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在“上海訪談”欄目推出中國文化名家名刊主編系列訪談,本書是與訪談錄相配套的一本“印象記”。內(nèi)容拋開了一問一答的模式,采取“大家寫大家”的獨特視角,收錄數(shù)十位名刊名編的朋友、同事等最親近的人眼中有關他們的形象和點滴趣事,讓讀者跟隨文章走進大家高山仰止的作風與腳踏實地的生活,以及溫文爾雅的謙遜態(tài)度。本書收錄的人物均擁有編輯和文化名家的雙重身份,而且大部分人擔任各級作家協(xié)會主席、副主席職務,一部分人曾擔任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文學獎的評委。這些被訪談的名家名刊主編,不僅僅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的推動者,他們談文學人生和藝術經(jīng)歷,對于讀者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意義和教育意義。
人們認識作家,崇拜作家,卻鮮能知道作家背后的編輯。編輯是作家的導師、朋友、貴人,他們在潮頭聽浪觀濤,繪制文學的航海圖,又在燈下盡校魯魚,甘為他人作嫁衣裳。本書大家寫大家,記述的是中國當代文學圈作家和編輯惺惺相惜、彼此成就的真情真事。文美,人美,管鮑之交,傾動人心。
李清川,青年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記者、作家、編劇。主編有“聲影書系”叢書,著有長篇小說《特別輸送》,參與編劇《盛世微行:大國崛起的思慮筆記》《大掌柜》等。
陳倉,作家,詩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代表作有“陳倉進城”系列小說集,2022年,憑借散文集《月光不是光》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序
野生的王十月……歐陽露
老實人王春林……孫頻
付秀瑩:陌上花開……李少君
雋永的美……邵麗
石華鵬的真性情……楊少衡
講操守的批評……施曉宇
朱輝的心跳……范小青
雨花里……王堯
青梅竹馬朱燕玲……畢飛宇
我的“貴人”……陳倉
管窺劉醒龍……李浩
他的醒……胡竹峰
劉川的詩心……徐江
一個好玩的人……凸凹
說說我們的玉棟兄……趙月斌
李少君二三事……林森
給肖洛霍夫畫像的寂蕩兄……徐則臣
李佳怡:小丫辦大刊……楊曉升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jié)生……老藤
危崖之云……洪放
李云是朵什么云……余同友
清流汪惠仁……鮑爾吉·原野
“老藝術家”汪兄惠仁……徐晨亮
閑話何子英……韓永明
張燕玲的行動美學……郜元寶
廣西崇左——寫給張燕玲……林白
張菁的情懷……李浩
追星星的人……李曉晨
阿霞和她的草原……興安
一株植物陸梅……潘向黎
陸春祥是一口深井……蘇滄桑
論吹薩克斯對寫作的益處……周華誠
東捷老友記……曉航
“三好先生”陳新文……彭國梁
今生幸識宗仁發(fā)……劉慶
我所認識的楊曉升……馬津海
林森的海角天涯……符力
活色生香林那北……裘山山
越來越晚熟的人……艾偉
周明全:悲觀的理想主義者……王晶晶
他是“野狐禪”……雷杰龍
鐘求是的另一面……哲貴
剃了頭的胡弦……霍俊明
我的同事趙麗宏……甫躍輝
趙宏興的笑……洪放
在寧靜的地方……胡竹峰
我認識的徐則臣……傅小平
詩人底色徐晨亮……汪惠仁
恰逢同學少年時……張莉
濃淡之間賈夢瑋……潘向黎
夢瑋和“賈書記”……朱輝
閻安先生其人其事……弋舟
梁鴻鷹印象……季亞婭
龔學敏和他的山姿水色……楊獻平
程永新的風……蘇童
遠與近……張楚
我和葛一敏……甘以雯
熊焱的三把火……宋尾
豪爽又豪邁的潘靈……段愛松
三說穆濤……賈平凹
不薄舊雨魏建國……何啟治
如果沒有那個秋天……劉國欣
走向數(shù)字化的廣告與品牌
10 中國企業(yè)家創(chuàng)造“廣告業(yè)未來” 179
10.1 定義廣告為了創(chuàng)造未來 181
10.2 專家對兩項廣告定義的投票比選 182
10.3 中國企業(yè)家選擇新定義的原因 188
11 廣告業(yè)微笑曲線 192
11.1 微笑曲線形成 193
11.2 數(shù)字技術新增廣告技能 195
12 未來品牌數(shù)字化創(chuàng)造 198
12.1 廣告技術激活數(shù)字顧客關系價值 198
12.2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品牌價值創(chuàng)造 203
迎接智能化營銷傳播
13 數(shù)字消費者旅程革新 211
13.1 精細轉向接觸點 21
13.2 接觸點旅程閉環(huán)營銷 216
14 數(shù)字廣告技術發(fā)展 228
14.1 數(shù)字廣告技術革命 228
14.2 智能化品牌傳播系統(tǒng) 235
15 數(shù)字營銷技術類型 239
15.1 數(shù)字營銷始于廣告技術 239
15.2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廣告的營銷技術模型 247
15.3 廣告業(yè)主攻營銷技術的未來開發(fā)方向 251
結論與展望 261
參考文獻 267
廣告術語索引 274
紀念舒爾茨教授評閱英文版 279
致謝 281
有一次我們幾個友人一起進關帝山游玩,在山路上忽然看到一樹白花,那滿滿的一樹花朵擠在一起,使那李子樹看起來像枝蠟燭一樣,把周圍都照亮了,微風過處,白花像雪一樣紛紛揚揚。春林老師下了車,爬到高處,對著這一樹白花左看右看,贊嘆不已,又站在落花里拍照,還把拍好的照片向旁人炫耀,都不愿走了。我看著站在落花里的春林老師,忽然想起他的摯友趙君,如果他也在這里看落花就好了,但落花之約本身就是一種默契,一種信諾,形式不形式倒也不重要了。他對一切美的東西敏感而迷戀,一路上都在努力抓住那些美的瞬間,看到河流激石要拍下來,看到路邊有棵大樹要拍下來,看到路邊巨大的沉積巖要拍下來,因為沉積巖代表著時間。他沒有專業(yè)相機,就用手機不停拍這些美的瞬間,他用自己的文學審美去理解和贊嘆它們,甚至于流連忘返,不知歸途。我忽然想起有一年春天,我們幾個人走進了關帝山上的原始森林公園,樹木剛開始發(fā)芽,整個森林公園里只有我們幾個人。春林老師從山坡上像滑滑梯一樣滑下去,我們一開始不敢,后來也紛紛跟著他滑下去,簡直像一群孩子。他一路贊嘆大自然之美,走到一塊綠色的草甸時,看到有幾只牛正溫順地臥在那里吃草,他又不肯走了,坐在了草甸上,后來干脆躺在了草甸上,頭枕著胳膊,目送著巨大的白云從我們頭頂奔騰而過。過了好久好久他才躺在那里說了一句,太美了,還有什么比這更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