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魏晉的屬國及其郡縣化略論》《閱讀科舉文獻札記:清代甘肅的民族教育》《從色科寺的興衰看清廷治理甘青藏傳佛教的法律實踐及啟示》《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場域空間與歷史現(xiàn)狀》等文章。
魏晉的屬國及其郡縣化略論
閱讀科舉文獻札記:清代甘肅的民族教育
從色科寺的興衰看清廷治理甘青藏傳佛教的法律實踐及啟示
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場域空間與歷史現(xiàn)狀
從河湟民族走廊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清華簡所載先秦民族史史料探析
論藏文文獻中關于世界地理中心的敘事建構
民族交融視角下大小相嶺間的西番群體
北朝至隋初關中地區(qū)佛教造像與區(qū)域社會融合
清代前期寧夏府縣治理邏輯及歷史思考
明代河湟儒學與區(qū)域鑄牢共同體意識研究
清代達斡爾人入旗后抵御沙俄侵略者的歷史貢獻
清末西藏新政中的“激進”與“漸進”
北宋后期對河湟地區(qū)的經營與宋夏戰(zhàn)爭
《粗擬伊犁辦法》考解
烏孫·敦煌·都護府:漢帝國經營西域的統(tǒng)治支點與戰(zhàn)略設計
民國時期甘肅永登藏族民俗述略
金代民族融合視域下的禮樂制度——以金章宗為例
明末西寧衛(wèi)馬安邦事變史實及相關問題新探
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影響下的甘青傳統(tǒng)建筑立面裝飾研究——以河西走廊至天山北麓為例
從文化探索到邊疆服務——全面抗戰(zhàn)時期陳志良對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調查研究
臨澤縣名芻考——張掖歷史地理研究之四
中古時期的“氈裘”考察——從實物與象征兩方面出發(fā)
敦煌講史變文所見唐代民間文化合流現(xiàn)象探析——以《伍子胥變文》為例
連通邊疆:抗戰(zhàn)時期甘南地區(qū)交通建設研究
稱謂詮釋與群體分布——明代土達考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與裕固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以西部裕固語借詞為中心
淺析遼代佛教影響下的歸化州庶族地主的精神生活——從宣化遼墓談起
沖突與交融: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涼與周邊政權關系研究
金章宗時期“岳鎮(zhèn)海瀆”祭祀與文化認同
唃廝啰政權親宋政策探析
唐代隴右地區(qū)富庶之說的人文意象
明中期明蒙朝貢貿易的失控及“土木之變”的發(fā)生
西遼政權的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播探析
論因明邏輯在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的作用
也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于對同治回變與甘南民變的歷史考察
近代青海蒙藏地區(qū)治理方式變遷述論
張武校長時期的北京蒙藏專門學校狀況初探
清代“軍臺效力”問題探析
反對外國勢力干涉下之西藏和平解放的性質和意義
藏蒙“朝圣之路”柴達木段的神山圣湖及寺院系統(tǒng)——基于西方考察文本和作者田野考察等所得資料
明代的衛(wèi)學、科舉與儒家文化在河西地區(qū)的傳播
中國各民族交往交融史暨第二屆甘青民族走廊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后記