宗 颙琰 311
清宣宗 旻寧 316
清文宗 奕詝 321
清穆宗 載淳 325
清德宗 載湉 330
宣統(tǒng)帝 溥儀 335
人物小傳
本 名 嬴政
別 稱 秦王政、始皇帝、趙政
朝 代 秦
生卒年月 前259年-前210年
在位時間 前247年-前210年(在位37年,稱帝11年)
廟 號 無
年 號 無
謚 號 無
陵 墓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下河村)
秦始皇嬴政,秦王朝的開國帝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完成了華夏的大一統(tǒng),他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等政策,影響中國數(shù)千年,被譽(yù)為"千古一帝"。
生于趙國,身世坎坷
嬴政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 年),父親秦莊襄王子楚,母親趙姬。嬴政雖然出身秦國王室一系,不過他在童年沒有獲得過太多的寵愛,這與他的父親子楚當(dāng)時的身份地位有關(guān)。
嬴政的父親子楚,又被稱作異人。異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他的祖父是秦昭襄王,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不過比較尷尬的是,安國君一共生育了二十多個兒子,子楚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子楚從出生起,就沒有受到過太多的關(guān)注。
在兵戈四起的戰(zhàn)國年代,人質(zhì)制度盛行。人質(zhì)制度即一國國君將王室貴族子弟送往另一國充當(dāng)人質(zhì),以取得對方的信任。很不幸,異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質(zhì),在秦、趙關(guān)系緊張的時候,他作為人質(zhì)來到了趙國。嬴政出生在趙國邯鄲,也就不足為奇了。
異人在秦國并沒有受到重視,否則他不會被派往趙國去承擔(dān)這樣一項無比危險秦始皇的工作。而在趙國,人質(zhì)的身份也讓異人備受冷落,衣食住行都無比寒酸。
當(dāng)異人處于人生的窘迫境地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這就是衛(wèi)國商人呂不韋。呂不韋不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嗅覺非常靈敏的人。不安分的他,在分析了天下大勢之后,認(rèn)為在當(dāng)時主要的幾個國家中,秦國最有實力一統(tǒng)華夏,而從投資的角度出發(fā),此時落魄寒酸的人質(zhì)異人,無疑是"奇貨可居"。
認(rèn)定了目標(biāo)之后,呂不韋開始了大手筆的行動。一方面他積極結(jié)交異人,送他五百金,提升他在趙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他前往秦國,以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太子安國君的正妻華陽夫人選異人為自己的繼子。其時華陽夫人一直未能生育出男丁,呂不韋"攻心為上"的勸說策略,打動了她,華陽夫人有了收異人為自己繼子的打算,并成功勸說安國君同意。就這樣,名不見經(jīng)傳的異人,在呂不韋的"傾力打造"下,竟然擁有了秦國王位繼承人的身份。
初見成效后,呂不韋又繼續(xù)謀劃。他將自己心愛的歌姬--一名叫作趙姬的女子--送給了異人,異人對此感激涕零。不久后,趙姬產(chǎn)下一子,因出生在趙國,時間是正月,所以取名為趙政,后改名為嬴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 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趙國不敵,于是就想殺了異人泄憤。危急時刻,在呂不韋的幫助下,異人得以順利從趙國逃亡回到秦國。異人是逃出去了,可是趙姬母子還在邯鄲城內(nèi),在秦、趙交惡的這段時間里,他們母子也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所幸的是保住了性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 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即位,是為秦孝文王。在華陽夫人的勸說下,此時已改名為子楚的異人,獲得了秦國太子的身份。直到此時,在邯鄲城內(nèi)躲藏的趙姬母子,才得以安然返回秦國。
安國君即位之后,守孝一年,一年期滿,剛以秦王身份面世的他,卻在三天后暴亡。子楚因此即位,是為秦莊襄王。曾經(jīng)大力幫助過他的商人呂不韋,也被任命為丞相,封文信侯。呂不韋當(dāng)年的"投資",此時終于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鏟除異己,吞并六國
秦莊襄王在位也不過短短的三年時間就去世了,年僅十三歲的嬴政被推上王位,他尊呂不韋為仲父,國家大政全由呂不韋和趙太后掌控。
秦莊襄王一死,呂不韋和趙太后舊情復(fù)燃,暗地里如膠似漆,恩愛纏綿。不過呂不韋很有警覺性,他感覺日后一旦嬴政長大成人,他們的這種關(guān)系勢必會成為誅殺他的一把"利劍",因此應(yīng)當(dāng)及早抽身。
為此他四處尋覓,終于為趙太后物色了一位讓她非常滿意的男子。此人名叫嫪?dú),以宦官的名義被送進(jìn)內(nèi)宮,供趙太后取樂。有了嫪?dú)钡呐惆,趙太后也漸漸地將呂不韋的感情放在了一邊。
嫪?dú)睉{借著趙太后在背后撐腰,開始狂妄起來。趙太后為了隱藏懷孕的事請嬴政讓他們搬到雍縣的寢宮住宿,以遠(yuǎn)離嬴政和他的耳目;而嫪?dú)痹谮w太后的默許下,他以嬴政的"假父"自居,暗中還結(jié)黨營私,身邊圍攏了一大批死黨親信;尤其在他和趙太后有了私生子之后,竟然動起了廢黜嬴政的念頭。
如此一來,在嬴政正式親政前后,他的身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兩個勢力龐大的集團(tuán),一個是以呂不韋為首,另一個是以嫪?dú)焙挖w太后為首。這兩大政治集團(tuán)的存在,嚴(yán)重制約了嬴政治國理念的施展,他不得不對這兩大勢力下手了。
秦王政九年(前238 年),嫪?dú)闭J(rèn)為此時是發(fā)動政變的大好時機(jī),就率三千死士起事。他的行為無疑是螳臂當(dāng)車,很快被早已布局的嬴政一網(wǎng)打盡。這場政變的結(jié)果是嫪?dú)北惶幩溃w太后被幽禁,他們兩人的私生子也被摔死。
接下來便是呂不韋了。秦王政十年(前237 年),呂不韋被解除了相權(quán),流放巴蜀,一年后服毒自殺,此時嬴政剛滿二十四歲。他果斷利索地清除了秦國兩大隱患,開始了統(tǒng)一華夏的軍事征程。
嬴政能夠統(tǒng)一華夏,除了本人極具雄才大略外,他的身邊還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如李斯、尉繚、王翦、蒙恬等。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他采取的是"先易后難"的策略,國力較為弱小的韓國、燕國、魏國和趙國等,先被秦國所滅。等到楚國和齊國察覺到"唇亡齒寒"時,卻錯失了最佳的自保機(jī)會。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楚國滅;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 年),齊國亡。至此從秦王政十七年(前230 年)統(tǒng)一戰(zhàn)爭開始,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 年)平定百越為止,共花費(fèi)十二年統(tǒng)一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秦朝,橫空出世。
嬴政滅六國后,君臨天下,他以王號不足以彰顯其偉大的歷史功績?yōu)橛,上尊號?皇帝",自稱"始皇帝",定都咸陽。
全面改革,埋下帝國覆亡隱患
秦朝雖然從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tǒng)一,不過留給秦始皇的還有無數(shù)棘手的問題。貨幣的不統(tǒng)一、文字的多樣化,甚至車輛行駛道路的標(biāo)準(zhǔn)不一和社會制度上的種種差異,都迫使秦始皇對秦帝國開始著手全面的社會改革,以實現(xiàn)秦王朝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tǒng)局面。
在行政方面,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天下設(shè)三十六郡;在郡縣之上,是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制?たh制和九卿制,極大地強(qiáng)化了皇權(quán),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在文化、律令方面,秦始皇也頗有大手筆。他推行"車同軌,書同文"政策。隨著思想文化上的統(tǒng)一,"大一統(tǒng)"觀念也深入人心。他還下令統(tǒng)一全國的律令條文,實施統(tǒng)一的貨幣、度量衡制度。
在對外軍事上,除收復(fù)百越外,秦帝國還和匈奴多有交戰(zhàn)記錄,大將蒙恬多次奉命領(lǐng)兵出擊匈奴。萬里長城的修建,更是對后世封建王朝的防守思維有著至深的影響。
秦始皇在秦國原有律法的基礎(chǔ)上制定了全國統(tǒng)一的法律,然后不同于秦始皇法家的學(xué)說不絕于耳,嚴(yán)重阻礙了秦始皇對六國民眾思想的統(tǒng)一。銳意進(jìn)取的另一面是專制。始皇帝三十四年( 前213 年),為統(tǒng)一思想,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于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wù)摗对姟贰稌返奶幩,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xué),想學(xué)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次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后,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聞訊后大怒,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數(shù)百人并全部活埋。此即為"坑儒"。
當(dāng)上了皇帝的嬴政,以"始皇帝"自居,他不僅希望秦帝國的江山代代傳承下去,萬世永固,也希望自己能夠百年長生,獲得永生不老的仙丹妙藥。為此他多次派方士去海外仙山求取丹藥。僅徐福一人,就先后三次奉命出使海外。最后一次,徐福擔(dān)心自己的騙局被秦始皇識破,直接向秦始皇要了數(shù)千童男童女和一干兵丁雜役,駕駛多艘大船出海,從此杳無音信。有傳言稱,徐福來到了今天的日本,成為日本歷史上著名的"神武天皇"。
秦朝苛刻的律令和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性格,以及對百姓的任意征調(diào)與摧殘,惹得天怒人怨。尤其是那些被滅國的六國貴族們,也伺機(jī)蠢蠢欲動,試圖起兵推翻秦朝的暴政。在秦始皇晚年,天降隕石,上書"始皇死而地分"的字樣。疑心重重的秦始皇,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 年),開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的旅程。當(dāng)他走到沙丘(今河北廣宗)一帶時,病重不治而亡,秦帝國進(jìn)入了秦二世更加暴政的時代。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